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内容结构第四层次土地资源经济林业资源经济矿产资源经济环境经济第三层次资源环境税资源环境投融资资源环境贸易循环经济第二层次资源环境产权理论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方法资源环境承载力第一层次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理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早期资源环境经济思想•1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2马尔萨斯:绝对稀缺论•3李嘉图:资源相对稀缺论•4穆勒:静态经济•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诞生•(一)时代背景:资源稀缺性的显现和稀缺程度的迅速提高所产生的环境危机(二)理论源泉:1帕累托最优2外部性理论(三)实践背景:一方面工业正在大量制造过剩的私人物品,另一方面公共物品变得稀缺。牺牲自然资源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也促进了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需求第二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传统经济学的拓展传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资源无限供给稀缺经济系统仅含作为劳动对象的环境资源整个环境系统外部性个体行为对社会其他人的影响环境资源无偿性环境影响时空差经济增长模式速度型经济可持续经济经济人自身经济利益最优后代及社会利益帕累托现在最优长期最优第三节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源与环境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自然环境的发展与保护的经济学分支学科,是经济学和环境科学这两大类科学交叉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实质就是运用经济学的方法喝工具来分析如何实现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重视经济学与资源环境科学的融合•(二)重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的双重属性特征•1、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关系•2、人在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三)重视立足于中国国情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第二章: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第一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概念和特征•一传统经济系统(图一)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厂商家庭•传统的经济系统模型把整个经济系统抽象为家庭、厂商两个基本部门和商品、要素两个基本市场。家庭部门是商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作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作为要素提供者,追求收入最大化。厂商部门是商品的生产者和生产要素使用者,追求利益最大化。•传统的经济系统的两特征:一、稀缺性•二、经济型为主体的自利性和整体协调性生产废弃物接收器消费原材料环境公共消费品太阳土地二、资源与环境经济系统•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公共消费品(空气),同时也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作为生产活动投入的自然资源。人们生产和消费的废弃物也排放到了自然环境中。•长期以来,自然环境作为典型的公共品可以无偿使用,在经济活动中没有考虑对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长期影响。然而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环境使用的无偿性必导致资源数量的下降,这将反过来制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资源生态环境问题。•第二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一、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1.人口要素•在环境经济系统中,人口要素居于主体地位。环境经济的发展是人口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同时没有一定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人口存在,环境经济系统同样不能发展。•2.环境要素(1)物理系统(2)生物系统(3)社会经济系统3.科技与信息要素技术通过人化和物化的形式在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结合中对其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信息的充分和流动,可以使得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相互关联达到协同运动。•二、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多种资源环境经济要素按照特定的环境经济关系,组成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方式。它的结构基础是生态环境,而它的主体是经济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虽然有着各自的运动过程,但通过社会再生产,耦合为共同的运动过程。这种耦合机制包含:•1.人类的消费需求是社会生产的原动力•2.生产活动是基础•3.科学技术是手段第三节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功能•一、物质循环(一)自然物流向经济物流的转化1.在采掘业和捕捞业中的转化: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生活资料的转化方法2.在农业中的转化(基础产业)3.在工业和采掘业中的转化(二)经济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1.农业经济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1)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善转化为自然物质力量(2)经济、技术力量通过自然规律发挥作用(3)经济技术投入参与了自然物质循环2.工业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3.生产和生活消费物流向自然物流的回归二、能量流动客观世界存在着两种能流:一是自然能流,包括太阳能流,生物能流,矿物能流和潜在能流。二是经济能流,指自然能流被开发投入到经济系统中,按照人类经济活动的意图,通过开采、运输、加工、储藏、消耗到废弃的序列过程进行传递和转化。自然能流转化为经济能流的方式:1.直接获取现实的自然能源2.通过种植业生产将太阳能流转化为经济能流3.现代能源生产把地下埋藏的化石能源开掘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2.能量的传递和转移是逐渐消耗的三、价值增值价值流的形成和增值必须经过的三阶段:1.准备阶段:物化劳动和信息的准备2.物化阶段:将劳动物化于产品中3.实现阶段:产品通过包装、储存、运输进入交换。四、信息传递信息传递在环境经济系统中十分重要表现:1.信息传递是环境经济系统的重要特征2.人类的经济活动实际上业是信息活动五、物流、能流、价值流和信息流的关系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价值增值和信息传递是资源环境生态经济系统的四大功能,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推动着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发展。