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数学活动大班教案设计意图
数学活动大班教案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数学活动的过程应该是帮助孩子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个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将教育融入生活和游戏中。以下是网友整理的数学活动大班教案设计意图精选。希望你能有所收获!数学活动大班教案设计意图1跳绳计数活动目的: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2.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来自幼儿真实生活的录像片段--跳绳比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儿和家长一起搜集有关体育比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比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方法;幼儿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重、难点分析: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准备运用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一重点。2.难点:能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准备运用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观看录像,进行讨论。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段录像,请你们看一看,录像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看完录像后提问:(1)录像中的小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生了争执?(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2.第二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儿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儿?(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3.小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1)幼儿分组活动,每组取一根跳绳。幼儿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方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方法。(2)集体分享a.分享探索过程,如: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b.分享计数方法,如:看跳绳小朋友跳动的脚计数;看跳绳小朋友起伏的头计数;看跳绳小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跳与数要对应上;踩绳或一脚跳过另一脚没跳过,不能计数;记清楚小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4.分组学习跳绳计数,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意愿尝试跳绳记录方法,还可以探索和发现新的方法。5.讨论:还有哪些运动项目是通过当场计数来统计结果的?如:幼儿的拍球、投球、捉尾巴游戏;体育项目中的足球、排球比赛等。活动延伸:鼓励幼儿继续运用计数方法解决体育比赛及生活中的问题,如值日生发碗筷、取午点等,并用绘画、拍照等方式把自己的做法记录下来,张贴到主题墙上,和同伴分享、交流。活动反思:首先,本次活动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科学领域学习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特点。通过探索跳绳计数方法的活动,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使幼儿从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从而体会数学的真正价值及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其次,活动过程符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即幼儿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有利于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品质。第三,活动过程体现了《纲要》和《指南》倡导的以幼儿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而教师也更多地成为幼儿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的作用由教授转变为支持和引导。数学活动大班教案设计意图2:有趣的数字活动目标: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活动准备: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21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评: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评: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听故事很认真。(2)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三、学习查日期(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活动反思: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数学《有趣的数字》选择了幼儿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日历挂历台历等来让幼儿认识日期,查阅日期。活动中充分体现了《纲要》精神:幼儿的教育内容必须生活化、游戏化、社会化。“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应该让学生懂得:生活就是数学学习的课堂,数学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生命的成长中。数学活动大班教案设计意图3:认识立体活动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搜集生活中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2、能熟悉长方体何圆柱体的形状特点。3、能知道长方体有两种形状,学会区分圆柱体与长方体。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活动准备:1、搜集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玩具及物品2、同等大的长方体,圆柱体若干3、一张圆柱体和一张长方体的图片4、音乐活动过程: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组织幼儿分类二、用游戏“谁的眼睛最雪亮的游戏”方法导入活动师:小朋友们第一场比赛开始了,现在我们来看看谁的眼睛最雪亮请你们看屏幕上有什么东西?三、教师提问1、请小朋友们比较一下这些东西有什么不一样?2、他们能滚动吗?3、你们可以把它们进行分类吗?可以分几种呢?哪两种呢?四、让幼儿观察物体特征1、游戏“谁的脑袋转的快”让幼儿思考并欣赏能滚动的玩具的什么样子,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并能找到能滚动与不能滚动的区别。2、让幼儿自己选择一个玩具并说一说自己的见解和玩具的特征3、让幼儿观察教室里有什么东西是长方体有什么东西是圆柱体五、用游戏“搭房子”让幼儿更加深入的了解长方体与圆柱体的特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自己手上的玩具搭一个房子并说出你们房子都是用什么形状搭出来的。六、活动延伸1、巩固练习:小朋友们今天都很厉害哦!那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圆柱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啊?那长方形呢?2、布置家庭作业:小朋友找一找自己家里有几个圆柱体的物品,有几个长方体的物品请把数字写在后面。数学活动大班教案设计意图4:认识硬币活动目标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活动准备1.知识准备:(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2)幼儿认识汉字“角”。2.物质准备:(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活动过程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2)出示1角课件。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游戏:取硬币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__,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3.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
本文标题:数学活动大班教案设计意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66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