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达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达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征求意见稿)一、总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十二五”污染减排目标。(二)基本原则1、统筹衔接。规划编制服从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系统控制,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在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2、分类指导。基于分区域、分流域、分行业的技术、政策、标准等差异化要求,合理测算减排潜力。总量控制目标与任务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治理现状、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区域性、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3、分解落地。按照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要求,准确掌握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控制基数、新增量,上下统筹衔接,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区、行业、项目,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通过规划编制切实推动“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4、合理可行。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和任务落实兼顾需求和实际可能,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达可控、政策措施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减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和步伐,做到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三)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的批复》(国函〔2006〕70号);4.《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发〔2007〕39号);6.《“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环办[2010]97号);7.《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四)规划目标和指标按照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要求,认真测算污染物新增量,深入分析减排量,合理制定“十二五”减排目标,明确提出减排工程和政策措施。1、控制因子在“十一五”化学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两项主要污染物的基础上,“十二五”期间将氨氮和氮氧化物(NOx)纳入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上述四项主要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统一要求、统一考核。同时把污染源普查口径的农业源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纳入“十二五”期间总量控制范围。2、目标确定以改善当地环境质量为核心,以降低流域内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环境浓度、区域中酸沉降强度为重点,综合考虑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污染物排放强度、现有源减排潜力等因素,基于排放基数、新增量测算、减排潜力分析,科学确定减排目标。通过对“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增长趋势和减排潜力分析,在未来5年内,达州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新增量较大,而减排能力有限,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呈上升趋势,总量控制面临严峻形势。为促进环境质量根本好转,全面实现环境功能区要求,提出“十二五”总量减排目标如下:“十二五”末,达州市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8.5万吨内,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7万吨内;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8.1万吨内,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4.6万吨内。二、“十一五”总量控制现状评估近年来,我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主要污染物减排,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着力结构调整,严格监管执法,强化督查督办,完善体系建设,有力推进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污染减排取得阶段成效。(一)“十一五”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十一五”期间,我市二氧化硫要在2005年13.99万吨基础上削减3.99万吨以上,控制在10万吨以内,削减率28.5%;化学需氧量要在2005年4.75万吨基础上削减1.55万吨以上,控制在3.2万吨以内,削减率32.7%;氨氮要控制在3300吨以内。截至2009年,我市二氧化硫累计削减23616吨,比2005年下降16.9%;化学需氧量累计削减1778吨,比2005年下降3.74%;氨氮排放量2766吨,有效控制在3300吨内,完成了历年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在全省总量减排工作名列前茅。通过实施减排,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由2006年222天上升到2009年351天,达标率由60.9%上升到96.2%,出境断面、城市控制断面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均好于国家Ⅲ类标准,铜钵河、明月江、双龙河、洞耳河等小流域水质明显好转,市民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满意率由2007年的69.28%上升到2009年的86.49%。(二)“十一五”主要工作开展情况1.强化领导责任。一是建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市、县环保部门成立了总量减排办公室。二是分解减排目标。制定了《达州市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达市达市府办〔2007〕117号),市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和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目标责任书,每年制定减排计划,将减排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项目和责任人。三是建立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市环保联席会议,重点通报减排工作进展,研究布置下阶段工作。四是完善减排机制。制定了《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健全环境保护约束机制的意见》、《达州市各县(市、区)党政一把手环境质量考核管理办法》《达州市进一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的意见》,将减排工作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考核内容。五是加强督查督办。市政府督查室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指导,每季度对各县(市、区)减排情况进行一次督查,每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确保责任落实。