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一年级分类教学模式初探
1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一年级分类教学模式初探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四小数学教师杨帆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图形。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性方面的经验。上小学后,随着儿童思想能力的提高,需要将这种感性经验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分类”既是概念性知识,又是技能性知识,偏重技能性知识,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益处。传统的数学教材里从来没有分类一课,根本没有把分类思想作为重要的内容,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它提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分类一课才被编入课程。网络环境下的分类教学就是现代教育思想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不是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只是把多媒体网络当作辅助写作的工具,而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多媒体网络(指校园网和internet国际互联网)为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包括获取、分析、加工信息)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分类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其无可比拟的优势:1、有利于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增强视觉冲击力。越是低年级的学生对声像形态的知识接受能力越强。情境的创设与内容有关的,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分类意义,让学习者在情境中初步感悟什么是分类,感受分类的必要性;创设与学习者有关的,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得以提升,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创设与现实生活有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便于理解掌握。比如:在课程开始部分以三段录像导入,分别是卧室凌乱、收拾整齐、收拾过程,给孩子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使他们认为生活中就是需要分类,若是没有符合低年级学生心里特点的情景,教师空洞的叙述怎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出了用媒体创设情境的优势呢?2、有利于集中教师精力,展现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本节课需要大量地学生动手操作活动,在以前的教学中,就需要教师为每一位孩子准备一份图片(约二三十张),这及其耗费教师的精力,繁琐耗时,而利用信息技术就大大节约了2教师的劳动力,老师只需要制作一份放在网上就行了,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电脑上看到,并进行操作。学生在分类中确定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展现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为学生创设多角度、多方位解决问题的信息环境。比如:给动物图片和玩具汽车分类时,都有三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在过去的教学中,用实物投影来展示学生的分类结果,学生在把自己分好的图片拿到讲台时,常常把图片弄乱,甚至撒在地上,展示时也无法把所有的结果都展示出来,只能一一演示,而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就可以任意切换到任何一个孩子的计算机上,展示他的答案,决不会弄乱,最后还能把所有的答案在一个屏幕上演示出来,便于比较、概括,强化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就不同。分类标准不同,展示出的分类结果不同,利于通过比较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抽象概括出事物的一般特点与本质属性,从而树立分类思想,掌握分类方法。3、有利于师生、生生交互,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学生能够实现自我评测。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克服课堂教学中,教师无法顾及全体的弊端,全员进行参与,信息技术为课程的学习提供个人自主学习、伙伴协作学习、班级共同学习的平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电脑,都要自己进行操作,在操作结束后,电脑立刻就能统计出你做对了没有,孩子们马上可以进行修改,以防错误概念的形成;全班的学习效果也立刻能在教师机上得到反馈,老师可以根据数据及时调整教学进程,针对有错误的孩子提问,比课下判作业才发现再进行矫正要快多了。4、初步培养信息素养。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计算机能力有限,几乎可以说是没有的,本节课就从最基本的鼠标拖动、简单的键盘操作开始练习,旨在培养孩子最最基本的信息素养,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实际特点。总之,网络教学能为孩子们打开另一扇智能之门,让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学习知识、探索世界。〖附〗一节分类数学课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分类》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综述:1、教学目标阐述:⑴、分析教材:3“分类”一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到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并能初步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⑵、分析学生:学生程度不一,各方面的知识储备远远不够,而且一个月的学习时间对学生太短暂。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率真活泼,情绪容易被调动,很快进入所创设的情境。⑶、分析课程标准:一年级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使学生热爱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求知的欲望,初步培养信息素养。2、教学策略阐述:“分类”既是概念性知识,又是技能性知识,偏重技能性知识,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要用到分类的方法,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的益处。教学中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环境具有的激发兴趣,全员参与,师生、生生交互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等优势,为学生提供个人自主学习、伙伴协作学习、班级共同学习的平台。3、信息媒体阐述利用网络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便于理解掌握,同时集中教师备课精力,在课堂上展现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的结果,便于师生、生生交互,及时反馈,激励评价,学生能够实现自我评测。二、教学模式流程图4三、教学策略分步阐述课题分类学科数学年级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掌握分类的方法,体会到由于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同,并能初步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②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③提高学生使用鼠标、键盘的能力。5过程与方法:①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学习新知识,渗透分类思想,掌握分类方法。②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初步产生利用网络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重、难点教学重点:利用信息技术感知分类意义,掌握分类方法。教学难点:①确定分类标准②体会到有些事物可以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信息环境及媒体网络课件、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1.放一段房间比较凌乱的录像。2.放床上收拾的很整齐的照片。3.放正在整理衣服的录像小结:像这样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二.新课:⒈收拾写字台⒉连线:球类和球拍感觉屋里太乱。感觉整齐,与前面强烈对比。两人一组动手分一分学生在电脑上连线。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增强视觉冲击力,体会分类的必要性,产生强烈的需要。提供示范。利用媒体创设情境的优势,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感知分类意义,了解分类方法。掌握单一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巩固单一分类标准的分类方法。教师机反馈连线结果。初步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机反馈,同时展示三种不同的答案。巩固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6类⒊把汽车分类(按颜色、车型、用途分)⒋分动物图片(按动物类型、背景颜色、背景形状分)三.联系生活:⒈举例说说哪些物品需要分类?⒉把现场所有人分为两类。⒊运用今天学习的分类的方法,可以帮助妈妈做些什么?学生拖动鼠标分类,分出一种就可以。学生拖动鼠标分类,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出不同的结果,有分一种的,有分二种的,还有分三种的。按性别、高矮、衣服……分收碗筷、叠衣服……方法。学生机可以记录下每一次分的结果,教师机能够反馈,进行评价。与生活紧密联系。开放性练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本文标题:网络环境下的小学一年级分类教学模式初探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