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
北师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教材要灵活处理。教案不能写成课本的缩写、课本的大纲,也不能用课本自制。那么应该如何写好教案呢?以下是网友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绘画》语文教案。谢谢你的欣赏。北师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1教材简说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难点是了解诗意。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2、了解诗意,认识“辶、忄”两个偏旁。课前准备课件识字卡片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师,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学过不少好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先复习一下《猜一猜》。(生齐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还是个谜语,谁还记得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还能把它带回家让别人也猜一猜。二、讲读古诗,认读生字。师:我们边来欣赏图片,边来学习好不好?首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说说上面主要画了些什么?1.第一幅图——远看山有色(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出示:远看山有色。)(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远”“色”(远——读音和偏旁,色——读音)(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山”(板书山)(4)加上动作表演读2.第二幅图——近听水无声1)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出示:近听水无声。)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近”“听”“无”“声”(近——与远比较,走之儿;听——读音;无——字义,与天字比较;声——读音)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主要描写“水”(板书水)4)加上动作表演读3.第三幅图——春去花还在1)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过去了没有?所以说……(春去花还在)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春”“还”(春——读音,还——偏旁和组词)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花”(板书花)4)加上动作表演读4.第四幅图——人来鸟不惊。1)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出示:人来鸟不惊。)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人”“来”“惊”——(人——读音,与八和入比较;来——加一加来记;惊——读音,意思,偏旁)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鸟”(板书鸟)4)加上动作表演读5.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师:这首诗里写的内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样的,是不是它写错了呢?为什么他要这样写呢?指名回答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1.齐读诗句。2.给诗加上题目。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读给同桌听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导读方法如下:“远看山有色”,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1.齐读课文。1)当小诗人诵读。2)当小演员表演读2.试着背诵。找搭档背诵(一人背,一人说意思)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可配乐)3.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师生对话表演1)师当姐姐,让生背诵。2)师当妹妹,让生表演背。3)师当妈妈提问:题目为什么取画?4)师当奶奶,让生讲诗句的意思。六、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1.与生字宝宝交朋友2.摘果实。(点击果实会落下来。)3.找生字4.说出远的偏旁,并说说文中还有哪两个字,也是这个偏旁。说出惊的偏旁。5.指导书写“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播放动画写字。)6.课外作业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7.收集谜语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背诵课文。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并口头组词。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3.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4.根据画面背诵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二、趣味练习。1.找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2.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三、书写生字。指导书写:火、文、六。(播放动画书写。)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四、议一议,完成作业。1.为什么人走近听,还是听不到水声?2.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3.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4.完成课堂作业本。北师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2教材分析: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的循着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板书:春去还在。)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1、齐读诗句。2、给诗加上题目。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1、齐读课文。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指名背诵课文。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二、自学生字。1、学习新的偏旁。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4、巩固生字。(1)抽读卡片。(2)口头组词。5、指导写字。板书设计: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北师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3一、说教材。《画》是人教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1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我从知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是:1、认识文中“远、色、近、听”等11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谜语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谜底是画)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说重点、难点。1、重点是认字,练习朗读。2、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揭开谜底。四、说教法学法。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反复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生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中就把生字记住了。然后,我把要认识的生字做成卡片,让学生抽读卡片,同桌互读等。再用“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已认识的生字,这样,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通过观察图画,用课件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再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等,(例如,把耳朵贴在画上听水流的声音和小鸟打招呼等。)通过多种方法理解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五、说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我由已学过的儿歌谜语《猜一猜》引出课题《画》。《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1、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山水画,或直接观察课文中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内容,由远到近,说说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山、水、花、鸟)2、初读古诗,
本文标题:北师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298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