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第十一章、景区环境生态保护规划
第十一章、景区环境生态保护规划一、景区生态原则和生态分区(一)、景区生态原则和对策为了维护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当在三项原则下,对景区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对策和行动(表11.1)。表11.1景区生态原则与对策原则具体对策与行动制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消极作用对石竹山、石竹湖等主要景区的游客采取疏导,使游客在景区内合理分布;严禁游客和居民进入生态危机区和不利区进行活动;通过对团队和散客的游赏时间控制,对游览时间进行管理;严格按照总体规划的规定,有步骤、分阶段地对项目开发和经营进行管理。保护景区内自然综合体原貌对景区内所有事物种群进行严格保护,维护其结构和功能;严格保护石竹山、石竹湖等典型景观和笔架山等森林的自然综合体原貌。提高自然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大气、水、噪声和放射等环境质量标准,控制和降低各项污染程度;采取人工手段,营造适应景区生态环境要求的风景林、防护林,建立完整而流动的水系。石竹山旅游风景区环境规划的目标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环境与旅游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使生态系统实现良性源环。建立一个舒适宜人的自然环境、高效先进的经济环境、文明和谐的环境。为了保证以上具体对策与行动的落实,应当实行以下两项生态行动:编制和执行《我是一个生态旅游者》手册,对旅游者的游赏行为实行管理;编制和执行《景区生态环境管理规定》,对开发经营者和当地居民的行为进行管理。(二)、生态分区根据规划区生态环境现状,目前,区内不存在生态危机区,规划生态分区由不利区、稳定区和有利区构成。(1)生态不利区主要是有较高保护价值的石竹山、狮岩堂等山体和石竹湖等水体。这里的植被多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本区重点保护山水交融的自然景点和区内动植物资源。主要保护措施有:保护区域内的资源特色,不得破坏自然的景点和景物。划定保护的界线,确定观赏距离和视线走廊。保持山体轮廓美,水体清洁、空气清新,严禁任何的开山采石破坏山形山体行为。保护森林植被,封山育林,促进森林的恢复和发展。对历史古迹(如石竹山道院)等应加以修复保护,建筑风格应与原有建筑风格相一致。除小型的休息、服务性和观景性建筑外,不得建设大型人文景观建筑。加强环保和森林防火防虫,使景区旅游开发持续发展。(2)生态稳定区主要分布在一级保护区以外的景区范围。一般是土层较厚和水分条件较好的山麓丘陵或低丘平地,现状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主要保护自然景观资源、风景林、水源林和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其主要措施:实行林相保护,维持地带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加强景区景点的绿化美化,提高旅游度假环境的质量。保护和合理开发旅游资源,使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保护水源林,保持水体清洁,不得人为破坏水源。严禁砍伐森林,不得采石、挖土、建墓,抓好植树造林(造竹),防止水土流失。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辟游步道和小型相关设施,严禁建设与旅游无关的设施。对历史遗址(宋窑、)等应采取措施严格保护,并完善标识系统。不得建设严重破坏自然景观的大型人工项目,不得进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景区内部应使用电瓶游览车,不得有污染的机动车进入。注意卫生管理,保持环境清洁。(3)生态有利区外围保护区之外2km缓冲区的范围。主要保护景区周边的生态环境,保证景区内生态环境不受周边环境污染影响。其主要措施:强化企业审批手续,不得建设有污染的乡镇企业。全面规划周边用地,做好周边范围的环境保护,防止污染源产生。周边新建的项目不得有碍旅游景区的形象。注意对自然村落发展规模的控制。二、生态资源保护对象风景生态保护是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为了保持石竹山旅游风景区作为景区的本质属性,应当把保护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来看待。为此,应当首先确定保育的资源和对象(表11.2)。表11.2风景生态保护的主要资源和对象保育资源和对象保育级别自然资源山体地貌景观一级水体景观一级野生动植物资源视具体物种而定森林生态系统二级人文资源石竹山道院特级侨乡风俗民情一级、宋窑遗址一级闽东农村田园风光二级三、风景保护分类和分级为了落实保育资源和对象的具体保护措施,从石竹山旅游风景区的实际出发,对风景保护采取分类保护和分级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一)、风景保护分类风景保护分类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古迹保护区、风景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和发展控制区等(表11.3)。在景区的整体空间布局上来看,除风景游览区(景区)外,其他承担专项各种保护培育功能的区域都布置在风景游览区之外的外围保护区内,从而使开发和保护在空间上得以明确地界定。表11.3风景保护分类及其保护规定要点分类保护规定要点研究和安全防护设施游人进入建筑设施机动交通及设施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〇××古迹保护区√〇××风景恢复区√〇××发展控制区√〇〇〇风景游览区√〇〇〇说明:允许设立√,控制设立或进入〇,禁止设立或进入×。(二)、风景保护分级根据景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四级风景保护内容(表11.4)。表11.4风景保护分级及其保护规定要点保护分级对应的保育资源和对象保护规定要点特级保护区石竹湖水源地在保护对象的外围设立缓冲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禁止任何游人和居民进入禁止任何建筑设施一级保护区石竹山道院、宋窑遗址除必要的步道及相关设施外,禁止其他无关设施和建筑禁止安排住宿设施禁止机动交通进入二级保护区侨乡风俗民情闽东农村田园风光控制游赏设施之外的设施控制机动交通进入三级保护区相关野生动植物资源实施有序建设禁止与风景环境不协调的设施四、保护原则和措施为了实现和协调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应当在一定的保育原则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育工作。旅游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各种相关产业的发展,引起景区内游客数量、逗留天数以及娱乐活动的增加,由此影响到当地的环境。