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学校党支部书记读“梁家河”心得
学校党支部书记读“梁家河”心得周老师曾经这样谈过一本好书:“一本有分量的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会继续增长,变得强大和丰富,在少数情况下,它会被摧毁,然后重建。”《梁家河》这本书给我带来了精神营养。这本书虽然只有一百多页,但书里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习总书记一段段成长的心路历程,都触我心弦,令我感动。我手不释卷的一口气读完整本书,又组织学校的所有党员学习,并让他们撰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梁家河,一个梦飞初心的地方。时隔40年之久,习近平带着婆姨,回到他曾经劳动、生活过七年的土地上,见到这曾今朝夕相处、始终不能忘记的乡亲们,习总书记难掩激动的心情,随娃、迎春、成儿……一个个小名脱口而出。习总书记与王栓热情的握手寒暄,与“小伙伴”拉家常。关切的问乡亲们:“收入靠什么?平时吃什么?老人好吗?孩子们都在做什么?日子过得怎么样?能吃上大米吗?常有肉吃吗?……”习总书记句句问候温暖人心。他举手投足间牵挂着人民,心里想着老百姓,他虽然位高权重,却依旧不改对梁家河乡亲们的绵绵深情和关心牵挂。梁家河,一个沉淀思想的地方。习总书记在这里当大队党支部书记时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百姓办好事的工作。“我希望看到的是,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成为为人民做有益事情的好人才。”情真意切的语言,如春风阵阵,拂过乡亲们的心田,赢得了群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把人民感动的热泪盈眶。梁家河,一股绵绵的亲情滋润着渴望成长的土地。“做行动上的巨人”“一碗水端平”“人来到世上,就是要为人类办好事”“要想办法巧干,避免苦干”“当干部的身上要留住泥土味”这些当年的“小伙伴”已经儿孙绕膝,但耳旁依然萦绕着习近平插队时在土窑洞里、热炕头上说的话……。“随娃”是石春阳的小名,习近平当时任大队支部书记,石春阳当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并有意栽培他,最后成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教导随娃“一碗水端平”的处事原则,至今让“随娃”受益匪浅。“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习近平在穷困时,却并没有选择独善其身,反而更加激发了习近平带领乡亲们求变致富的决心。他带领村民们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打大口井,建代销店等发展生产,利民为民的情怀得到群众的拥护。“入党的报告已经提交了3份,可是却如石沉大海,没有消息,难道是因为父亲的原因吗?唉!乡亲们整日地里受苦却吃不饱饭,一定要想办法让乡亲们多打粮食,填饱肚子……’”他在困难中心灵一次次走向成熟,没有被恶劣的生存环境所打倒,反而为乡亲们穷困的生活现状担忧,我深深为青年习近平心牵民众的情怀感动。“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当年的北京知青习近平,从群众最需要、最迫切的一桩桩小事、实事做起,为当地的老百姓谋发展、谋幸福,身体力行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一物不知,深以为耻。”遇到不懂问题,就像别人请教,像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等事情,别人怎么做,他就跟着学。在繁重的劳动之余,习近平在窑洞里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本书阅读,他常常看书至深夜,脸都被熏黑,甚至吐出的痰都是黑的。他这种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让人深刻认识到青年习近平是如何在逆境中成长,在磨砺中脱胎换骨。“那段时光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可以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很多事都历历在目,现在很多思维行动都和那个时候有关联。贺敬之那个诗呢‘几回回梦里会延安’,(就是)这样的感情。”他把陕西的父老乡亲们当成自己的亲人,他为吕侯生花钱治腿,给梁耀才妻子寄钱看病。习总书记这种大爱的情怀,也是他人生中的一个启程点……,他现在所形成的很多观念,克服困难的毅力就注定了他今后要做什么……。习总书记不论走多高多远,心中始终装着百姓,才能不忘根,不忘本。阅读的过程,就是深入一个生命世界的过程。习总书记的一言一行给每个共产党员指明了一种方向,一种理想的人格境界。习总书记对那片土地、对人民的挚爱和深情,不时让我想起那个英勇的骑士堂吉诃德,一生都在义无反顾地追求着灵魂的方向。做为学校党支部书记,我应该吸取书中精华,饮水思源,为政以爱,带领党员教师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月一个主题,踏踏实实干好工作。我更要具有达则不忘初心,穷亦心怀师生的处世情怀,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标题:学校党支部书记读“梁家河”心得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68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