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化 > 高速公路的空间环境与景观设计
1高速公路的空间环境与景观设计高速公路是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之一。城市自形成之日就与交通联系在一起。21世纪,高速公路将成为连接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脉络。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交通现代化的进程,高速公路在我国迅速发展,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是,高速公路建设改变甚至破坏了所经区域原有的景观特征,影响了生态平衡,与环境的冲突日益严重。而且,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道路的文化性、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能把不断扩展的道路交通与周边环境合理地融为一体,构筑高速公路安全、快速、舒适、美观的特色,成为现代道路景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对重庆、贵州、云南等地若干条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总结,对有关问题作一简要探讨。1.道路空间环境道路是一个城市的走廊和橱窗,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主要视觉和感觉场所。道路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城市三大空间(交通空间、建筑空间、开放空间)之一,这种带状环境是反映城市面貌和个性的重要因素。凯文.林奇在《城市的形象》一书中,列举的构成城市形象的五大要素中,道路是处于首要地位的,这足以说明道路景观作为道路的组成部分,在创造有特色的城市形象中的重要性。高速公路是用于城市间互相联系的主要交通干道,目的是提高速度,做到交通畅行,设计车速一般约为80Km/h以上。是线性、具有方向性、连续流畅和具有快速移动感的开敞性空间。因其本身的功能性质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视觉特征、生态环境和地域文化上形成了有别于城区道路的空间环境。1.1视觉特征视觉景观形象主要是从人类视觉形象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实体景物,创造出赏心悦目的环境形象。我们必须对高速公路空间环境内的视觉特征加以分析研究,从中找出规律,使其作为道路景观设计的依据之一。高速公路上的交通工具为高速行驶的汽车,观景者为车内的驾驶员和乘客。在车辆高速行驶的情况下,驾驶员头部转动的空间范围很小,视线集中在前方车道上,注视点相对固定,视野很窄,形成所谓的隧道视域。而乘客在车辆行进过程中,头部活动空间较大,可以透过宽敞明亮的车窗,多角度浏览沿路景色。资料表明,高速公路空间具有以下视觉特征:2(1)视力随车速的增加,视力减弱。在中等车速情况下,司乘人员需有1/16秒的时间,才能注视看清目标;视点从一点跳到另一点的中间过程是模糊的,一旦对景物辨认不清,就失去了再次辨认的机会。(2)视野汽车行驶速度提高,视野变小,注意力集中点距离变大,清楚辨认前方的距离缩小。例如,速度70Km/h,注视点在车前360m,视野范围65°,速度100Km/h,注视点在车前600m,视野范围40°。(3)亮度适应人们从明亮的环境进入暗处时,初始阶段会什么都看不见,只有逐步适应了黑暗环境后,才能区分出物体的轮廓,这种适应过程称为暗适应。从暗处进入明亮的环境时,人们最初会感到非常刺眼,无法立刻看清周围的物体,适应后才能恢复正常的视觉,这种现象成为明适应,在进出隧道时明暗急剧变化,眼睛瞬间不能适应,看不清前方,既所谓的黑洞效应。(4)色觉红色的易见性最高,以下依次为橙色、白色和绿色。(5)眩光若视野内有亮度极高的物体或强烈的亮度对比,则可引起不舒适或造成视力降低的现象。道路上对行车辆的车灯是一种眩光,常常令人看不清物体,严重的会使人眼睛感觉刺痛,视力减退。(6)视觉疲劳司机在长时间的驾驶中,道路枯燥乏味的景观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1.2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道路沿线的地形、环境气候、植被、周边环境等因素。高速公路建设在极大地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多位于山岭重丘地段,沿线高填深挖,筑路架桥,洞穿山体;陡峻边坡为防止崩塌,常开挖成一至几级边坡,用水泥砌石片或安装不同几何图形的工程骨架进行护坡。这些构筑物既损害了路容美观,又增加了辐射热。而且边坡上的原自然植被和土壤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劣--土壤瘠薄、干旱、土层稳定性差,形成了边坡绿化施工难度大、植被成活率低、养护管理工作较困难的特点。