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营造集聚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doc-In
营造集聚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佛山市人才战略调研报告市政协调研组(2008年7月)为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新对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委要求和市政协常委会安排,市政协组成由蔡河义主席和袁毅桦、李秀萍副主席牵头的专题调研组,于4月初至6月底,就佛山产业人才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各种类型座谈会,重点走访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和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开展问卷调查,倾听和收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并赴厦门、海口等地学习取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次研讨。经过调研,我们认为,人才是支撑产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和产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当前,我市进入了着力推进“两转型一再造”(即产业发展转型、城市发展转型、环境再造)的新阶段。我市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产业人才。围绕我市要建设“现代制造基地、产业服务中心、岭南文化名城、美丽富裕家园”的目标,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正视问题,转变观念,调整思路,高度重视和加强产业人才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现状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紧连广州的地理优势,依靠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政策,大力引进、培养、使用各类产业人才,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截止2007年底全市产业人才60.6万人,占中专以上学历各类人才总量的96.2%,比1997年增长1.7倍。在产业人才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9.2万人,占31.7%;专业技术人才29.3万人,占48.3%;技能人才12.1万人,占20.0%,企业经管人才所占比例逐渐缩小,产业技能人才的比例有所增大。产业人才队伍的发展壮大,对推进我市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去年,全市生产总值3588.5亿元,比上年增长19.2%。尤其是通过一批高、尖、精人才的努力,我市企业科技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也明显提高。全市高新技术新产品产值2098.1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5%;全市专利申请量17526件,其中发明专利1891件,占10.8%;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9件、中国名牌产品65个、国家免检产品190个,名牌数量位居全省各市前列和全国地级市首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产业人才的差距和队伍建设的不足,原有依靠体制和机制优势加快产业发展的形势已经不断弱化,产业人才短缺的劣势日益凸显,产业人才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市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软肋”,这对佛山新一轮的产业发展将造成巨大影响。(一)产业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直接影响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我市人才队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中专以上学历各类人才达63万人,但结构不合理,中低层次人才较多,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明显不足,科技领军人才尤为短缺。一是人才产业分布极其不平衡。我市产业人才主要集中在陶瓷、家用电器、装备制造等十大支柱行业中,分布在大型企业中较多,在中小企业的较少。全市8万多家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仅6000多家,集中了绝大多数产业人才,90%以上是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都面临技术服务平台薄弱、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影响先进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和普及。二是人才功能结构不够优化。全市专业技术人才29.3万人中,初级技术人才占了69.8%,高、中级技术人才只占30.2%。由于我市产业发展以传统产业起步,集聚了一大批以模仿复制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专业人才,但深谙技术创新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缺乏,产业人才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矛盾相当突出。近年来,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传统产业提升不快,与高、中级人才数量不足有很大关系。三是产业领军人才不多。近年,我市在招揽拥有高端核心技术项目、创业工程项目、科技领军人才方面力度不够。据调查,2007年我市拥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7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6900人,至今没有一名“两院”院士。全市现有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0家,累计引进136名博士进站开展工作,已出站85人,但只有28人留在佛山工作,占33%,比深圳市72%的留住率低很多。(二)对比产业发展需求,仍然存在巨大的人才缺口我市建设现代制造基地和产业服务中心,就是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驱动向主要依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的模式转变,加快传统制造业基地向先进制造业基地转变,实现传统产业现代制造和高端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建成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可以预见,我市优势产业将进一步大幅度扩张和提升,一大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将涌现,因而所需要的产业人才也将要成倍增长。按照佛山市“十一五”人才规划,到2010年我市人才需求总量将增至76万人,年增7.38%。从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看,我市目前人才储备相当不足,产业人才缺口较大:一是建设现代制造基地,发展总部经济,企业面临转型升级,对掌握产业链高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研发、国际营销、国内品牌营销等方面人才,以及中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都成趋势性增长。二是物流业发展对促进产业发展越来越重要,发展物流业,需要大量供应链管理人员和物流专业技术人员。三是金融服务业也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按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的发展规划,3~5年内需要金融、会计、信息技术、法律、外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10万多人。四是发展创意文化产业也是产业升级和高层次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需要大量设计、策划、传媒、服务管理等人才。如果不加快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扩大人才集聚规模和效应,必将无法支撑我市产业未来的发展和提升。(三)与苏州、无锡等城市相比,人才数量和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我市与苏州、无锡城市规模相近,产业结构相似,发展成熟度相当。