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
《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红楼梦》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一部小说集,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古典四大名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的家事、闺闲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婚恋故事为主线。下面是网友为你整理的《红楼梦》精选教案。希望你能学到东西!《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11、通过自测题检验本学期(暑假)以来学生对经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掌握情况;2、通过对07年省质检卷和高考卷文学名著阅读题中对《红楼梦》一书的考题设置的讲析,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著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教学设想:2007年福建语文高考首次把《红楼梦》等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以及《论语》等文化经典著作列入考试范围,即新增加了文化经典著作阅读和文学名著阅读两个部分,共计20分。因为是第一次将名著的专门考查引入高考试卷,所以命卷者不敢将步伐迈得过大,从2007年福建省《考试说明》提供的题型以及省质检卷和高考卷中的题型看,主要是简述某一名著的主要情节,如质检试题中的“简要叙述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这两件事”和高考试题中的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这种考法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刚好也与我们的第一轮基础阅读的设想相吻合。我们计划利用高一、二这两年将07年高考大纲所要求的这十几部名著能先过一轮,即先进行基础阅读,了解并熟悉文章的内容,待新课程高考大纲出台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第二轮甚至第三轮的强化阅读与训练。目前,我们的学生在高一年时已阅读了《家》、《子夜》、《欧也妮葛朗台》、《边城》、《雷雨》这五部著作,并且每次的学段考试中我们都会加入该学段所要求的阅读书目的考试内容。本学期我们要求学生阅读的是《红楼梦》、《巴黎圣母院》和文化经典著作《论语》。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学生课前讲话二、通过练习来检测学生对《红楼梦》一书的掌握程度。三、通过2007年省质检卷、高考卷中的题型,谈谈针对文学经典名著考试的设题与解题思路。(名著缩微及答案要点)1、《红楼梦》第二回关于“宝玉的取名与抓周”的情节(130字)„„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答案要点:贾宝玉一出世,嘴里便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来历不小,便取名叫“宝玉”。(3分)一年后抓周时,贾政摆上各种东西,叫宝玉抓,可是,他什么都不取,只把脂粉钗环抓过来。贾政大怒,说“将来—定是个酒色之徒。”(2分)2、《红楼梦》第二十三回关于“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的情节(946字)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是元稹写的,结局为张生最终负情于莺莺,而《西厢记》是王实甫根据《会真记》改编的,是个大团员结局。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吧。)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答案要点: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四、学生自主设题与解读文本(也可参考教师所提供题型)。题型示例:1、简述“木石前盟”由来。(07年10月月考试题,同类题还有“金玉良缘”、“风月宝鉴”、“太虚幻境”等。)2、“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句话是哪个人物所说的,简述与这句话相关的故事。(同类题还有冷子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香菱:“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等。)3、“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请指出这则判词分别预示了哪两个女子的命运,并简述其中一个女子的身世与命运。(同类题还有其他十二钗的判词及身世命运等。)4、简述《红楼梦》中某位人物的的出场方式。5、《红楼梦》一书中,有许多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一个梦境,并简要述说这个梦境在小说中的作用。6、《红楼梦》中的一个人物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五、布置作业:a)自选或从教案所提供题型中选择一个话题完成今天的阅读作业。b)结合本节课内容,继续深入阅读《红楼梦》及《巴黎圣母院》,迎接两周后的学段考试。《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2教学目标: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作者及其故事情节大意。2.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特点和重要人物的性格特征。3.通过文章环境,把握作品的主题。4.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教学重点: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2.掌握《红楼梦》人物语言含蓄美的特点。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歌曲导入:放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主题曲《枉凝眉》。同学们知道这首歌出自哪里吗?歌里唱的是谁呢?对,这首歌出自《红楼梦》,唱的是小说主人公之一的林黛玉,今天我们就要学习1节选自《红楼梦》的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林黛玉一起走进《红楼梦》中奇奇幻幻的贾府里探寻小说的哲理。2、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部?作者又分别是谁?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以及曹雪芹的《红楼梦》。《三国演义》写的是雄主名王,谋臣勇将之事;攻城略地,纵横捭阖之心。《水浒传》写的是草莽英雄,江湖豪杰之事;仗义行侠,报仇雪恨之心。《西游记》写的是神仙妖怪斗争之事;是古之儿童能当作童话来读的作品。《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二、作者和《红楼梦》1.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他祖先原是汉人,但很早成了正白旗内务府的“包衣”(满语奴隶之意),入了满籍。从他曾祖曹玺开始,三代世龚江宁织造的官职。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两个女儿都被入选为王妃。康熙皇帝六次巡南就有四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雍正即位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家道从此衰落。作者的一生恰好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裤”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这就为他能对社会上种.种黑暗抱有不满和批判的态度,写出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封建制度没落衰败的《红楼梦》,准备了良好基础。《红楼梦》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它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占有重要地位。《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产生于清代所谓:“河清海晏”的“乾隆盛世”。当时随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也有了增长。这股新的力量与严重_它的封建主义体系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反映在上层建筑领域便是处于萌芽状态却蓬勃而有朝气的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与腐朽的趋向最后崩溃的但又居于统治地位的封建宗法思想、传统制度之间的矛盾斗争。在这样的时代,《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具体年月已无从知晓,我们只能根据第一回中知道他“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据专家考证,《红楼梦》共110回,前80回在曹雪芹去世前10年左右就已经传抄问世,后30回作者已基本上完成,只是由于某种原因未能传抄于世,后来终于失落,这是不可挽回的损失。到了18世纪末,高鹗续写了后40回,补成了现行的120回本。2.着重介绍《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课文内容。本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标题点出了中心事件,题眼是“贾府”──全书的典型环境。《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和在小说中的作用:《红楼梦》的序幕由前三回构成,分别从各个不同的角度,为全书情节的开展作了必要的交代。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第一回,开篇,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女娲补天”:作者描写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宝玉一起降生,又为宝玉随身佩带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的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改变。“木石前盟”交代这块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这顽石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所以顽石下凡,她为报灌溉之恩,也同走一遭,把一生的眼泪还他。这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的前身。正因为这一段姻缘,他们初见时,林黛玉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第二回,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第三回,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课题“林黛玉进贾府”是编者根据节选内容拟的。林黛玉因何进贾府?原来贾府的老祖宗贾母有两个儿子名贾赦、贾政,一个女儿名贾敏。贾敏嫁林如海,只有一个独生女便是林黛玉。林黛玉母亲因病去世,外祖母念及黛玉年幼无人照顾便派人把黛玉接进贾府。作者把此事安排在第三回,也就是全书的序幕部分,显然是借黛玉进贾府来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让贾府中一些重要人物登场亮相,并为主人公林黛玉和贾宝玉第一次见面作了安排。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由薛蟠案件带出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全书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
本文标题:《红楼梦》阅读欣赏指导课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48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