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老港综合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老港综合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2010年2月11、说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受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委托开展对老港综合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现根据国家及本市法规及规定,并经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同意向公众公开环评内容。本文本内容为现阶段环评成果。下一阶段,将在听取公众、专家等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2、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老港综合填埋场(2)建设单位:上海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3)建设地点: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内部西南角,渗沥液处理厂位于基地的西北角。(4)建设性质:新建(5)建设内容:设计规模为5000t/d(2011-2012年处理量为5000t/d,2013年以后为3000t/d)。用于填埋符合《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进场要求的垃圾处理残渣、稳定化处理后的飞灰,污泥和生活垃圾等。3、项目的规划相容性(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采用的卫生填埋技术符合我国由建设部、国家环保总局和科学技术部联合颁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也符合《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要求。(2)满足《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固废处理处置目标:总体规划指出本市的固废处理处置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重点,形成多种方式合理配置的生活垃圾处置系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7%;2010年,实现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本项目对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3)是行业规划的重点项目:《上海市固体废弃物处置发展规划(2008年—2020年)》确定的全市“一一三三六”固废设施布局中,规划在老港建设高标准、高水平、综合性的固废综合处理处置基地。《老港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规划》以本项目为重点项目。本项目的建成将有利于全市垃圾处置的设施布局及及技术配置的格局基本定型。(4)已列入“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第四轮三年行动计划中已把启动老港基地建设作为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任务。2(5)与地区性规划和专项规划对该区域的功能定位一致:无论是浦东新区规划、原南汇区规划,还是《上海市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修编》等专项规划,老港填埋场这一区域都是作为市政设施/环卫设施用地规划的。(6)有利于“以新带老”缓解老港地区原有的环境问题:老港填埋场通过对1、2、3期填埋区采取封场和生态建设,本项目以及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建成后,四期工程原生垃圾填埋量可恢复至设计能力正常运行,垃圾渗沥液将得到安全有效的处理处置,届时可明显减少老港基地恶臭污染物排放量,项目地区的环境质量将得到较明显的改善。4、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1)环境功能区划根据《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和《关于实施本市调整后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的通告》,项目地区的空气环境属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类区”。根据《上海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项目地区的地表水环境属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V类功能区。根据《上海市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划》,项目地区的声环境属于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应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Ⅳ类水体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应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的要求。(2)现状环境质量评估1)项目周围6个监测点位连续七昼夜的大气监测显示,各监测点SO2、NO2、PM10小时、日均浓度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各监测点NH3均符合居住区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有3个监测点H2S一次浓度出现超过居住区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的现象,超标率在3.6-14.3%。各监测点的臭气浓度均低于20。2)老港基地南侧灌溉用水河道的3个断面地表水中铬、镉达到Ⅰ类水标准,铅达到Ⅲ类水标准,pH、BOD5、CODCr和氨氮达到V类标准。项目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符合V类水功能区的质量要求;2008年长江口朝阳农场水质监测断面氨氮(NH3-N)、总磷为III类水,高锰酸盐指数(CODMn)达到II类水质标准,其他各项监测指标都达到了I类水质标准。3)项目地区5个地下水监测井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地区地下水为极硬水(总硬度大于450mg/L),水质因子中,pH、硝酸盐氮、氟化物三项指标均达到Ⅰ类地下水标准,铅、铜和挥发酚浓度均低于Ⅳ类地下水标准,但氨氮和高锰酸盐指数仅是Ⅴ类地3下水水平。评价区地下水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Ⅳ类地下水功能(即适用于农业和工业用水)的质量要求。(4)项目地区设5个土壤监测点,对pH、砷、镉、铬、铜、铅、锌、镍、汞共九个质量因子进行调查。各监测点各污染物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1,评价区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呈清洁水平。(5)在基地四侧边界共布4个噪声监测点,监测结果显示,除东边界和北边界受施工影响噪声不能达到2类标准外,其余边界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要求。(6)项目区域植被以陆生草本植物、水生及湿生植物、园林绿化植物、农田植物为主,鸟类以鴴形目、雁形目、鸥形目及雀形目居多,兽类、两栖爬行动物等相对较少,浮游植物以硅藻门种类居多,浮游动物主要为桡足类幼虫和近亲拟剑水蚤,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主要为无齿相手蟹、天津厚蟹和弹涂鱼。