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民族团结主题党课讲课稿5篇
民族团结主题党课讲课稿5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民族团结主题党课讲课稿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民族团结主题党课讲稿【第一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洞察了中国与世界利益和命运深度融合的势头,多次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把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在党章上,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遵循,这是我们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开辟了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的新实践。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实基础和制度保障。中华民族入宪为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宪法保证。2018年宪法首次将中华民族列入宪法,在平等团结互助的基础上,将和谐作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特征首次写入宪法,从根本法高度认识到中华民族的多样性,确立了56个民族的宪法地位,反映了各族人民的和平交往、和谐共济、和谐发展、守望协助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我国民族工作发展的新成果、新使命和新要求,为国家认同、中华民族认同提供宪法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说:宪法的生命是实施,宪法的权威也是实施。以宪法修改为契机,引导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宪法,弘扬宪法精神,以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坚决依法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的犯罪分子,切实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构建中华民族共享精神家园,进一步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为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做出了历史贡献。60年的充分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中国民情的根本民族制度。新时代,民族地区自治制度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高度一致,各族群众之间的政治交流和政治联系更加顺畅方便。在民族事务治理过程中引入谈判民主机制,通过平等对话和谈判,扩大共识,加强各族群众之间的政治相互信任,产生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民族政治整合模式,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地区因素相结合,促进民族地区自治制度程序、议程的完善和创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落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民族地区区的发展,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党和国家密集出台了十三五促进民族地区和人口少的民族发展计划等多项政策措施,列出了财政、投资、金融、产业等9项支援政策,提出了综合扶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振兴、文化繁荣等37项工程项目。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实现了民族地区的全面快速发展,不断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巩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新时代仍需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历史方向,积极布局,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加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实践。在宏观视野中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时代的历史条件需要积极把握时代的主题,从宏观的视野来看,才能构筑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有政治视野。做民族工作的关键是党,关键是人。要从政治上把握民族关系,看待民族问题,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面对罕见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其次,要有发展视野。进入新时代,我们更接近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不是轻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着眼于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总要求,贯彻新的发展理念,采取新的发展措施,取得新的发展效果,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精神、社会、文化、法治基础,不断扩大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实力。再次,要有世界视野。中国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的梦与世界的梦紧密相连。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凝聚和铸造,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的融合相互鉴定中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大变局时代继续开拓新空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统一考虑中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谋一域。统一考虑是我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和科学方法。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我们必须坚持统一,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其重大关系。首先要统一整体,统一规划,自觉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两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局,重视发展目标的长期性和阶段性统一,各族群众共享小康社会建设成果,加强五个认同其次,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统一一和多的关系是很重要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化一体化结构中一体化包含多元化,多元化一体化,一体化离不开多元化,多元化一体化,一体化是主线和方向,多元化是元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化。只有统一解决一和多的关系,我国民族关系才能健康发展,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世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再次要统一兼顾各方,综合平衡。民族工作千头万绪,复杂,要统一兼顾物质和精神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民族问题,解决物质问题,解决精神问题。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发挥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三大积极性,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领导,赢得人心,增进团结,建设和维护各族群众共有的精神家园。在创新发展中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只是进取,故事日新。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在强起来的伟大复兴道路上,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在理论、制度、实践方面创新发展中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理论创新,不仅要走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还要积极响应新时代民族工作、民族问题、民族事务等问题的理论需求,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理论逻辑,更好地完善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语言体系。坚持制度创新,在坚定政治制度信心的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多民族国家建设制度,完善民族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制度设计,使中国民族事务管理制度更加定型和完善。坚持践行创新,新时代我国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任务依然重要,创新工作思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新发展,实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加强各民族交流融合,推进各民族混居,加强五个同意,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住,确保中华民族在团结奋进中凝聚力量参考文献①习近平:决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新华网,2017年10月27日。民族团结主题党课讲稿【第二篇】民族团结主题党课讲稿【第三篇】西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在西藏,没有稳定什么事都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丧失。有了稳定的环境,才有各族群众的幸福安宁,才有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才有社会的繁荣发展和文明进步,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当然,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事实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的国家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的大地装扮的五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画的壮丽灿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在20xx年9月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适逢其时,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基本遵循。一、民族团结——基本概述什么是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既是各个朝代和国家稳定的根源,也是各个国家所追求的目标。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最后就是中华民族的团结,各党派之间的团结。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中华民族繁荣富强、伟大复兴,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形象,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各民族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党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民族政策,全力支持西藏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西藏各族人民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党和国家领导人民族团结思想内涵各民族紧密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之一。毛泽东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阐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少数民族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民族团结与反对民族主义的关系。xx49年11月作出指示:“在一切工作中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xx57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的基本保证”并发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伟大号召。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做好民族团结的工作,应该成为全党、全民族的主要任务。xx50年7月,邓小平讲到:“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在消除民族隔离的基础上,经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形成中华民族美好的大家庭。历史上的反动统治实行的是大民族主义的政策,只能加深民族隔阖,而今天我们政协共同纲领所规定的民族政策,一定能够解决这种困境,实现各民族的大团结。xx90年2月15日,江泽民同志在听取全国民委主任会议汇报时指出:民族工作历来是我们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的大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大问题,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必须高度重视。xx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xx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xx讲到,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各族群众要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民族团结工作历来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各族人民要珍惜民族大团结的政治局面,要坚决反对一切危害各民族大团结的言行。三、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势,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正是各族人民的同心共济、团结奋斗,凝聚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浇铸了亿万人民美好安康的幸福大厦。四、用民族团结的正能量凝聚人心“事成于和睦,力量生于团结”。没错,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搬米难。历史的发展深刻验证:只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未来才有望。习近平总书记在某次考察时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但这基石如何才能立得住、扎得稳?如何才能让各族人民自觉践行,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这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努力——凝聚人心。人心要靠力量凝聚。这力量不仅是共同的信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要有我们身边一个个鲜活人物和故事的教育感召。民族团结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这些真实的民族团结故事被人们了解、熟知并津津乐道时,当故事中团结大爱的精神力量感动了人们、并愿意践行时,各民族之
本文标题:民族团结主题党课讲课稿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96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