近年来,苏州、无锡大力推进人才战略,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聚了大量优秀的产业人才,产业发展水平明显加快,形成全面超越我市的态势,城市综合竞争力也位于我市之前。我市与苏州、无锡等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人才差距。一是人才总量的差距。2006年广州、佛山、苏州、无锡的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5644亿元、2928亿元、1947亿元和1892亿元,而2005年四市的人才总量分别为112万人、55万人、82.9万人和74万人,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的人才资源分别为0.02万人、0.019万人、0.044万人和0.039万人。从四市比较中可以看到,我市经济规模处于第二位,但人才总量处于末位,说明我市人才总量与经济规模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人才密度、人才增长速度和高端人才方面的差距。从每万人拥有人才数量来看,苏州1365人,无锡1600人,佛山946人;从2000~2005年人才年均增长速度来看,苏州为15%,无锡为23.7%,佛山为5.66%;从2005年拥有“两院”院士、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和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的数量看,苏州有778人,无锡有834人,佛山只有365人。由此可见,地区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市要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乃至城市综合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和抓好人才工作,打造新的人才比较优势。二、原因分析最近公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200个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佛山位居第14位,仍属靠前位置,但比2006年的第9位下滑5位。我市综合竞争力排位下滑,主要受效益指标和结构指标大幅度下滑影响,与我市产业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是产业人才不适应产业提升发展的间接反映。分析影响我市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上,经济全球化、知识化趋势加速,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内各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你追我赶,对产业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国内国际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但是,从主观上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对产业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市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严峻的人才竞争态势,但我市一些部门和企业对产业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缺乏产业人才竞争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一是对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估计不足。对产业人才的发展需求预见不够超前,人才工作还不够到位,发挥政府作用还不够充分,未能将人才的培育、引进、使用、储备有机结合起来。一些地区的领导干部对“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不到位,对跑项目、跑资金兴致勃勃,对人才工作不够重视。有的甚至认为佛山只要靠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发达的经济就“不愁没有人才”,不积极主动地做好产业人才工作。二是对产业人才的作用缺乏战略眼光。一些部门和企业对产业人才缺乏一种普遍的“识才”、“育才”、“聚才”和“用才”眼光,仅注重人才的现时效用,讲求“立竿见影”,重引进轻培养、重使用轻发展、重产出轻投入、重“外才”轻“内才”的现象相当突出。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还不够浓厚。三是产业人才队伍本身也存在一些落后的观念。有些产业人才受“官本位”思想影响,把精力放在争取行政职务或向行政职能单位调动,不甘心于技术岗位上的工作。(二)人才环境凝聚力不强近年来,我市人才环境建设未能相应跟上形势发展的变化,与无锡、苏州、厦门、深圳等较发达的城市相比,我市人才环境优势明显弱化。据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38份,下同),对我市人才政策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生活保障环境、创业发展环境各项指标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虽然达75~90%,但“满意”的仅25~32%。一是人才政策缺乏吸引力。为了争夺人才,许多城市制定出台了比我市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而我市未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与时俱进地及时调整和完善人才政策,吸引人才的政策优势有所减弱。同时,由于引进人才与本地培养人才、新引进人才与早期引进人才所享受的待遇不同,致使本地培养及早期引进的人才有受不公平对待的感觉,存在失落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从而导致一些人才调走或回流。二是人文环境不够理想。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对人文环境要求较高,不仅要宜居、宜行、宜休闲、宜抚养老人和后代,还要有好的文化氛围和便于沟通的文化、语言环境。近年来我市在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上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城市基础设施尤其是高级服务设施建设、高层次文化设施不够完善,生态环境优势不突出,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文化艺术品味不够高,一些地方治安环境不稳定,也是影响人才聚留的不利因素。三是人才创业环境比较差。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还比较低,规模较小,产业层次不高,对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缺少足够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政府支持人才创业的力度还不够大,为人才提供创业场地、启动资金、贷款贴息等方面的帮助有限,人才创业面临不少风险和困难。知识产权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企业和商家靠仿造、售假过日子的现象仍然存在。四是人才价值机制体制不完善。在人才价值评价、考核机制方面,未能切实做到以知识、能力、业绩为取向,偏重学历、论资排辈的现象仍然不少,不利于优秀人才的成长和脱颖而出。在人才激励机制上,以物质激励为主,精神激励不足,未能满足高层次人才的高层面的追求;而且物质激励方式也比较单一,实行期权、股权奖励的不多;同时,人才的薪酬待遇已落后于一些发达地区和城市,与次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日渐缩小,薪酬待遇优势渐失。问卷调查显示,超过60%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市劳动报酬偏低。在人才价值实现机制上,用非所学及重使用轻发展现象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价值的实现和提升。(三)人才资源整合平台不够完善我市人才资源平台建设比较早,而且市及区各级都建设形式不一的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依托网络资源建立了一些人才网。但是,目前我市人才资源平台存在各自为政、资源分散、网络不全、信息不通等问题。一是人才市场建设水平不高。市一级与五区都建立了人才市场,但市场资源未整合,尚未形成统一的佛山人才大市场品牌,在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方面也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互相分割,留学生网与博士网互相分离,不便于各类人才快速高效地掌握和交流信息。各个人才市场的辐射空间有限,与广州、深圳、北京、上海、香港及周边城市的人才市场缺少联系和高层次合作。二是人才引进方式单一。目前,我市企业坐等毕业生上门求职的多,主动前往
本文标题:营造集聚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doc-In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