调查区域尽管属上海城市化相对缓慢区域,但由于拟建项目区域大堤围垦、周边区域农业种植和填埋场1-4期工程,原先的自然生态系统已受到人为干扰。5、评价范围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判据,本评价的大气环境为二级评价。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为:以排放源为中心,以6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以本项目厂界外1m作为声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本环评不对水环境评价,重点论证污水处理技术及接管可行性。6、评价重点(1)污染源分析和总量控制要求;(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分析;(3)污染物治理措施技术论证;(4)公众参与。7、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析(1)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本项目按卫生填埋场标准设计和建设,项目采用人工“水平双层HDPE膜+垂直防渗墙”相结合的防渗措施,可有效的防止地下水受到污染。项目填埋气采用“石笼收集+利用发电”处理,可减少温室气体甲烷排放量14426t/a,填埋气燃烧发电各废气均可达标排放;项目恶臭在采取控制填埋作业单元面积,填埋作业区喷洒生物菌除臭液,垃圾暴露面采取日覆盖,渗沥液调节池密闭加盖,填埋气收集发电等措施后场界恶臭可达标;填埋作业区周围设置拦截网,防止轻质垃圾扬散。4老港基地的渗沥液经厂内预处理后纳管排入南汇污水厂(近期和应急纳管排入白龙港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可达标排放,项目建设的渗滤液深度处理示范工程可为远期渗滤液直接达标排放提供可行的设计方案和运行工艺。项目在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对高噪声设备采取隔声、消声等降噪措施后,场界噪声可达标;产生的固废均可得到有效地处置,不外排。环境卫生控制方面,项目采取垃圾压实、日覆盖、喷洒灭蝇药水等措施可有效控制苍蝇密度,渗滤液收集后不会在填埋场内形成积水,即蚊子繁殖受到限制。本填埋场堆高设计为渐进式,因此,封场修复也采取渐进式,采用此方式可将填埋场运行过程中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综合填埋场封场后利用方式是作为生态型林地。(2)项目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环境影响项目填埋区、填埋气发电外排废气最大浓度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允许浓度的限值要求,预测值最大值与现状最大背景值叠加后,除H2S小时浓度有3个点(老港填埋场场部、欣河村铁桥、白玉兰度假村)因本底超标而出现超标外,其他敏感目标各污染物均达标。随着老港填埋场1、2、3期填埋区封场和生态建设,本项目和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建成后四期工程原生垃圾填埋量恢复至设计能力正常运行后,与现状相比,老港环卫基地的恶臭污染物排放量将有较明显地减少,届时项目地区的环境质量将得到较明显的改善。2)水环境影响本项目产生的废水共分垃圾渗沥液、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三类。垃圾渗沥液经渗沥液处理厂处理后排入南汇污水处理厂;车辆冲洗废水、生活污水经隔油预处理后直接纳管排入南汇污水处理厂。渗沥液经厂内处理纳管排入南汇污水处理厂经深度处理后达标排放,因此,项目对当地水环境不会产生直接的污染影响。3)声环境影响项目的主要设备噪声影响预测值与环境背景噪声叠加后,场界噪声总体能达标;老港综合填埋场周围3km范围内无居民住宅,因此项目噪声不产生扰民影响。陆路垃圾运输仅在白天进行,昼间高峰时,拱极东路、东海大道、宣黄公路等交通干线距离道路中心线20米处的噪声预测值为60.6dB(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规定的交通主干道两侧执行4a类标准(70dB(A)),非主干道两侧执行城市功能区域3类标准(65dB(A))的规定。4)地下水、土壤影响5项目填埋库区采取了可靠的人工防渗措施,该防渗系统由水平防渗、垂直防渗、地下水导排和渗沥液导排系统组成。水平防渗主要是通过“双层HDPE膜(厚度均为1.5mm)和GCL”防渗系统来防止渗沥液的泄漏,垂直防渗墙底部位于地下-15m的天然水平防渗层以下,可有效防止垃圾渗沥液向非填埋区的水平渗透,降低垃圾渗沥液对周围地下水的影响,渗沥液导排系统、地下水导排系统可有效减少库区渗沥液量、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渗液沥渗透至地下水系,减轻对地下水的影响。采取上述综合防渗措施后,正常情况下,基地渗沥液将及时得到有效收集处置,不会对地下水和土壤产生污染影响。5)生态环境影响施工期的生态影响:老港综合填埋场施工过程中将改变原来已围垦的滩涂生态系统,使得区域滩涂植被减少,生态功能减弱,同时施工产生的扬尘、噪声等将对区域内的动物、植物产生不良的影响。运行期生态影响:填埋场的作业运行是步进式的,随着垃圾的填入,场区的生态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一方面原有土壤和植被逐渐被垃圾填埋,而由垃圾堆体覆盖后的土壤代替,生态条件发生了完全改变。另一方面,滩涂植被面积逐渐减少,区域生态调节功能逐渐减弱,直到覆土后进行生态恢复。垃圾填埋覆土所需的土源区采土,会使土源区原有生态遭到破坏。通过填埋场周围绿化建设及采取生态补偿措施,可将项目建设期、运行期的生态影响降低至最低程度。封场期的生态影响:当垃圾填埋结束后,通过封场和生态修复,区域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3)环境风险本项目不存在重大危险源。项目最大可信事故为①填埋场填埋气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②沼气储气设备及管线破裂泄漏并遇火源产生燃爆事故;③防渗层断裂,渗沥液渗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事故。可燃物质CH4发生蒸汽云爆炸和火灾事故时,其影响范围主要位于填埋场界区内,只对填埋作业区附近的工作人员及建筑物造成影响,不会对界外的环境敏感目标产生影响。防渗层断裂,渗沥液渗漏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事故。针对项目最大可信事故,项目采取了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导入国际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规范填埋作业工艺、合理设置填埋气导气系统、合理设置渗沥液导排系统、垂直防渗和水平防渗工程措施、垃圾堆体爆炸风险防范对策措施、沼气风险防范对策措施、终场进行植被恢复、加强监测和检查。项目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后,可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风险发生概率;事故应急预案可降低风险事故造成的危害,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8、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分析6(1)水、气、声、固废等污染防治措施1)本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体采用发电技术得到资源化利用,解决了填埋气的二次污染问题,可以起到减轻温室效应,避免发生火灾和爆炸等事故,消除了安全隐患。2)填埋区采用分层摊铺、分层碾压、分单元逐日覆土的渐进填埋作业方式,垃圾暴露面大大减少,有效地削减了臭气泄漏逸散量,恶臭污染得到控制;填埋作业区采用生物菌除臭方法可有效改善臭
本文标题:老港综合填埋场环境影响报告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90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