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六年级语文s上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s上册教案能够分清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体会课文的情感变化,带着感情大声朗读。练习用关联词造句。来看看6年级语文S上册教案吧!欢迎咨询!六年级语文s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对联的意思。2、通过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3、注意积累优秀的对联作品,并学习在生活中运用对联,丰富人生。重点难点:了解对联的相关知识和对联在作者的人生经历中起到的作用。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几个对联的上联,请你接出下联,有信心吗?雾锁山头山锁雾宝剑锋从磨砺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2、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和对联有关,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春联是什么样的对联?春联是对联的一种。二、品读课文1、这篇课文和对联有关,文中出现了哪些对联?2、作者和这些对联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细细品味。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每副对联都有一个怎样的故事?勾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或最喜欢的地方,在旁边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预设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跑马,易放难收。”(1)学生谈感受,适时板书:认识(2)大屏幕出示对联的特点:对联结构精妙,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寓意很深,给人启发教育;对联又很有文采,可以当作诗来欣赏。(3)你是怎样理解这副对联的?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副对联。预设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生谈感受,适时板书:品读预设三:“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1)读一读关于这个故事的内容。(2)学生谈感受。适时板书:书写(3)指导朗读(4)还有哪一副也是“我”写的?“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你觉得这副怎么样?看看文中诗怎样评价的。预设(四)抄录的对联和最喜欢的对联“一弯流水斜阳外,几缕炊烟老屋中。”“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风摇竹影有声画,雨打梅花无字诗。”(1)板书“搜集”(2)作者抄录的对联你喜欢吗?为什么?(3)你能从这些对联中读懂什么?想像出了怎样的画面?4、通过品读这一个个小故事,你感受到了什么?(1)体会到春联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入“我”的童年生活的。(2)感受到作者对春联的喜爱。(3)感受到春联对作者的影响。三、课外拓展1、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了解到了很多对联的知识,下面我们就来一个对对子擂台赛。(课件)2、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更多的对联和关于对联的知识,以“对联”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六年级语文s上册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好词好句。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关头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明白遇事应该想想后果,不要一时冲动。过程与方法: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学习时间、演示、引导与点拨。2.围绕有关段落、语句,深入探究,感悟当时情况的危急。3.让学生出主意,想办法,然后逐个分析,看哪个办法既能赢得时间,又有把握。让学生看相关演示,直观感受当时紧张的氛围,从而悟出船长的办法是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故事的惊险,并从中受到启示。重难点分析:1、弄清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的,以及得救的过程。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的办法?课前准备:课件、搜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了解其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1.跳水,让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展示2.简单介绍作者。课件展示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展示课件,了解故事内容。学生汇报交流,谈初读课文的印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脉络。课件展示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读不懂的句子。3.汇报初读情况。交流初读印象。(1)船长的儿子被猴子戏弄,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后来走上的横木遇到了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船。(2)对于文中的船长印象最深,他是个有头脑的人。三、质疑问难,师生交流。1.这个孩子是怎样走上的横木的?从哪儿可以看出他的处境危险?课件展示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着孩子跳水?课件展示3.有没有其他方法救孩子?课件展示四、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五、作业1.读熟课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指名读全文。2.说说读懂了什么?3.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标。(由学生质疑时的疑点整理出来。)二.探究课文,师生交流。1.自读课文,围绕目标进行感悟、探究。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收获,探讨疑点,教师巡视指导。3.班上汇报与交流。课件展示关于“孩子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的横木的,以及孩子处境怎样?”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弄清如下内容:(1)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爬上了桅杆,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猴子戏弄孩子,水手们又在一旁“大笑”,孩子很尴尬。)(2)猴子不怕孩子的吓唬和喊叫,撕得更凶了。水手们不但不制止,反而“笑得更欢了”。孩子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下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很生气,于是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想制服它。)引导: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一定要追上猴子,夺回帽子,再狠狠地教训猴子一顿。)(我一定要挽回面子,不能便宜了这只可恶的猴子。)(3)猴子一边不断向上爬,一边回头逗孩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把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然后……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孩子气极了……走上横木去取帽子。(猴子越来越放肆,竟然将孩子的帽子挂在的横木的一头,孩子忍无可忍,气愤到了极点,于是走上了的横木去取帽子。)(4)引导:孩子此刻处境如何?从哪儿看出来的?(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①从水手们的表情可看出——“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②从“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摇摇晃晃”“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难以回转身来”“发起抖来”等词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5)帮助: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桅杆的高(与甲板之间的距离大),横木的窄,突现处境的危险。(6)引导:形容处境危险,可以用什么词来概括?(千钧一发,危在旦夕,万分危急……)(7)指导朗读,读出孩子的气愤及他处境的危险。关于“船长为什么要用枪逼迫孩子跳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弄懂以下原因:(l)船长手里正拿着枪。(2)船长肯定很着急,他可能想:必须马上让孩子离开危险境地,怎样才能使孩子听从命令呢?枪是最有威力的,借助枪的威胁可督使孩子服从命令,尽快跳水。引导: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跳水是不是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救孩子?跳水至少有如下优势:①船长的儿子肯定水性好,淹不死。②往水里跳因为水的浮力而不会摔伤。③船上有水手可以救助。④这样做比较节省时间。三、总结扩展。1.通读全文,回归整体。2.把自己学文后的收获和同学们进行交流。(要学习船长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做事前要考虑后果;开玩笑要有分寸等。)3.孩子被救上来以后,船长、水手、孩子都会说些什么?说一说,再写下来。六年级语文s上册教案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1个认读字。2.能力目标: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体会课文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关联词语造句。3.情感目标: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并练习归纳。教学重点: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一个人。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格,并能正确表达。查阅资料:教学具准备:布置学生预习,查阅有关资料。课件制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22课《跳水》。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结合预习能谈谈你对这位作家的了解吗?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通过预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课题质疑,初步感知课文,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我们知道,读1文章,从接触题目开始,看到“跳水”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把同学们提过的问题汇集一下,就是谁跳水?为什么跳水?他在什么情况下跳的水?经过怎么样?跳水的结果又如何?)(2)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引导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划分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解决问题。3.交流学习本课生字及新词。4.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试着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这篇课文(板书课题)。二、浏览课文,回顾内容请学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细读课文,感受理解(一)引导学生通过读简单了解跳水的起因。(二)引导学生抓住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孩子遇险的情景。1.请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表格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把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的言行、神态、心理的变化”的词句画一画,批注出自己的感受。2.小组交流学习:3.集体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师:孩子是怎样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呢?重点体会两句话: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重点指导朗读)体会完后问学生还能用哪些词形容孩.子处境的危险或情况的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急……)目的是进行词语积累。体会后问:难道这顶帽子就真的这么贵重,值得孩子不顾危险地去追猴子?师小结:孩子准是被调皮的猴子气昏了头,一心只想着取回帽子,挽回面子,其余的可什么也没想了,就这样,孩子冲动的、不计后果地一步一步地陷入了困境。(三)引导学生从船长的办法,体会人物品质。1.用一句话概括船长的办法。2.想一想,这是不是救孩子的办法,为什么?3.通过这一段的描写,说说船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方面体会出来的?(小组讨论)沉着镇定、机智果断4.指导读船长的两句话。5.自读最后一自然段,看看结果怎样。(四)创设情景,拓展教材。孩子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我们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可对孩子说、对船长说、对水手们说)四、总结全文,感情朗读课后反思:教师:能指导学生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不足:在概括主要内容方面有部分学生抓不住重点。
本文标题:六年级语文s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53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