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1-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心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对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关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部署,并全面完成“十一五”环保工作目标与任务,尤其完成国家发展规划提出的环保约束性指标,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一、“十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基本情况“十五”时期,我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大了对水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的综合整治,推进了治污保洁和山区生态屏障工程建设,全市整体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并继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先进市后,“十五”期间又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省环保责任考核先进城市的称号,今年2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了国家的考核验收,较好地完成了“十五”-2-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和任务,为开创“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一)主要工作成绩1、全市整体环境质量继续保持优良2005年,西江肇庆河段、贺江封开河段和绥江怀集、广宁、四会市河段各监测段面水环境质量达到Ⅱ类标准;星湖水质达到Ⅳ类水环境功能标准;地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100%;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各县(市)区空气污染指数在13-132之间,全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的天数除肇庆城区为356天外,其余县(市)区均全年小于100。各县(市)区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年均值为50.4-55.9分贝,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2、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2005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值内,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7835.39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5665.31吨、烟尘排放量8939.18吨,与2000年相比分别递减31.69%、18.23%、24.28%,工业粉尘排放量18359.24吨、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500吨,与2000年相比,分别递增25.8%、25.00%;各县(市、区)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在81.8%-100%之间;全市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全部实现了集中清运、集中处理,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达96.31%;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6.15%,与2000年相比,增加36.95个百分点。-3-3、工业污染防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五”时期,全市有6家企业(肇庆星湖核苷酸厂、广东四会互感器厂有限公司、广东高要河台金矿、广东肇庆星湖生物化学制药厂、肇庆蓝带啤酒有限公司、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了省清洁生产企业的验收和授牌;一批上规模、在行业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企业,如高要农业生态园、肇庆星湖股份有限公司、蓝带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初见成效,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在列入“十五”环保计划全面完成污染治理任务的38个重点污染企业中(省级计划9个,市级计划29个),已经完成整治任务的企业有33个,完成整治任务率为86.84%。4、环境建设取得了新的进展“十五”时期完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建设项目3个,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1万吨/日,累计污水处理能力达16万吨/日,全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50%,与2000年相比,增加35.5个百分点;完成固体废物处理扩、改建设项目1个;完成珠江防护林建设65.20平方公里;新增或提升级别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8个,面积189.07平方公里;建成700条生态文明村,56条市级生态示范村(场)、24条省级生态示范村(场);建成4个无害化农业生产基地;到2005年底止,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1%,自然-4-保护覆盖区率达11.96%。2005年各县(市、区)城市燃气普及率在64.1%到100%之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在32.65%到43.73%之间,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在2.04平方米到16.76平方米之间。5、环境管理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一是全市八个县市区均设立了独立的环保机构;初步建立起市、县、镇三级环保监督管理体系。二是在“九五”制定和实施一批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十五”时期又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目标与任务,制定实施了《肇庆市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肇庆市治污保洁工程方案》、《星湖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星湖风景名胜区水源和水体管理办法》等一批规范性文件。市政府根据新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要求,并借校市合作的契机,与中山大学合作编制《肇庆市环境规划》。目前,该《规划》正在编制完善之中。三是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已安装自动监控设施43套,其中已通过验收的26套,均实行了并网;2005年完成了与省环保局广域网络和环保电子政务平台的对接;市环境监测站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的验收和授牌;西江三榕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了省验收组的验收;市区城中空气监测子站于去年5月份正式并入粤港珠三角洲空气监测网络。(二)主要存在问题1、工业主导地位不明显、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环保基础设-5-施配套建设、生态恢复治理建设资金瓶颈影响作用明显。2005年全市三大产业比重为:31.2:25.6:43.2,与全省、珠江三角洲2003年的三大产业比重相比(全省为8.0:53.6:38.4、珠江三角洲为4.2:52.4:43.4),仍处于比较低的层次,对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关联性的影响。2005年全市城市化为38.99%,低于全省2003年55.66%、珠江三角洲71%的水平。城市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集聚效益、规模效益不明显,融资渠道狭窄,生态恢复治理建设资金历史欠帐较多,瓶颈影响作用明显。2、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市级的环境保护规划正在与中山大学合作编制之中,辖县(市、区)的环境保护规划还未有开展,镇一级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还未有统筹划定,一些开发项目在选点布局和确定相应规模过程中,未能从区域整体大局的高度进行多方案的优化比选论证,决策的系统性、协调性仍有待加强。一部份环保重点建设项目,欠缺前期评估论证,致使项目建设周期过长。3、综合整治非金属矿物加工粉尘、建筑、交通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仍属重要性工作任务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符合功能区标准,但可吸入颗粒物和扬尘浓度呈上升发展。新阶段综合整治非金属矿物加工粉尘、建筑、交通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工作任务仍然较重大。