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951年,常香玉女士率豫剧团59人赴郑州、信阳、开封、新乡、长沙、广州等地募捐义演,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她用义演所得的15.27亿元(旧人民币)买了飞机,捐给中国人民志愿军。来看看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吧!欢迎咨询!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4、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二、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3、导学生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教学难点:1、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2、解文章主要内容,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四、教学准备:演示文稿五、教学过程:(一)预习准备出示演示文稿(预习题):1、你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举例说明。2、全文写了黄道婆的几件事?(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读书,把词语读正确,句子读通顺。2、检查词语(1)听写虐待漂泊思念传授歌谣研究创造推动认真赢得(2)订正3、演示文稿:默读课文,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词语,说说文章讲了什么事?(三)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概括主要内容1、读课文,试着给文章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段意。2、把段意连起来读读,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3、出示文稿黄道婆是中国历的“棉神”。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1)读读这段话,有没有问题,想想怎样修改,就简练通顺了。(2)学生分组讨论修改主要内容。出示演示文稿(修改后的主要内容):黄道婆是中国历的“棉神”。她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随后她回到家乡,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很怀念她的功绩。(3)谁能总结出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重复的删去,啰嗦的地方要用词语概括。缺少连接词的地方加连接词。)4、课文主要写谁?她做了什么事情?(黄道婆在崖州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并回乡教给家乡的人民。)5、论一下,学会了几种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6、论结果(1)连段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2)抓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四)交流有关黄道婆的资料出示演示文稿:黄道婆(约1254—?)又名黄婆。我国元代的棉纺织技术家。松江乌泥泾镇(今上海县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小时为童养媳,不堪虐待,逃离家乡后流落到崖州(今海南省的三亚市),向黎族人民学得纺织技术。1295—1296年间,她返回家乡,着手改革纺织生产工具,创造了轧花车、弹花弓、纺车,改革了织机,提高了生产效率。她热心地把纺织技术传授给乡人,促使松江一带棉纺织业繁荣发展,对当时植棉和纺织业起了推动作用。至今她的家乡仍建有黄母祠。北京的国家博物馆里还陈列着她的塑像和松江布。(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写生字。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2、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历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民谣……”1、听了这段民谣,你知道了什么?(黄婆婆能帮人织布,她是个织布能手。)2、还想了解什么?(黄婆婆为什么要叫这儿的人织布。两只哨子,两匹布是什么意思?黄道婆她自己织布的水平有多高……)(二)初读课文,试着解疑1、自由读书,试着从文中找到答案。2、初读课文后,你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生:她教的是自己的家乡人。生:她是在崖州学会了织布,并且生活得很好。生:她从小受公婆、丈夫的虐待所以……(三)深入质疑,探究学习1、黄道婆好不容易从家乡逃了出来,学习手艺,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她又回到了家乡,文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新的疑问?(为什么她要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回到那个让她受苦的地方?)2、读读文章,你能否找到答案。3、学生读句子出示演示文稿: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1)从这句话中你们读懂了什么?批注在自己书的边上。(2)指名有感情地读。(3)出示演示文稿: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常常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虽然黄道婆在崖州过得衣食无忧,但是她思念家乡。每次想起家乡的贫穷和人们劳作的艰辛,黄道婆便百感交集。终于,到老年的时候,黄道婆毅然搭上顺道的海船,回到了故乡。对比读读这两句话有什么新的感受。(特别思念家乡)(4)是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想念。在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想念。(5)从中你觉得黄道婆是怎样的一个人。(爱家乡)4、从文章中什么地方感受到黄道婆爱家乡?5、认为黄道婆是怎样的人?生:聪明,改进了纺纱的工具生:手艺高超,教大家织物上绘画。生:为家乡做了很大的贡献。生:杰出的人才6、料补充(1)找有关黄道婆推动家乡变化的内容(2)出示演示文稿:各种各样布的图松江布的图(3)看到这一切,如果作为黄道婆的家乡人,你现在想对这位老婆婆说些什么?(四)自主归纳1、出示演示文稿:黄道婆对家乡的爱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2、学生填写手中的小练习。(五)读写结合1、出示演示文稿:我对集体的爱表现在:2、学生讨论发言五、教学结束:布置作业把黄道婆的故事讲给家人听。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2(一)谈话导入。我们通过学习课文,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和英国在护理事业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南丁格尔,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女性,她就是我国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板书课题:《香玉剧社号》。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香玉剧社号”飞机,谈谈自己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读课文,画出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和不懂的问题,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指名读课文,读后交流。(1)自学本课生字,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三)自学课文,感悟理解。1.默读课文,说说:常香玉是怎样带领剧社捐献飞机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让学生运用已学会的读书方法,结合重点语句,自读自悟,从描写常香玉是怎样想,怎样做的语句中,了解她的爱国行动,体会她的爱国之情。抓住“为什么要捐献飞机——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结果怎样”这个线索来回答)2.读了《香玉剧社号》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四)巩固练习。1.认读本课要求认识的8个生字及带出的词语。2.画出本课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多读几遍,也可抄写下来。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3教学要求: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2、指导学生会认本课2个生字,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理解词句,读懂课文。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学习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了解常香玉捐献飞机的原因及经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质疑解题1、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归纳出:(1)这架飞机为什么叫“香玉剧社号”?它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要写“香玉剧社号”飞机?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自读提示,说说提示为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1)读一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说一说常香玉在抗美援朝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3)想一想课文赞扬了常香玉的什么思想。三、自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2.默读,大体了解课文内容。思考上述你质疑的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哪里没读懂?(1)思考后自由发言,概述课文内容。(2)请同学们把没有读懂的语句,和上下文联系起来多读几遍,多读多想。还不懂的,作上记号,有疑问的,把问题写在旁边。四、细读课文,质疑交流1.把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2.重点学习“常香玉捐献飞机”这一部分(1)请你运用我们学过的“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找出描写常香玉在捐献飞机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句子。(2)想一想,你从中了解到常香玉的什么思想。3.交流。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发言者,先交代探讨的是什么问题,再说说是怎么读书思考的,然后阐明自己的见解,在交流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4、探究:说说你心目中的常香玉。五、谈一谈:学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板书:13香玉剧社号拿出积蓄捐献飞机卖掉汽车多次立功(为抗美援朝)全国义演常香玉爱祖国、爱人民
本文标题:语文s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06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