例如扩建停车场、娱乐设施、宾馆等。另外,游客的增多也会引起步行道受损、土地侵蚀等一系列问题,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就该在旅游开发之前、开发期间以及开发之后,考虑到这些影响,并对环境进行监控,使环境系统向良性循环发展,解决好旅游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破坏之间的矛盾,使人与自然达到最终和谐。主要对策包括容量控制、生态建设、VERP工程和自然特色的保持等四个方面。(一)、容量与标准控制石竹山为大气一类区,空气环境质量执行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一级标准。风景区及交通干线噪声应按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规定的相应标准要求执行。石竹湖取水口上游2000m和下游100m为水源一级环境保护区,环境目标为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II类标准。容量控制是指将游客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除了遵循第六章提出的一些容量控制指标外,还可采用下列方法:利用绿化等自然手段隔离游人与珍贵动植物,避免对景区生态造成直接影响;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提高游人、景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在既定管理和经营目标下,在不同季节出台不同的价格措施,使游客主动分流。(二)、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对景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积极的保护和主动的营造,使景区生态环境质量不断得以提高。生态建设的要点包括:景区发展应协调考虑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使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在近期的外围保护区内严禁破坏森林、土壤等自然资源。将垃圾进行分类(玻璃、塑料、纸品、易拉罐)收集,统一处理。采用高设计标准使景区内建筑物风格与周围的森林自然环境和生态型景区的功能相协调。对景区生态环境进行日常维护,对“三废”进行科学处理(包括厕所设计、建设)。(三)、实施VERP工程为了实现景区可持续发展理念支持下的旅游开发,应当既保证旅游资源的持续利用,又使得旅游者的游憩希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国家公园管理机构(NationalParkService)提出了在景区内推行VERP工程的规划思路。所谓VERP工程,就是游客体验(VE,VisitorExperience)与资源保护(RP,ResourceProtection)双重目标下的景区规划方式和管理模式。从石竹山旅游风景区的实际出发,其VERP工程要点如下:在具体游赏活动中,可以考虑设计多条游览线路以供游客选择和组合。对旅游者普及生态教育(包括发放《我是一个生态旅游者》手册),使游客自觉以生态意识贯穿整个旅游活动,并且自觉保护旅游资源。对那些可能引起较大环境影响的商业活动及设施集中到风景游览区和生态敏感区域外。设置游客投诉机构和专用电话,保护游客利益。设立醒目而生动有趣的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标识牌。(四)、污染物排放对于风景区内污水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防治措施,污水处理率应达到100%以上,达到排放标准后再予以排放。近期生活污水实行分散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远期污水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污水由管道送至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予以排放。加强对噪声污染的处理,对于道路噪声,风景区内禁鸣喇叭路段并加以严格管理,。加强对规划区固体废弃物的综合治理,对工业固体废弃物应提高综合利用率。对固体废物的堆放应按指定地点,严格禁止排入江河,胡乱丢弃,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对于规划区生活垃圾,应进一步提高垃圾清运率和处理率。五、环境卫生规划(一)、环境卫生现状现状石竹山旅游风景区内水库管理局与石竹山道院管委会非常重视对名胜区内的环卫工作,制定了《石竹山风景区卫生工作岗位责任状》。目前规划范围内没有垃圾转运站,现状产生的生活垃圾均由临时堆放点收集后运往宏路垃圾处理场。(二)、规划目标环卫规划应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通过规划建设,应使环卫设施布局合理,方便生活,化害为利,适应石竹山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建设发展需要,以利名胜区内整洁。依照国家规定的市容环境卫生标准,远景石竹山旅游风景区环卫发展目标为:(1)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实现科学化。(2)垃圾收集方式:实现100%容器化,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3)垃圾粪便清运机械化:机械化达到90%以上。(4)道路清扫机械化程度:≥80%(5)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三)、环卫规划(1)垃圾量预测游客远期期每人每天平均垃圾量为0.5公斤。则规划期末垃圾总量为1.5吨/日。根据风景区规划,近期日游人量1500人/天,远期日游人量3000人/天,参照相类似风景区规划资料取旅游人口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0.5公斤/人·天。则近期垃圾日产生量750公斤,远期垃圾日产生量1500公斤。鉴于垃圾产生量不大,风景区不单独设小型转运站,近期规划在中心服务区结合风景区管理处设一生活垃圾容器间,远期规划在东张再设一处旅游垃圾容器间,或利用宏路镇、东张镇的垃圾转运设施。(2)规划区公厕规划执行《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GJJ14-87)规定,新建或改建的厕所标准不低于二类。按照人流密集的游道间隔500-800米,一般游道间隔800-100米。(3)按照主要游道间隔50-80米、一般游道间隔80-100米的标准设置废物箱,供游人使用。(4)设1处环卫班,每所用地80-120平方米,供环卫工人休息、更衣、淋浴及停放小型车辆、工具等。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景区环境生态保护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2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