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幼儿小班锄禾的教案《锄禾》这首诗配有一幅生动的插图,画的是一个农民一手拿着锄头,一手拿着毛巾擦汗,抬头望着天上火辣辣的太阳。我们来看看少儿小班除草教案吧!欢迎咨询!幼儿小班锄禾的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指导书写2个生字,能写得正确、匀称。2.能理解《锄禾》这首古诗的含义。了解农民种粮食是非常辛苦的,懂得爱惜粮食。教学重点、难点:1.认读10个生字;理解古诗的含义;懂得爱惜粮食。2.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不容易体会到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教学过程:一、引入:昨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对中午小饭桌的同学的吃饭情况作了调查,投影出示统计表,看到这些数字,你想说些什么?吃饭人数全部吃完剩下一部分剩下很多22人1人13人8人在回答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说:“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不应该浪费粮食。”也有的同学来自农村,可以结合自已家的实际情况谈一谈。如果有的同学说出有一首古诗是描写农民种田非常辛苦的,它的名字叫《锄禾》,教师适时板书课题。小朋友们,谁知道“锄禾”是什么意思呢?二、学习生字(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1.听录音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二)认读生字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也可以。)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点评:教师几次强调学生指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手、口一致,随文识字。把识字落到实处。)5.汇报学习情况:(1)谁能把课文给大家读一遍。(这里教师再次强调读诗,在读中认识生字。)(2)以演示文稿的方式逐个出示以下词语,进行词语抢答,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日当午锄禾汗滴盘中餐粒粒辛苦当读到以下的词语时,追问一下词义,解释不到位也没有关系,后面还要深入理解诗意,“日当午锄禾盘中餐”是什么意思?(3)猜词游戏:一个同学背对黑板,另一个同学任意指一个词请他猜,其他同学不能出声音,可以用动作提示他。目的是让学生认字,理解词意。(4)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抽读生字卡片,当读到“禾、午”时进行扩词。(5)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点评:在识字中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先读文,再学句、学词,然后学字,最后回到文中。)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1.读课文,提出问题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1)不理解词语:谁知皆禾下土;(2)为什么说“粒粒皆辛苦”?)2.合作讨论,解决问题如果有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请记下来,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去,发现问题,进行适当地点播。(点评: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小组成员相互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讲话的习惯。)(二)汇报学习成果1.哪个小组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一下。2.下面,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农田里看一看农民是怎样劳动的,你们愿意去吗?(看一段录像,录像内容是:太阳炙烤着大地,蝉儿在高枝上鸣叫着,农民在田间劳动。此处,教师边放录音边描绘农民辛苦耕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3.看图谈感受,让学生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学生评读,教师适时范读。4.谁还愿意读?愿意读的同学都起立,一起读一读。5.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四、巩固练习,指导书写(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录像:配上喜庆的音乐,播放农民收割稻子的情景。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每次5人上台,两次完成)(黑板上贴出稻穗,稻穗的后面有本课的生字)教师问:你们打算把这些稻穗送给谁?为什么?你还想说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发散,让学生自己感悟道理,体会出劳动带来的快乐。同时进行口语训练,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二)指导写字从生字中找出你认为难写的字,我们一起来学习。(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能是“知、当”)1.用电脑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书空。2.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边写边说出这个字要注意的地方。3.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五、总结全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作业收集有关农民生产劳动的诗歌、谚语,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写出来、画出来。幼儿小班锄禾的教案2活动目标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活动准备ppt课件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出课题。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五、结束。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幼儿小班锄禾的教案31、导言,诱发动机。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答后总结)对啦,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劳动是怎样辛苦呢?下面咱们学习一首古诗——《锄禾》。(板书课题)2、范读,激起情感。《锄禾》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朴实。通过教师情绪饱满的范读,使学生能在学习之始,初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感情。3、识字,结合课文。本课7个生字:当、汗、滴、盘、粒、辛、苦,这些字都比较容易掌握,可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点拨。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并适当扩词。4、串讲,理解内容。《锄禾》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二首古诗,学生对诗的词语和内容不易理解。因此,要采取逐句讲读的方法,边读全诗,边讲句子,边释词语,注意讲清古代单音节词与现代双音词的关系:禾——禾苗,日——太阳,当——正当,午——中午,汗——汗水,土——泥土,知——知道,盘——盘子,中——里面,5、看图,启发想象。《锄禾》这首诗配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插图集中描绘了一位农民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着毛巾拭汗,抬头望那当空烈日的情景。教学时,可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这位农民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才换来粮食。6、朗读,感受形象。语言精炼,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形象生动,含意深长是古诗的特点。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从中受到感染和陶冶。教师可出示抄有课文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朗读全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7、畅谈,联系实际。有些儿童并不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随便丢掉,不知爱惜。通过畅谈讨论,引导学生摆出浪费粮食的现象,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做一个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本文标题:幼儿小班锄禾的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509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