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舟山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1岱山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是建设“富强岱山、和谐岱山”的重要时期。加强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缓解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资源的压力,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迎来了战略性、方向性、历史性的转变。为深入推进生态县建设,加大环境污染整治力度,加快改善环境质量,根据《浙江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舟山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和《岱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岱山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是“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制区域、行业等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的重要依据。一、现实基础和机遇㈠现实基础“十五”以来,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作出生态县建设重大战略决策,以及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以来,我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迈出重大步伐。全县上下高度重视,形成了乡镇、部门配合,合力推进的环境保护工作格局。全社会关注环保、监督环保、参与环保、支持环保的热情高涨,环境保护的地位作用得到了提高,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生态县建设全面启动。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建生态省”、2打造“绿色浙江”重大战略决策,县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生态县,打造绿色岱山”的战略目标。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和县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岱山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建设生态县的决定》,《岱山生态县建设规划》颁布实施。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生态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了18条工作措施,加快推进生态县建设。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十五”以来,继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入,2001年至2005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累计达900余万元。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工业产品的污染物排放强度下降。“十五”期间,城区环境空气继续保持良好水平,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占93.3%,二级标准的占6.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2005年陆域地面水环境质量与2000年比较,Ⅱ类水体比例增加25.0%,Ⅲ类水体比例增加25.0%,Ⅳ水体比例持平,Ⅴ类水体比例减少50%,无Ⅴ类和劣于Ⅴ类水体,达标断面数增加25.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基本达到国家控制要求。与2000年比较,近岸海域水质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水平有所下降,但超标率仍然偏高,水质基本持平。专栏1“十五”环保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00年2005年计划目标2005年实际“十五”增减率(%)1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0.19310.15200.1010-47.62烟尘排放量(万吨)0.19170.17100.0699-63.53工业粉尘排放量(万吨)0.01800.01620.0044-75.6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0.09800.08640.165168.435氨氮排放量(万吨)0.01900.02000.0172-9.476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万吨)0.13000.12000.0034-97.47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0.17440.13330.0539-69.18工业烟尘排放量(万吨)0.18920.16850.0256-86.59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0.01250.00900.0606384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1.297.087.2-4.0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扎实开展。“十五”期间,加大了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加大对化工等重点污染行业和重点污染源整治力度,关停环境违法和污染严重企业12家,否决或要求重新选址的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生态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40余项。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启动日处理1万吨的高亭镇污水处理厂、岱山本岛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和高亭镇粪便处理场前期工作。完成了合格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建设、烟尘控制区扩大和巩固建设任务。噪声达标区面积从2000年的1.33平方公里增加到3.81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创建成果进一步巩固,面积为3.5平方公里。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由2000年的3个增加到2005年的5个,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面积达到1.162平方公里。生态环境建设稳步推进。组织实施了生态公益林建设、“青山白化”治理、万里清水河道整治、绿色通道建设、矿山复绿等一批生态县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全县已建成生态公益林面积2万亩,累计森林蓄积净增量0.5万立方米。对2家废弃矿山开展了治理,对乡镇65.15公里主干河道进行了整治,全县水土流失累计治理面积达10.56km2,“青山白化”治理率达71%,完成公路绿色通道工程建4设5.0公里。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21个行政村,建成县级生态村24个。加强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工作,岱山县联达牧场污染治理工程正式投入运行。“神健牌”银杏茶和衢山万北有机茶等2个产品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一批农产品基地和海水养殖产品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开展了“绿色饭店”、“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社区”和“绿色家庭”等绿色系列创建活动。自身能力建设逐步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队伍不断壮大。十五期间,县环保机构实现独立建局,设有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环保机构进一步向乡镇延伸,部分乡镇配备了专(兼)职环保管理员。环境监察、监测机构标准化建设进度加快,环境监测站已通过计量认证和标准化验收。我县生态环境保护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面临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是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低,部分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不能满足功能要求;2005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十五”控制指标值增加了91.1%,2005年酸雨率达到89.7%,酸雨污染仍较为严重;噪声扰民事件增加;近岸海域水质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等营养盐类超标且有增高趋势,海区海水劣四类海水占62.5%,海域赤潮发生频率上升。“十一五”期间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产生总量将会继续增加,随着临港工业特别是船舶行业发展带来的特征污染物的增加也将不断上升,污染物排放控制任务加重、难度加大;农村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农业农村特别是城郊污染问题严重;固体废物尤其是危险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从总体上看,我县生态环境仍然比较脆弱,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5㈡环境保护发展机遇环境保护形势虽然严峻,但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确定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环境保护工作已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之中,摆在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体制机制创新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不断完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激励约束机制,开展了生态县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督查和考核,建立了生态环保工作目标责任制,把生态环保有关指标纳入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强化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环境保护绩效考核。与此同时,还注重生态县建设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努力推动生态环保工作走上持续深化、科学发展的轨道。发展循环经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根据国家和省的总体部署,我县积极实施发展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示范工程,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提供了有效载体。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体制创新”的要求,为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新机遇。6日益增强的综合实力为环境保护工作夯实了基础。根据规划目标,“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到2010年达到99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2%,到2010年达到164亿元。综合实力将进一步明显增强,这就为我县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物质和技术支撑,促进环保工作的扎实开展。公众环境意识提高为环境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外部环境。环境权益是人民群众生存权的重要方面,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所在,也是环保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公众生态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逐步增强,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将不断提高,这将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强大的动力。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㈠指导思想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快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三个历史性转变”,以建设生态县为主线,以加强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保护环境与经济发展并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坚持创新体制机制,依靠科学进步,强化环境法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切实提高环境工作水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着力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努力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㈡规划目标7到2010年,全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趋势得到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县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陆域地表水环境质量和城镇声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有所好转。生态县建设全面推进,2007年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到2010年基本达到生态县建设标准。环境质量监控能力和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能力有明显提高,基本形成现代化的环境管理体系。专栏2“十一五”环境保护主要指标指标类别序号指标名称规划目标值总量控制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15.1%2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下降15%水环境3县城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水库河道和翻水水库>90%>80%4全县地表水水质达标率>62%5近岸海域海水水质好于二类水体的比例>15%大气环境6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天数>330天/年声环境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55dB8城区道路交通噪声<70dB生态环境9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5%以上10省级生态乡镇5个以上11全国环境优美乡镇0辐射12废旧放射源送贮率100%污染治理13县城污水处理率45%14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85%15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72%16工业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17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60%81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3%三、主要任务㈠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生态县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建设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环境准入标准,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积极推进生产、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的物能循环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实施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和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加快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镇和农村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典型。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进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管,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标准完善、管理规范的生态农业体系。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1、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达到推进阶段目标要求“十一五”期间,是岱山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生态县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要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编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规划,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监管体系。强化对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的生态监管,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
本文标题:舟山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9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