-6-4、部分县(市)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未能按时完成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尽管总体控制在省下达的计划指标值内,但相当部分县(市)区一部分污染物排放控制量未能完成计划指标值任务。这从某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市当前在污染控制上仍存在着三个不足的问题。一是传统产业占的比重较大,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资源能源转化率低,污染物排放量较大;二是我市当前正在实施的排污申报登记和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仍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一些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致使一部份企业超量排污;三是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滞后,环境容量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底子不清,在制订分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环节上欠缺相应的依据。5、农村畜禽废物污染呈发展趋势随着珠江三角洲规模畜禽养殖场向消纳土地相对充足的山区转移速度的加快,我市规模畜禽养殖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因其分布面广、点分散,污染治理设施简陋,污染物排放呈发展趋势。我市畜禽废物污染防治任务仍然重大。6、环境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尤其环境预警应急能力建设基础薄弱。管理人员不足,监管设备简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还有待提-7-高,这些情况在县一级尤其突出,与新的经济发展形势要求和上级的规范建设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二、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形势“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国家整体的层面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将进一步加大,环境形势较为严竣。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中央就环境保护工作相继作出了一系列的战略决策,先是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了今后一定时期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城市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生态保护、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和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等7项重点战略任务;再是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包括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减少10%、森林复盖率由18.2%提高到20%在内的环境约束性指标;后是召开了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温家宝总理在会上强调: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重经济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把加强环境保护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手段,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二是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帐,改变先污染后治理、-8-边治理边破坏的情况。三是从主要运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以下简称“三个转变”》。中央作出的这些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并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历史阶段。在我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步伐加快,辐射带动效应明显,我市因独特的地理条件优势和后发优势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市委、市政府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实施“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协调发展”战略,在《肇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到2010年GDP总量比2005年接近翻一番的同时,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3%以上的战略目标,提出了实施工业主导、重大项目带动、东引西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区域协调发展的5大发展战略和打造三大经济板块、构建“一核、两带、多极辐射”的空间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确立了走内涵发展的工作路线。可以预见,随着国家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全面落实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市环境保护必将产生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将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9-政府在环保的经济政策调节、环保规划基础、环保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环保技术应用、环保产业规范等的引导、推动、服务工作任务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显重要而迫切,法治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将更为繁重。总体而言,希望与困难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完成环境保护的目标与任务难度较大,尤其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的环境保护约束性指标,具有刚性和法律效力性的意义,必须予以全面性的完成。三、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环保工作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七次、八次全会、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并按照“三个转变”和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突出政府在环保规划、环保技术应用、环保产业市场规范、环境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的引导,推动、服务作用,着力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和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环境问题,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和产业链条培育,依靠科技进步,加快环保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强化法治,创新完善监管体制和机制,推进“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肇庆”建设。(二)基本原则-10-1、以人为根本、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学习环境,创造更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协调统一,追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协调和谐。2、统筹协调,综合决策切实落实关系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环境保护责任、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三项制度,突出预防为主,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做到不欠新帐,多还旧帐,并通过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增量”、削减污染物排放“存量”、拓宽环境“容量”等生态建设,实现经济总量的拓展、经济总量和质量的有机统一。3、加强环保法治,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环保执法,加强
本文标题:肇庆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8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