道路沿线不同地域的气候、水文和立地条件是影响植物生长的最直接因素。运营期间,高速行驶的汽车噪音、振动、尾气排放,夏天路面的吸热与辐射,也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1.3地域文化3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感情乳胶。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古老的历史在刻下一道道年轮的同时,也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5000年的文明遗存,遍布神州大地。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受自然环境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不同的地域有其区别于其他地域的特色的文化,富有个性特征和识别性。高速公路作为连续的线形空间,距离上短则十几公里,长则几十、上百公里,沿线跨越了不同的区域,是展示和宣扬各种地域文化的良好载体。而且,地域文化的渲染对丰富和提高道路景观的文化内涵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地域文化涉及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宗教信仰、文物古迹、民间工艺和历史人物等。作为道路景观,自然风光是基础,但只有绚丽的自然之美而无人文景观相辉映,便会显得单调、平板。我们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应该利用文化的引导,研究如何创造富含地域文化的景观环境,为驾乘人员提供了解历史和审美体验的、具有导向意义的文化信息。2.景观元素管理分中心是整个高速公路的神经中枢,是管理者形象的集中体现。服务区最能直接体现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准,是人性化设计的一个综合表现。收费站包括收费棚、管理楼等构筑物内外环境。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桥梁为乘客提供了一个视野开阔的观景平台,本身也是一个景观载体。隧道功能与形式相结合,利用艺术的手法美化隧道口的造型、色彩,并通过洞内装饰和照明,解决黑洞效应,增加行驶的舒适性。绿化绿化是全线最直观、连续性最强的元素。它直接影响着道路的整体景观,对环境的改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挡墙护坡在保证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利用植物、色彩、浮雕装饰手段,进行绿化和美化。附属设施路沿石、防撞护拦、隔音墙、隔离珊、标志牌、公里牌、雕塑小品等,可充分展示高速公路的景观美。3.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4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受通道,借助物化了的景观环境形态,在人们行为心理上引起反映,创造共鸣。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针对高速公路特定的空间环境,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协调,力求创造舒适、优美的道路景观。应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保证道路的使用功能和交通安全。(2)应充分考虑高速行车所造成的视觉特征,切忌过分追求技巧、趣味而纠缠于细节。(3)尊重自然,服从环保生态要求,结合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弥补和修复因主体建设所造成的影响和破坏。(4)结合并展示沿线的地域文化,尊重民俗、民风。(5)开拓艺术、创新思路,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道路景观的美学效应和艺术魅力,开发景观资源。4.视觉特征对景观设计的指导4.1景观的动态序列布局人们在高速路上是处于运动状态的,由于速度的因素,高速路上的景观供人们观赏只是瞬间的,但却是连续的。所以,高速公路景观是连续的视觉画面的有序展示,它的布局是一个动态的景观序列布局。其间既要有变化,又要有统一、协调;既要有平缓,又要有波折起伏,直至高潮等特征。当人们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经过许多路段,从开始到结束,必然给人一种整体的印象。这些路段,如果没有连贯性,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话,那么,整个道路景观就无法成为一个统一体,也就无法构筑一个完好的景观布局。作为一个序列布局,必须有始有终,有开始、有高潮、有结束。