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四年级西师语文下教案
四年级西师语文下教案你知道如何用中文给四年级西方老师写教案吗?本文具体描述了宋庆龄故居中两株樟树的外观和生长特征,以及它们具有的驱虫芳香和永久养护的宝贵特性。来看看四年级西师语文教案吧!欢迎咨询!四年级西师语文下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认读“龄”、“衍”,正确识记“稠、瞻”等生字字形;通过看图想象、联系上下文、比较等方法理解“稠密”、“繁衍”、“瞻仰”等词的意思。2、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感受樟树外形特点和可贵之处。通过搜集的资料领会樟树和宋庆龄高尚人格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体会作者对宋庆龄的崇敬与怀念之情。3、用“无论……总是……”、“只要……就……”等关联词造句,练习背诵全文。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樟树的可贵之处。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抓关键词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方法:课内课外知识交融,追求开放性;读中感悟怡情养心,注重人文性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1、出示樟树图片,谈话引入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幻灯)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学生答,(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幻灯)2、师边板书边解说: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注意“龄”的读音(板书:宋庆龄)齐读3、板书:故居,“故居”什么意思?4、看图: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5、看图:这就是宋庆龄。(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2)揭示资料(幻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优秀教案设计(3)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医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齐读课题。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二、初读感知1、检查词语出示词语:分行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随机纠正读音)2、初读课文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3、理清脉络(1)读了课文,同学们知道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了樟树?(2)第6小节主要写了什么?随机理解“瞻仰”(3)第1-3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三、精读感悟1、学习1-3小节(1)指名读第2小节:说说有什么想法?A、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呢?(提示:这偌大的一间房子,为什么周总理说它小呢?)因为这个房子是用来——出示资料(幻灯)B、原来这所房子既是宋庆龄生活的地方,又是她夜以继日工作的地方,这所房子的一切都已在宋庆龄内心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怪不得她说——(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同学们,舍不得应该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想想你掉了你的心爱之物,离开你的亲人,谁来读?(指名读)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是源于对它们的——喜爱。(2)让我们也走近这两棵樟树。(齐读第1-3自然段)过渡:学到这里,问题来了:作者为什么不在第1小节开门见山地说这是两棵樟树,却要到第3小节才告诉我们这是两棵樟树呢?(3)请同学们再次默读1-3小节,边读边思考指名回答师小结:作者没有在一开头就点明”樟树”,为的就是吸引读者,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作者直到第3小节才揭示出这是两棵樟树,为的就是重点突出这两棵树的与众不同,并且也很自然的过渡到下面的内容:写两棵樟树是什么样子的。这看似平淡无奇的几小节却蕴含着作者的独具匠心,让我们再完整读读这三小节,细细体会一番。把宋庆龄是个什么样的人,周总理为什么要她离开上海的故居,这个房子是用来干什么的一一藏入脑海。(4)齐读第1-3自然段那宋庆龄又为什么会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呢?这个问题留待我们下节课来探究。三、作业1、抄写词语2、背诵第1、2、3自然段3、继续了解宋庆龄的资料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揭示话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引读课题)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宋庆龄奶奶,(板书:宋庆龄)也知道了周总理劝宋奶奶搬家,可宋奶奶却说(幻灯,引读)我舍不得这两棵树。这是两棵什么树呢?生:这是两棵樟树。(板书:樟树)对,这就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幻灯)可令我们不解的是,像宋奶奶这样地位高的人,什么没见过,为什么会舍不得两棵樟树呢?(幻灯)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原因好吗?话题出示:宋庆龄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幻灯)二、学习新知,感受樟树特点师:请同学们默读第4、第5自然段,试着找找原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一下。(幻灯出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一)小组合作,初探究竟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2、大堂交流:小组汇报(随机幻灯出示,帮助理解词汇)答案预设:a、学生抓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而谈:枝干粗壮、枝叶稠密四季常青、蓬蓬勃勃B、学生抓樟树的可贵之处(品质)谈:保持香气、永久拒虫同学们讨论好了吗?哪一小组先来说说你们小组觉得宋庆龄不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随机理解:枝干粗壮、树叶稠密、蓬蓬勃勃)3、教师小结,出示学生讨论的要点(二)精读感悟,明确细因1、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一师:让我们细细来看这第一个原因(樟树外形与生长特点)(幻灯出示图、文)出示第4自然段: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稠密的枝叶绿得发亮。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1)指名读。抓住了这些关键词,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两棵怎样的樟树?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美丽)学生交流。请你也来读出它的美丽,你还感受到这是两棵怎样的樟树?(生命力旺盛、顽强)(随机理解:蓬蓬勃勃,指导学生情感读句)(2)课文用了“无论……总是……”这组关联词,告诉我们什么呢?多么顽强的樟树啊,不管遇到怎样的环境和遭遇,它总是那么——蓬蓬勃勃,谁能读出它的顽强?指读。(3)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两棵樟树的美丽与顽强。