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必修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必修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史家左丘明所作。这是中国第一部详细叙述的编年体史书。因其叙述丰富、语言凝练、描写生动,也被视为我国史传文学的鼻祖。今天,网友们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必修三语《烛之武》的教案。让我们来看看!必修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实词:若、鄙、说、辞、知等,虚词:之、以、于等。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能理解课文内容、层次结构和人物形象。3、背诵课文。教学重点:在掌握字词语句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教学方法:以诵读、讨论、练习为主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预习要求1、给生字注音2、能流畅地诵读课文(第一教时)二:导入新课一九五五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今天我们要学的《烛之武退秦师》会告诉我们答案。三:检查预习1、注音贰、汜、佚、缒、说、戍、敝、共、逢、阙2、填空《左传》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末年所著,由于它是对史书《》所作的传注,所以又称《》,初中我们曾学过其中的《》,出自其中的成语有。四:诵读课文1、老师范读2、学生齐读3、自由诵读五:解释字词1、且贰于楚也2、晋军函陵3、师必退4、今急而求子5、夜缒而出6、朝济而夕设版焉7、既东封郑8、因人之力而敝之9、失其所与10、亦去之六:翻译语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2、若郑亡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七:自主研读先自己对照注释研读课文,对难解之处相互讨论,然后集中提问,老师解疑。(布置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八:理解课文(先让学生自由诵读课文一到两遍)1、秦晋为何围郑?(用原文回答)开篇交待这些有何作用?提示小结:说明这次围郑主要是晋国想报复郑国,从而扩大其势力;而秦郑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地离间秦晋埋下了伏笔。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使秦的?(用原文语句回答)3、烛之武是怎样说服秦伯退兵的?(用原文语句回答并作分析)提示:(1)以退为进;(2)晓之以弊;(3)许之以利;(4)巧施离间。(详见教学论文《浅析的论辨艺术》4、郑伯说服烛之武使秦和烛之武说服秦伯退兵有何异同?同:都从对方的切身利益出发。异:郑伯:直截了当烛之武:迂回曲折5、晋文公为何不愿攻秦?(用原文语句回答)从本题和第4题可以看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何特点?这对你有何启示?提:(1)略(2)都以本国利益为中心(3)从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古代如此,现代亦然。一九九九年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是对我国主权的公然挑衅和侵犯,而我国政府没有感情用事,而是从根本利益出发,通过外交手段来解决这一事端是完全正确的。(此题可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九、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本文结构特点提示小结:组织严密,曲折有致,首尾呼应。十:结合原文语句分析烛之武的形象提示:爱国,睿智超群,能言善辩。(以上两个问题可稍作讨论,不必深入探讨。)十一:自由诵读,检查背诵;完成练习三。十二:知识积累1、找出本文中之、于、以的不同用例,并解释,然后再找出以前所学课文中与此相同的例句。例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之B: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C: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D:唯君图之指示代词,这件事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找出本文和以前所学课文中实词“鄙、若、知、说、辞”的用例,并解释。例先帝不以臣卑鄙浅陋鄙:蜀之鄙有二僧边境、边邑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陋越国以鄙远边境、边邑十三:阅读迁移孙权袭荆州(公元219年,孙权派吕蒙袭荆州杀关羽),先主(刘备)大怒,欲讨权。云(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窃取帝位),当因(顺应)众心,早图关中(泛指函谷关以西一带),据河(黄河)渭(渭河)上游以讨凶逆(叛逆,指曹魏势力),关东(函谷关以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放在一边)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能卒(通‘猝’,很快)解也。”先主不听。《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讨论:赵云的话有道理吗?先主为何不听?结果怎样?这对你有何启示?教学说明:笔者以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下三点:一是多读多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材料,增强文言语感;二是抓住字词,新旧联系,建立文言词汇网络;三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切忌死填硬灌。本文的教学即如是《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和译文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①,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也③。晋军函陵④,秦军氾南⑤。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⑦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⑧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⑨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⑽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⑾,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⑿。吾其还也。”亦去之。注释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④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⑤氾(fà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⑥若:假如。⑦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以乱整易。⑧陪:增加⑨赐:恩惠⑽阙:侵损,损害⑾说:通“悦”。⑿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1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尝,曾经;为,给予。(14)东封郑:在东边使郑成为它的边境15.因:依靠16:敝:损害17:知:通智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晋国,何时才能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得到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撤离了郑国。《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同无能为也已:,“矣”已,了。共其乏困: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供给。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高兴。失其所与,不知: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实词活用: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夜,在夜里。既东封郑:东,在东边。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军,驻扎。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夜缒而出: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与郑人盟:订立盟约。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2、形容词活用: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共其乏困:乏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肆其西封:肆,扩张。3、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退,动词使动用法,使……撤退。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阙秦以利晋: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减少。削减。4名词使动用法,利,名词使动用法,得到好处。使…得到好处。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破损。损害。4、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既东封郑: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作为边境,把…当作边境。一、古今异义:今:现在。以为:以(之)为,把……当作。行李:出使的人。夫人:那人。去:离开,距离。二、固定句式:言于……曰:对……说。所字结构”所+动词=名词性短语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2、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辞曰敢以(之)烦执事3、变式句(倒装句):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宾语前置:何厌之有:何有厌?六、重点虚词:之1、代词。2、助词:(1)“的”。(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3)提前宾语(4)补足音节无实义。3、动词,到,去,往。以1、介词,凭借,用。2、连词,因为。3、相当于“而”:(1)表并列(2)表转折(3)表递进(4)表承接(5)表修饰4、表目的,来。为wéi动词,做。wèi介词,替,给。夫fū名词,男子;老师;丈夫。fú句首发语词,无实义。代词,那。句尾语气助词,表感叹
本文标题:必修三语文《烛之武退秦师》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90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