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党课讲课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精选5篇】
党课讲课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精选5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党课讲课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精选5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党课讲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篇】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推动宣传思想工作不断强起来。实现这一目标,呼唤更有力的理论创造,需要更坚定的文化自信,也要求我们通过打造更加具有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展现中国思想、阐述中国价值、讲好中国故事。1.围绕新的时代课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要想时刻走在时代前列,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对时代的引领力,就要注重联系实践、观照现实,把理论的根基深深植于鲜活的社会实践之中,在回答时代之问中推动理论自身的丰富和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珍贵理论品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认为,《宣言》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基于《宣言》发表25年中大工业和工人阶级政党组织发生的巨大变化,他们认为,“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376-377页)恩格斯晚年针对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式理解多次强调,他和马克思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列宁也正是根据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时代特点和俄国革命形势新变化,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造,才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理论转化成了现实中的社会制度,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焕发了勃勃生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在传入中国后能够迅速生根、发芽、结果,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1956年4月,毛泽东基于当时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苏共二十大引起极大思想混乱的双重背景,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思想,堪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典范。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敏锐地把握到时代的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并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的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与1978年相比,今天的中国社会呈现出许多阶段性特征,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果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比喻成一条历史长河,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条河的一个河段。只有善于把历史长河的一般规律与具体河段的阶段性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既不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又能在新的历史方位聆听时代声音、引领时代发展。2.以高度的文化自信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文化体现着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反映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是天方夜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就无从谈起。新社会形态的文化并不是对旧社会形态文化的简单否定,而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积极扬弃。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的“非常革命的作用”,不仅体现在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还在于他们奔走于世界各地,“使很大一部分居民脱离了农村生活的愚昧状态”,“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4-405页)同样,从文化的角度看,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是一个“类似的运动”,即先进文化对落后文化的否定和扬弃。因此,我们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体系,就在于它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哲学、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而创立的崭新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在批判吸收人类全部知识的基础上产生并且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的。今天,如何正确处理和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与民族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之间的关系,检验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影响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要不忘本来,让中华文化基因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不能将其扣上“封建糟粕”的帽子一概否定;二要面向未来,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三要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守旧复古,更不能“儒化中国”“以儒代马”。对待世界各国文化,一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不能全面拒斥,认为只有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二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不能照单全收,甚至把西方理论当成“唯一准则”,搞文化上的“崇洋媚外”;三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新的理论创造,不能照搬照抄。总之,只有善于多方整合各种优秀文化资源,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才能更好引领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好发挥文化凝聚人心、指引航向的作用。3.打造具有自身特质的话语体系彰显中国气派。话语体系是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任何思想、价值和主张,都必须通过一定的话语体系展现出来。如果话语体系建设跟不上时代发展,再先进的科学理论、再正确的理论主张,也会陷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形象地把我们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进程比作一个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的过程,指出“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针对一些人“言必称希腊”、习惯用西方的话语体系评价中国实际的情况,他深刻指出:“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解读中国实践,我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任何一种来自西方的理论观点都很难全面、客观地反映中国的生动实践,也开不出解决中国问题的济世良方。无论从研究能力还是主观意愿上,我们都很难寄希望于西方学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提供“方案”。当年,苏联在美国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之下制定“500天纲领”,试图用“休克疗法”解决国内问题却导致国家解体,这样的历史悲剧,距离今天并不遥远。可见,保持话语体系的独立性,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领域的研究范式问题,更加关乎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和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增强话语体系建设,就要按照既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也体现原创性、时代性,又体现系统性、专业性的要求,根据时代新变化和实践新发展,在理论上不断拓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提供有力学术支撑。党课讲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第二篇】同志们:今天我们举办的党课活动,主要是通过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考虑到结合目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使大家了解我们党党风廉政建设的历程和新形势下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要求。因此我选择“为民务实清廉”作为这节党课的主题。下面我和大家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体会。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是建党、治党的重要内容。我们党一贯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并采取强有力的“铁腕治腐”措施,腐败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但腐败问题仍然严重影响着党的健康肌体,严重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严重影响着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行政腐败是吏治腐败的一种。近年来,多名高官相继落马,行政廉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一、廉政的内涵和历史沿革“廉”,一个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非常重要的概念,其本意为堂屋之侧边和物体露出的棱角,引申为人的品行端方不苟、方正刚直。在古代,“廉”代表着一种政治思想主张,是君子圣人的一种高尚品德,是为官者必须具备的行为品德。在《周礼》中,“廉”的含义为:“一曰廉善(注:善于行事,能获得众多的好评),二曰廉能(注:能行政令,较好地贯彻各项法令),三曰廉敬(注:不懈于位,尽职尽责),四曰廉正(注:不倾斜,品行方正),五曰廉法(注:守法不失,执法不移),六曰廉辨(注:临事是非分明,头脑清醒)”。此“六廉”是中国古代对为官者“廉”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最早的官吏考核标准。“廉政”,既是政治管理学的概念,又是政治伦理学的范畴。廉政的主体既指政务工作者,也指政务工作部门,对前者是官品人品,对后者是党风政风。用传统的话说,廉政就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所谓正气,是指忠于职守、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所谓清风,是指不贪财肥私,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利,不沾公家一分便宜。古代官服的肥袖可以载物,两袖一抖,常常抖出赃银贿财,而像于谦一样的廉吏只能抖出“两袖清风”。用现在的话说,廉政就是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廉洁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什么腐败可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一些掌握了社会权力的人,运用手中的权力,违背大多数人的意愿为自己谋取私利。于是,廉洁就成了社会民众对执政者的基本要求和热切期盼,更是治国理政者必须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认为:“至廉而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也讲:“祸莫惨于欲利”,金代诗人元好问也发出了“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的感叹。“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畏吾能而畏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几句明代官箴,想必大家都很熟悉。我国古代历朝历代的君主都高度重视吏治,也都制定了非常严厉的法律来惩治官吏的腐败行为,也有无数清官流芳百世,但终因政治经济制度的本质,官员腐败乃至朝廷腐败成为必然,法律也形同虚设,以致政权覆灭。一朝取代一朝,构成了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画卷。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把拒腐防变、反腐倡廉作为实现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的一项主要任务抓住不放。1924年1月,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共产党员可以在国民党党、政、军担任职务,为防止共产党员腐化蜕变,党中央于1926年8月发出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这也是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惩治贪污腐化分子的文件。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随后,中央苏区就开展了历时两年的惩腐肃贪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时任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谢步升因利用职权贪污财物、牟取私利被处决,成为我党反腐败历史上被判处死刑的第一个“贪官”。在处理谢步升的问题时,毛泽东同志严肃指出:“腐败不清除,苏维埃旗帜就打不下去,共产党就会失去威望和民心!与贪污腐化作斗争,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谁也阻挡不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在与民族敌人生死搏斗的同时,也丝毫没有放松廉政建设,公开提出了建立廉洁的抗日民主政府的政治纲领。1938年8月,陕甘宁边区政府颁布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规定了10种必予严惩的行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在七届
本文标题:党课讲课稿: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497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