(齐读第4自然段)(4)指导背诵:现在知道宋奶奶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原因之一了吗?愿意把这两棵樟树永远地留在我们心里吗?不看书,我们一起来试试。(幻灯)2、精读感悟,明了原因之二师:我们再来看同学们所说的第2个原因。(1)、指名读第5自然段,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来突出樟树的可贵之处的?(引导学生感受写作方法:比较)具体说说看呢。(理解繁衍)哦,怪不得宋奶奶对这两棵樟树情有独钟了,原来——(幻灯出示文: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同学们,这樟树的香气有什么特点啊?(板书:香气)(永久保持)那是多久呢?一年?十年?一百年?是啊,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幻灯、引读)只要——(幻灯、引读)也就是说,这香气能够——(板书:拒虫)师:那么,当人们把樟树木制作成家具的时候,也就保护了里面的衣物。(板书:护物)2、同学们,你们分析得真对,这的确是宋奶奶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又一个原因。你们看作者赞美樟树的时候,先写它的外形美,由外及内,再写它的可贵之处,也就是它的内在品质。同学们,让我们也来读一读,好好体会一下。(幻灯)(集体读:樟树本身却有……虫类就怕它一天。)三、走近人物,感悟品质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的两棵樟树,宋奶奶不愿搬家情有可原,可天下樟树那么多,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1、(幻灯揭示话题2:为什么人们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而且要作为永久纪念呢?)是吗?让我们再次走近宋奶奶。2、揭示资料,进一步了解宋庆龄(幻灯)资料一:宋庆龄就如樟树蓬蓬勃勃。资料二:宋庆龄就如樟树保持香气,永久拒虫。这里的虫就是——(板书:敌)是啊,宋奶奶一生——(幻灯)3、现在明白人们为什么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影了吧。(完成板书:樟树——香气——宋庆龄)那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走进宋庆龄故居,也来留个影作个纪念吧。(幻灯,齐读第6自然段)4、介绍写作方法现在我们再来想想宋庆龄舍不得两棵樟树的原因,就是因为樟树长得蓬蓬勃勃吗?就是因为它香气拒虫吗?实际上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她把这两棵樟树看成了自己,她要像樟树一样保护自己的人民。(板书:民)学到这,你觉得这篇文章还仅仅是在写樟树吗?对,这两棵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作者是借着樟树来写宋庆龄,这种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板书:借、喻)过渡:像这种借物喻人的方法用得很多,看(幻灯)四、拓展延伸1、揭示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师读,诗中写的事谁?(指名答)这个地方她在诗中是梅花,实际上是宋庆龄、王庆龄、张庆龄等革命者。我们再来读一遍,(齐读)2、揭示陈毅的《咏松》(指名一排读)写的是松树,松树代表谁呢?(宋庆龄,或者所有的革命烈士)同学们,借物喻人的诗、文章还有很多。老师推荐同学们去读读矛盾写的《白杨》,研究一下它写的又是什么?推荐阅读:《白杨》——矛盾3、(幻灯)老师模仿毛泽东的词自编了一首,我们一起来读。师生齐读——《卜算子·咏樟》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个伟大的名字——宋庆龄,这是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五、作业1、背诵课文2、请用上“无论……总是……”、“只要……就……”仿照课文第4、5自然段写一种植物。四年级西师语文下教案2教学目标:1.体会樟树蓬蓬勃勃、旺盛的生命力,感受樟树拒虫的可贵之处。2.感受宋庆龄的品质与樟树的相似之处,品悟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通读课文,初步感知“不搬家”之理由。1.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1)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哪儿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通过朗读体现: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什么?(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读后,教师小结:不同的朗读所要强调的意思不一样。请同学们再根据要求读一读:本文写了宋庆龄故居的什么?(生齐: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师强调:对,本文所写的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根据不同的要求读文题,其实就是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本文的重点是写樟树,是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2.师:宋庆龄的故居在周恩来同志的眼里小了点,他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宋庆龄却不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快速浏览课文,说说理由。(宋庆龄舍不得庭院里的两棵樟树)3.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什么呢?请通读课文,说说理由。(生命旺盛、品质高贵)二、细读品悟,全面体会“舍不得”之含义。(一)感知樟树“生命旺盛”。1.自读第4自然段,说说哪一个词语最能表现它的生命旺盛?(蓬蓬勃勃)2.樟树给人的整体感觉是“蓬蓬勃勃”,请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樟树的哪些部分,及其形态。3.组织交流、讨论枝干:粗壮、多(伸向四面八方)、长(伸得远远的)。(引导体会:枝干越粗越壮,越多越长,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引导体会:树叶越密,绿得越亮,就越能体现樟树的生命旺盛。)文学是用“形象”说话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形象,并在这种转换中体会语言的魅力。4.体会“四季常青”的特点。樟树一年四季要经历多少磨难,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吗?请学生想象不同的情境,进行口头表达。出示无论是,还是,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学生口头填写内容后,再请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自己所填的内容。)学生填写、朗读的过程,就是语言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合理想象樟树一年四季经受各种磨难之后仍然蓬蓬勃勃的过程。5.不管周围的环境多么恶劣,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多么顽强的樟树,同学们好好读一读,将樟树的形象留在脑海中。(二)体会樟树“品质高贵”。1.学生默读,用笔画出描写樟树可贵的句子。2.组织交流(1)围绕“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即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展开交流。a.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你在哪里闻到过香气,这种
本文标题:四年级西师语文下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506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