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手指》是六年级下册《人生感悟》第一组的自读课文选登。这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获得生活启示。来看看六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教案吧,人教版!欢迎咨询!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能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2、能概括说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并说出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能清楚了解并说出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教学难点:能领悟并说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寓言小故事、一些富有哲理的小品文篇目学生: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除了个别伟大的人和事,更接近我们生活的是一些平凡的人和事,而这些平凡的事物也总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像我们前面认识过的顶碗少年和那一棵棵桃花心木。我们常常对一些普普通通的事物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其实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也能从中收获耐人寻味的启示。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看,哪根最有用?我们今天就来读读课文《手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手指的。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设疑预习,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三、自学感悟,小组交流1、出示多媒体课件中的自读思考题,让学生先自学再和小组同学交流;2、通过讨论和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3、小结问题,依照课文分析五指各自的特点填写自读思考题中的表格,并注意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美的两瓣。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美的。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四、品读重点,体会写法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最后一段课文;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启迪思维1、总结该单元——学习了这一单元的内容,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2、生动地给学生讲述《断手指的国王》的寓言小故事,让学生体会其中的道理,并交流发言。断手指的国王从前,远方有一个很会治理国家的国王,他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丞相,每当国家有什么重要大事的时候,他都会谦虚地向丞相请教,但无论国王问什么事情,这个丞相总爱说“好”.这令国王非常生气,他要找个理由治治丞相的这个毛病.有一次,国王在打猎的时候,不小心被猎器斩断了一截拇指,他连忙问丞相:“我的拇指被斩断了一截,好不好?”丞相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国王陛下.”这个回答使国王满腔怒火,他以落井下石为罪名将丞相关了起来,并问丞相:“现在你被关在牢房里了,好不好?”丞相毫不犹豫地回答:“好!”国王说:“既然你觉得好,便在牢房里多住几天吧!”过了两天,国王又想外出打猎了,他不想释放这个倔强的丞相,只好一个人单独出发了.没有熟悉地形的丞相做伴,国王很快迷了路,并且掉进了一个捕捉动物的陷阱里.这个陷阱是当地的一个食人族部落挖的.当天晚上,食人族的几名大汉把赤身裸体的国王绑在了一个十字架上,然后堆满了木材,准备吃烤人肉.一名巫师引导着众人举行了祭礼,他把清水喷到国王身上,逐步检查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当他检查到国王的手指时,这个巫师开始摇头叹息.检查完毕,巫师向酋长报告说:“我们族人只吃完整的动物,这个人断了一根指头,是个不祥之物,我们不能吃他.”酋长不得已,只好放了国王.国王白白捡回了一条命,非常激动,回去后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到监牢里看望丞相.他流着泪说:“现在我明白了你为什么说我的断指是件好事,它救回了我一条命,我错怪了你.”稍后,国王又心有不甘地问丞相,“我把你关在牢里十多天,好不好呢?”丞相回答:“好,很好!”“为什么呢?”国王问.“我尊敬的陛下,如果您不抓我进监牢,我一定会随从您去打猎,我们会一起被食人族抓走,您可以因为断指而保全性命,但我必死无疑,因为我很完整呀!”国王听后,顿觉茅塞顿开:每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好和坏是随时可以转换的呀.作业1、阅读推荐文章,促进课外阅读。2、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1有哲理的短文。板书设计:5、手指团结就是力量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2一、教学准备:1、录象《烈火中永生》。2、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二、教学要求: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小练笔。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二)学习第一段(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在1927年,这一年的4月28日,对于我们一家来说是个沉痛的日子,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因为……(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三)学习第二段(1)导语:于是,作者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起了十六年前的那些痛苦的往事。速读第二段,想一想,这一段讲了什么?(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3)引读2—6节(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A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B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C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D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7)引读第七节(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四)学习第三段(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6)小结四、教学结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3一、教材说明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是本课主要表达特点。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意义和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是教学重点。选编这首诗,一是引导学生接受延安精神的陶冶,二是感性认识新体诗,接受语言美的熏陶。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2、了解全诗内容,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三、教学建议1、课前学生搜集阅读有关延安的资料,对抗战时期的延安有更多的了解。教师准备课文挂图,或把课文挂图,课文重点语句制成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2、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作者到延安追寻什么?为什么追寻?把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在读中想象,体会它的意义,然后把自己的见解和同学交流。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可让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首诗听起来这么悦耳,读起来琅琅上口?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隔句押韵,并用“·”把韵脚“ang”标出来。朗读时,把韵脚适当加以突出。第一节:光、阳,第二节:香、场,第三节:琅、炕,第四节:响、梁,第五节:煌、翔,第六节:想、阳。还要让学生明确到这首诗多用排比句,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朗读时,要读出排比句的气势。4、诗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教学。(1)第二节的四个“追寻”。可用投影片或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了解延安精神。放映录像或投影片时要加以简要的解说。“延河”,清晨、傍晚,人们常在延河边上漫步,讨论革命道理;“枣园”,曾是党中央的所在地;“南泥湾”,当年359旅曾在这里恳荒种粮开展大生产运动;“杨家岭”,那里有中央礼堂和党中央办公楼,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追寻“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就是追寻延安精神,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求上进、永不满足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理想并为之献身的精神。(2)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坑。“告别破旧茅屋”就是告别落后,忘不了“温热的土坑”,就是忘不了密切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军民关系。(3)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丢掉了老牛破车”,就是丢掉落后,“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就是要把延安精神发扬光大。(4)如果一旦失去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讲失去延安精神的严重性。)(5)第六节的三个“追寻”。(“追寻”延安,就是追寻信念,追寻温暖,追寻光明。诗句中的“延安”仍指延安精神。)4、在深入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后,可用引读的方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四、参考资料难忘延河祈念曾(新闻工作者,现居深圳)《延安,我把你追寻》是我8年前的一首诗作,没想到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第12册语文课本中。回忆这首诗的写作过程,心中再次涌起火辣辣的激情和沉甸甸的思索……。1968年,我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分配到陕西工作。我曾多次到延安参观采访。当时,正是十年动乱时期,延安的面貌变化不大。1974年我到延安采访,那里的人民依然比较贫困,我心里难过极了。归来后,写一首《延安,我为你哭泣》的诗,留在我的日记本上。粉碎“”以后,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延安的面貌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延安人民丢掉了老牛破车,通了飞机、火车,窑洞变成了林立的高楼大厦,人民越来越富裕。1991年,我随中央电视台《黄河》创作组再次不定期到延安采访,参观了枣园、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地,浮想联翩,遐思漫伸……我看到当年南泥湾开荒的镢头,在大生产运动中开垦出陕北的锦绣江南;我望着延河清澈的流水,这河水曾哺育了无数中华民族秀、最有觉悟的先锋战士;我闻着枣园梨花的清香,当年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彪炳史册的革命雄文;我走进杨家岭“鲁艺”的礼堂,毛泽
本文标题: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06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