其中物流、能量流是物质基础,价值流体现了物质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性,并使系统变化和发展。人们通过信息流控制和调节速度、流量和方式。第三章资源产权理论第一节一般产权理论一、产权的起源(一)道格拉斯~诺思——人口增长说(二)哈罗德~德姆塞茨——资源稀缺说(三)伊夫~西蒙和亨利~迪蒙塞尔——交易费用说二、产权理论的界定(1)产权是广义的所有权,其主体可以是国家,集体,自然人和法人,客体是财产。(2)以法律的形式表现(3)权利的集合,有层次性(4)内涵随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5)帮助人们合理的交易(6)产权具有相对独立性第二节资源产权基本理论一、资源产权束理论资源产权是一组权利,它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受益权等。(一)资源的所有权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我国资源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二)资源的使用权指使用权人在依法取得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批准后所拥有的对自然资源使用收益的权利。对于集体所有资源,成员通过承包获得使用权。国家所有资源,先由集体组织取得使用权,再由成员承包(三)资源的受益权指所有权主体拥有的对物的受益权。二、资源产权的性质(一)资源产权的价值性(二)资源产权的可分割性(三)资源产权的历史延续性(四)资源产权的国际分配性(五)资源产权的经济性第三节资源产权基本模式一、设置资源产权制度的原则1、必须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关系2、必须考虑到国家宏观方面的情况3、私有产权与公有产权需要清晰界定4、选择产权制度必须结合资源本身的特点5、单纯的公、私有产权都应当避免6、产权制度需要不断完善二、我国资源产权制度基本框架我国资源性资产实行的是国家所有的基本模式。矿藏和水源全部是国家所有的资源,而森林、草地等其他资源除了国家所有还有集体所有。对于国有资源性资产,国家作为出资者,在经营单位中按照清晰的产权关系依法取得经营管理权,受益权等,应该按照市场运营规律来运营其资产。三、我国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模式1、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对森林进行经济核算和评估后,使其证券化,筹集的资金用于其他行业2、水资源资产化管理将水分为必需用水和非必需用水,对于非必需用水完全推向市场,由市场决定相关交易行为3、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1)明确和强化产权,实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2)建立矿产产权交易市场,由市场合理配置第四节资源产权的初始分配一、资源使用权分类和使用期限设定的目的资源使用权分类的目的:一是有利于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科学合理确定资源使用权量化指标;二是有利于资源的调度与检查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资源使用期限设定的目的:一是体现国家所有权;二是有利于国家宏观控制;三是有利于资源产权交易。二、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的基本思路资源使用权初始分配第一个层次是资源在中央和地方行政区域上的分配,在这一层次要考虑资源利用现状和未来社会经济对资源的要求;第二层次是地方各级行政区域通过资源使用许可制度向各类机构配置资源,在这一层次要重点考虑资源的功能,利用特点和经济属性等,按资源的使用功能实行差异化管理三、资源使用产权初始分配的原则1、生活利用优先2、粮食安全优先3、可持续发展4、效率优先5、补偿6、政治影响分配四、国外资源产权初始分配情况1、相对完善的法律基础2、经验主义的渐近模式:针对每一个具体问题制定法律、法规、协议和协定,不断的完善3、利益集团的广泛参与第五节国有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配置一、资源产权再分配的市场基本构造资源产权的再分配即为资源产权的市场交易,所谓资源市场是指由国家统一进行宏观调控后,以资源产权市场化交易为基础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的市场。自留、自用资源使用权转让资源使用决策对资源产权的交易和管理资源需求者资源使用权出让第四章资源环境价值理论与评估方法第一节资源环境价值理论概述一、资源环境的价值观(一)基于劳动价值论的资源环境价值观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抽象人类劳动的体现或物化”。现今世界,人类日益广泛的生产生活行为所制造的废弃物无不影响着生态环境,甚至会超出环境所能容纳的极限。为了防止资源的衰竭,人类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财力来保护环境。环境是有价值的。(二)基于效用价值论的资源环境价值观效用价值论的价值评判标准是人对物品效用的主观感受。效用价值论认为一切生产都在创造效用,但人们获取效用却不一定要通过生产,效用还可由大自然获取。资源环境是具有价值的。但是效用价值论存在两方面的问题:第一,价值的量难以确定,效用本身是由人的主观心理确定的。第二,效用无法解决长期或代际资源环境利用的问题,他衡量资源环境价值是基于当代人的。(三)基于存在价值论的资源环境价值观存在价值论把价值分为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主要包括人类精神文化和道德需求的价值部分以及物品自身存在的价值,他认为非使用价值独立于人们对物品的现期利用,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存在价值是为计量价值量划分出来的,没有一个客观的价值标准。(四)资源环境价值的评估中不能完全依靠市场一种资源只有满足以下10个条件才能被有效配置:(1)存在进行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市场(2)市场是完全竞争的(3)不存在外部性(4)所有商品和服务都是私人物品(5)产权明确(6)交易者拥有完全的信息(7)所有厂商都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有个人都追求效益最大化(8)长期平均成本非递减(9)交易成本为零(10)所有相关函数满足凸性条件由于资源环境的外部性,资源环境是不能通过市场交易实现有效配置二、资源环境的价值分类分类标准资源环境价值价值主体自然存在的自身价值自然对人类的价值价值的形成属性天然价值附加的人类劳动价值自然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对人类的影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对非生命系统的影响资源和环境所依赖的经济途径“间接市场”价值“非市场”价值第二节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和概念一、资源环境价值评估的必要性资源环境虽然具有价值,但是有许多的资源环境却没有市场价格,为了正确全面评价经济活动对社会,对人类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就必需对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进行核实。资源环境由于不能完全依赖市场进行交易,他们常常被忽视,产生外部性,尽管外部性有正有负,但这都是低效率的资源配置状态,有必要采取措施使外部问题内部化。资源环境价值(资源与环境作为非市场产品具有外部性,不论正负效应都不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必须外部问题内部化,用经济手段加以消除。)但如果污染物的排放没有造成负外部性呢?是否就没有对环境造成伤害?就不应该用经济手段加以约束呢?——使用者成本:用某种方式使用某一稀缺资源时所放弃的利用同一稀缺资源可能获取的其他收益。污染者需要像资源所有者支付使用者成本•对环境资源进行价值评
本文标题:资源与环境经济学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