一个连续布局,在整个过程中,不允许平铺直叙,从头到尾都没有变化。没有节奏的连续景观,是不可能达到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的。例如,同一条道路的绿化,宜有一个统一的景观风格。道路全程绿化在整体上保持统一协调,以提高道路绿化的艺术水平。道路较长,分布有多个路段,各路段的绿地,在保持整体景观统一的前提下,可在形式上有所变化,使其能够更好地结合各路段的环境特点,丰富路景。沿线的互通立交绿化,可以作为整个景观序列的高潮节点进行布局。体现在动态之中的多样统一规律,是与游人的视点运动联系起来的,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动态视觉艺术。景观节奏和韵律,以及景观元素的尺度、间隙、色彩、造型等必须根据动态视觉特征进行设计和布置,以便给司机、乘客创造一个良好的视觉立体空间。54.2改善视觉疲劳植物材料具有形态美、色彩美、季相美和风韵美等特点,艺术地运用这些特性来进行植物配置,通过植物的品种、色彩、高矮、整形与自然形,连续与间断的变化构图创造出美丽的自然景观,表现运动中平面和立体的美感,给司乘人员以新鲜感和情趣,能有效地缓解不良反应,从而达到调节视觉与缓解精神疲劳目的,保证行车安全。在景观设计时,针对硬质护坡造成的视觉污染,应尽量柔化和美化坡面。如选用藤蔓植物或花灌木种植在坡面平台花槽内,使其枝头飘曳下垂,迎风舞动,给坡面带来一种动态飘逸美;同时在护坡下部种植攀缘植物,能加快坡面的覆盖速度。在一级边坡,可做一些粗犷的壁画或浮雕,以表现地域文化为主题,增强边坡的可观赏性,改善行车的单调枯燥感。4.3遮光防眩中央分隔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防眩,避免会车时灯光对人眼的刺激,保证行车安全。根据车灯位置及扩散角度,合理设计植物的高度和间距,并通过修剪控制植株的高度。一般在1.5m即可,过高会妨碍司机观察对方车辆的行驶情况;过矮又难以遮掩会车灯光,失去防眩作用。我国高速路的中央分隔带较窄,不宜种植乔木,主要是为防止阳光下高大乔木投射到路面的树影,造成司机的视觉疲劳以及落叶折枝影响行车安全。4.4引导视线利用植物在立面上所形成的竖线条,反映道路线性的变化,加强视线的诱导;通过树木高度和位置的安排达到预示作用。如在一些平面弯道,道路交叉和凸形竖曲线的顶部,种植高大的乔木对视线诱导有良好的作用。互通区的绿化布置要服从该处的交通功能,保证行车视线的通畅,突出绿地内交通标志,确保行车安全。例如:在顺行交叉处要留出一定的视距,只种植低于驾驶员视线的灌木、草坪或花卉;在弯道外侧种植成行的乔木,突出匝道优美的动态曲线,诱导驾驶员的行车方向,使行车有一种舒适安全之感。4.5解决黑洞效应为解决黑洞效应问题,可以在隧道出入口处栽植高大乔木,以使侧方光线形成明暗的参差阴影,使亮度逐渐过渡变化,增加适应时间;隧道采用光感式照明,白天洞口照明亮度增加,晚上洞口照明亮度降低,可减少黑洞效应的不适性,保证行车安全。5.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的结合5.1改善和保护环境6生态绿化是随着现代化环境意识运动的发展而注入景观设计的内容。绿化是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具有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降低噪音、防止风沙危害、调节空气温湿度、吸收或减少有害气体等功能。高速公路绿化应乔、灌、草、地被相结合,营建多树种、多结构、多功能的复层生态植物群落;以大环境绿化为依托,与大环境绿化相融合,最大限度地保持和维护当地的生态景观。边坡的生物防护绿化,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采用绿色植物材料对斜坡和山体进行覆盖,以防止坡面和山体的侵蚀、风化,同时丰富道路景观。如喷播草籽、铺植草皮、种植藤蔓植物或花灌木,在上边坡与车辆行使方向相对的部位,还可用低矮草被和色彩鲜艳的低矮灌木,配置成简洁、优美的图案。防噪音方面,主要是修建抗、防噪音墙、防噪音堤和利用植物林带进行防噪。防噪音板在满足抗、防噪音功能的前提下,宜通过色彩、材质和造型对其进行景观美化处理。比如,将防噪音板设计成美观、亮丽的围墙造型;或利用攀缘植物将其覆盖;或在板面上设计简洁的图案、浮雕。城市段的防噪音板上,可装饰表现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为主题的图案,郊区地段的防噪音板,可采用当地自然风景、民族风情、保护动物等主题的图案装饰。总体上要求能提升道路的景观美,增加此类设施的可观赏性的趣味性。5.2景观材料的选择植被的选用必须考虑土质、土壤及环境气候条件,应从改善道路空间整个生态环境着眼,对景观环境内的绿化作整体规划。因道路绿化的立地条件较差,故应根据道路空间环境及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选用常绿或绿
本文标题:高速公路的空间环境与景观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31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