六是严格目标考核。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年度减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各县(市、区)及市级相关部门年度综合目标、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考核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和问责制。2.强化结构调整。我市将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污染减排的重要抓手,加大了“两高一资”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一是大力关停燃煤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433兆瓦,占燃煤小电机组的80.9%。二是加快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先进生产工艺,淘汰落后机立窑水泥生产能力150万吨。三是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关闭了达州市福鑫冶炼有限公司、达州市金星钢铁冶炼有限责任公司、通川区恒升钢铁有限公司、四川强力钢铁有限公司等钢铁生产企业。四是关闭环保不达标苎麻企业。关闭全市十余家苎麻企业,累计关停精干麻生产能力超过3万吨。3.强化污染治理。一是狠抓工业污染源整治。近年来,我市投资5.6亿元完成省、市限期治理项目138个,建成了大批减排项目,全面完成《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工业污染源治理任务。二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已建成宣汉污水处理厂,开江、万源、渠县、大竹县污水处理厂和达州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配套管网正在积极建设中,全市污水污水处理厂预计在2010年9月底前全面建成投入运行,“十一五”期间共计增加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5.5万吨。三是加强农村面源污染防治。2008年以来,我市共投资2000余万元对1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了限期整治。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场镇生活污水综合治理措施,制定了场镇生活污水处置方案,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场镇生活污水治理。4.强化执法监管。(1)明确企业职责,规范企业环保行为。制定了《达州市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保护综合管理评价办法》。从污染防治、节能减排等方面对企业环境保护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明确减排企业的责任。(2)开展专项行动,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开展钢铁企业专项执法检查。对辖区7家钢铁企业进行了全面清查,责令关闭不符合产业政策钢铁生产线。二是开展天然气勘探开发及化工园区项目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对境内中石油、中石化天然气井场、净化厂、集输管道工程和化工园区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环境执法检查,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进行了立案调查处理。三是开展造纸企业专项整治。对8家再生纸企业下达限期治理通知,凡工艺落后、不能达到新的环保排放标准、不符合造纸产业政策的,将坚决关闭。四是开展重点减排设施专项整治。燃煤电厂和污水处理厂DCS系统(或中控系统)和在线监控系统全面整改。(三)“十一五”减排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市在“十一五”总量减排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排放基数较大,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目标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减排形势仍然严峻。1.减排任务繁重。根据省政府下达的减排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要分别净削减3.99万吨和1.55万吨,净削减率分别达28.5%和32.7%,是全省减排目标任务的2.4倍和6.5倍。到2009年底,虽然我市已分别累计削减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16.9%和3.74%,要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必须再净削减二氧化硫1.63万吨,净削减化学需氧量1.37万吨,极为困难。2.污染增量巨大。我市天然气、煤炭、石灰石等资源较为丰富,火电、水泥、钢铁、化工、苎麻等高能耗和高污染行业比重较大,污染排放总量大、强度高,结构性污染突出。我市地处盘周山区、革命老区,经济仍欠发达,短期内难以实现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加之国家能源战略布局需要,我市天然气开采开发利用的步伐会进一步加快,工业重型化的特点仍将持续,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市结构性污染仍然突出。随着这些产业生产规模扩大,污染物新增量急剧增加。2006—2009年,经上级环保部门核定,我市二氧化硫累计新增量达到6.81万吨,化学需氧量新增量达1.62万吨。3.资金投入有限。一是地方对环保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属经济欠发达地区,各级政府财力有限,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资金难以及时到位,总体建设进度缓慢。按照“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和减排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应建成达州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宣汉、渠县、大竹、开江、万源等6座城市污水处理厂。目前仅宣汉县污水处理厂建成,其他5座仍在建设中。二是企业污染治理投入能力不足。我市工业企业规模总体较小,治理污染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难以达到环境保护和总量减排的要求。4.基础工作薄弱。一是基础数据不准。2008年,环境统计中,我市二氧化硫为12.98万吨、化学需氧量为4.64万吨,分别是污普数据的2.47倍和1.54倍。2008年,我市GDP和工业增加值仅分别为全省总量的4.83%和3.93%,而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却达到了全省总量的11.3%和6.19%,与我市经济总量和工业规模极不相称。二是能力建设不足。我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相对滞后,机构编制、人员素质、监测监察装备等方面十分薄弱,各县(市、区)更为突出,难以适应新时期总量减排的要求。三是支撑作用不强。我市环境统计、在线监测、监督性监测、日常巡察等工作难以为减排项目的核算提供有力支撑,认定结果未能充分反映我市减排成效。四是政策落实有待强化。生活污水处理收费仍低于标准要求,难以支持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差别电价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两高一资”企业仍有生存空间。三、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一)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十一五”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伴随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市城市人口和能源消耗量大幅度增加。2009年,我市GDP达到682.73亿元,2006-2009年,年平均增长率13.75%。2009年城镇人口达到187.2万人,比2005年增加城镇人口4
本文标题:达州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35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