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在内容上,它是许多典型景观的精选。生动地描绘了富春江的秀美风光,描绘了祖国南国秀美山川的奇异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山川的寄情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今天,网友们在这里整理了八年级语文《与朱书》上册的部分教案。让我们来看看!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句。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了解课文内容。3.体会本文的写景文字,赏析语言特色。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难词、句,掌握写景文字内容。教学难点:1.对景物的感悟。2.本文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教具:录音机、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祖国名山大川很多,旅游黄金周时,若想乘船赏山水之景,你准备去哪里呢?(学生自由回答:长江三峡、桂林漓江,……)还有一个好去处,山水景色也很美。(用投影仪,投影出:这个去处就是钱塘江上游的一段,叫富春江。现在让我们随着吴均到那里去游览一番。(板书作者,课题)二、释题:学生解释:“与……书”是什么意思?教师补充:既是信又不符合信体的原因。(语言要简洁)三、检查预习效果:(重点查文言字词、句等内容的理解)学生之间互动:1.预习时,你遇到了什么障碍?请你提出来,让我们大家来帮你解决。(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难字句,由其它同学解决)2.一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问题,自己指名让另一个同学来回答,看是否能难住对方。教师小结。四、初步感知课文:1.放录音,先欣赏课文。(学生闭目聆听,初步感知、体会课文的优美写景)2.这一江段山水之美,文中,作者用了八个字进行了高度概括,是哪八个字呢?(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教师指名回答,同时明确,且板书:奇山异水,天下独绝。)3.教师进一步提问: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学生概括,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清澈、急猛)联系——(四人一组讨论后回答:(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每组可以写在题板上,看哪一组写的准确又快)4.再分组讨论(仍四人一组):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学生讨论后,让一组中的一个代表来回答。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明确后板书:树——竞上、争、直指泉水:鸟:猿:5.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作者有什么感悟?(学生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明确后,教师板书: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然后要求学生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五、进一步感知课文:1.(品味语言)教师提问:你认为作者什么地方写得最好?简要说明你自己的理由。(给学生留思考余地,然后回答,过后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3.设计情境(一)(一学生扮演朱元思,一学生扮演吴均。)情境:朱元思接到吴均的信后,来到此地,吴均作为导游,两人一同乘船,边走,边看,边介绍。(学生准备2分钟)(注意:学生表演时,重在表现人物在船上的神态、动作等)4.设计情境(二)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学生准备5分钟)(让大家推荐二至三名同学到前面作宣传介绍,同时,可以播放风光片作背景)(都介绍完之后,由大家进行评判。注意:不合格的可要被炒鱿鱼的。)六、总结:祖国如此美丽,请热爱她吧!请欣赏她吧!七、作业:写1游记,记自己的一次旅游活动。《与朱元思书》复习题解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湍急流。奔飞奔的马。轩邈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2.通假字转通“啭”,鸟叫声。反通“返”。见通“现”,露出。3.常规词语风烟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缥(piǎo)碧青白色。无碍毫无障碍。甚箭比箭还快。夹岸两岸。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líng)形容水声激越。作响发出声响。相鸣互相和鸣。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绝停止。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划,治理。柯(kē)树木的枝干。蔽遮蔽。犹像。交映互相掩映。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①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②生长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③自然声音奇。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7.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三、拓展延伸1.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2.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与朱元思书》教学反思一般是按照下列流程上的:导入新课,简介作者,范读课文,教学生字词,翻译课文,处理练习。从教学的时间来看,翻译课文大约就占有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多,可谓辛苦,学生打瞌睡的也多,无动于衷。为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我作了很多努力,现在算是找到了一点喜悦。我现在教《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没有花以前那么多时间去做翻译课文了。我把以前翻译课文的时间用来引导学生去学习课文。我是这样做的,我先范读了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然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完成下面几个问题:1、课文紧紧围绕两句话来展开的,请从课文中找出这两句。2、课文着重描写了“自富阳至桐栌”的“奇山异水”,哪些是描写山“奇”的,哪些是描写水“异”的?3、想想自己身边的山和水,与课文中描写的山和水作一比较,是否真如作者所说的“独绝”?接下来,我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文章的结构有“总——分”、“总——分——总”、“分——总”等,这篇文章是按哪种结构方式来行文的?最后,我让学生齐读课文,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的这些语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体会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一堂课下来,学生都在积极的动手、动口、动脑,没有人打瞌睡。上完了这篇课文,我没有一句句的教学生翻译,但学生却能翻译了。我感觉这堂课很成功,也符合新课标新课程新课改的要求。这堂课的成功,有两方面的原因让我这样去偿试的;1、学校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我们组老师就讨论,研究文言文如何教学能让学生喜欢,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家都认为在文言文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去翻译课文,学生只是了解这篇课文的大概意思。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学生不知道。别的文言文,学生拿到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啰。于是,我便有将文言文教学中的翻译课文的时间解放出来的想法。2、看了《人民教育》中的《与魏书生同行》的文章。文章中讲道;魏书生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中学上了一节语文课,也是文言文,课题是《晏子使楚》。魏老师上这课时,也没有翻译课文。然而,上完这篇课文后,学生们都能翻译课文,听课的老师们都很满意。魏老师的课,给了我理论上的指导,坚定了我对文言文教学改革的信心。
本文标题: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29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