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家长会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会说与以往有别的理念•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关联•孩子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用简单的话回应他们能起到安抚的效果•不要去承担孩子的不快,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不快.要孩子知道,他们有权利伤心难过.金科玉言•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知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全神贯注的倾听•用”哦,””这样的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说出他们的感受•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轻松的说出:你很希望可以……不用费力的去争辩谁对谁错)•注意: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如:”我看的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常见问题•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那样”可以吗?•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吗?•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很重要,能否简单的说”我了解你的感受:?•我试图说出孩子的感受,结果弄错了,该怎么办?•我知道该接纳孩子的感受,但听到自己的孩子说”你讨厌,我恨你”诸如此类的话,我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反应?•如果孩子特别难过,他根本不想让你理解他的感受,有什么办法对应吗?•如果我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是不是意味着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我不想做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要给予建议吗?是不是任何时候都要和孩子产生共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孩子的对话大多数是琐事.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时,才需要产生共情.•如孩子只是告知你一件事情,你只需要简单的回答”好的/知道了/谢谢告诉我.”就行了.•而要回应孩子的正面感受也并不难.•主要当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时,则需要我们使用沟通技巧。我们需要抛弃以往常用的忽视、否定、说教等方式。如果直接问孩子“你为什么会那样”可以吗?•大多数情况下,“为什么”会给孩子增加难题。因为这需要他们基于原有的难过心情,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合理的解释。而很多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他们为什么生气,难过。也有的孩子不敢说他们的理由,因为他们担心在大人眼里,他们的理由不够充分。•当孩子难过时,我们说“看起来你好象很难过”对孩子会有帮助。而不是“怎么了”。孩子更容易和一个接纳他们感受的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解释。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我们认同他们的感受吗?•孩子需要更多的是我们的回应和了解他们的感受。类似“你做的对”的回应方式也许能让孩子得到暂时的满足,却会妨碍孩子对自己的反省。接纳孩子的感受并让孩子积极的思考问题是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让孩子知道我们理解他很重要,能否简单的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如果只是简单的说”我了解你的感受”,孩子并不相信你.他会说:其实你根本不了解!但如果能把问题细化,那孩子才会知道你是真正的了解他,理解他.如:上学的第一天是很紧张,有那么多的新东西要去适应etc.我试图说出孩子的感受,结果弄错了,该怎么办?•没有关系,孩子会纠正你的.但是记住不要用反语说话,那样会激怒孩子的.•我们不可能要求自己每次都能对他们的感受做出准确判断.我们能做的是尽量理解孩子的感受。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孩子能体会到我们的努力.我知道该接纳孩子的感受,但听到自己的孩子说”你讨厌,我恨你”诸如此类的话,我不知道该如何做出反应?•你也应该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我不喜欢我刚才听到的话,如果你对什么事情生气了,可以用另外的方式告诉我,也许我能帮你.如果孩子特别难过,他根本不想让你理解他的感受,有什么办法对应吗?•当孩子处于极度难过时,身体上的发泄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痛苦.找些东西给他们发泄,如打沙袋,或者注意力转移,如:画出来你有多生气吧~如果我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是不是意味着他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我不想做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只有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时,才会变成溺爱.•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允许他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如:当孩子用叉子在黄油上乱画时,对他说:”这样挺好玩的吧?”随后当把黄油拿走时,应该让你的孩子知道:黄油不是用来玩的,如果你想搞艺术,可以用你的雕塑泥.•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和理解了,他们也就比较能够准手我们为他们设立的界限.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要给予建议吗?•建议要提,但是如果只是直接的提供建议和立刻见效的解决方法,那也就剥夺了孩子自己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机会.注意事项•孩子通常会反感自己的话被完全的重复•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父母陪在他们身边就够了.•有时候,当孩子表达强烈感受时,父母”冷淡的”反映也会激怒孩子.•父母反应过度对孩子也没有帮助•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孩子通常会反感自己的话被完全的重复•Eg:•孩子:我再也不喜欢大卫了.•家长:你再也不喜欢大卫了.•孩子:我刚刚说过的!•其实,可以说”看来你真的讨厌他.”/•”他做了什么事情烦你?”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他们不开心的时候根本不想说话.这时候,父母陪在他们身边就够了.•这时候,他们和很多大人已经差不多了,只是经历上的差距,在心理上,他们早已以为自己成熟.所以这时候,我们可以以对待朋友的方式去对待他们。有时候,当孩子表达强烈感受时,父母”冷淡的”反映也会激怒孩子.•理解为先.要让孩子明白你知道他的感受,就要正确的表达出你想要表达的意思.父母反应过度对孩子也没有帮助•孩子只是想要父母能理解他,适当的符合以下,来分担他所碰到的困难或者问题和不快.大人的过度反应反而会给孩子增加额外的负担.父母不要重复孩子对他们自己的负面评价•我们不要附和孩子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只需要接受他们对自己负面评价时的感受.•Eg:•孩子:老师说我们每天只要花15分钟复习就够了,但我花了一小时才弄完,我真笨.•家长:花的时间比预期的长是容易让人感到气馁.•孩子:我笑起来真难看,大家都说我好丑.•家长:你真的不喜欢你的样子吗?但对我来说,不管怎样,我都觉得你看起来很阳光哦!第二章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5个技巧•描述: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提示•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说出你的感受•写便条常见问题•对孩子“怎么说”和“说什么”一样重要吗?•如果你想让他做某事,为什么不能说:请?•如果你想让他做某事,为什么不能说:请?•有时候我发现自己老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同一个事情。即使我也运用了技巧,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很唠叨。应该怎样避免?•我的问题是,每次让孩子帮忙,他总是说:“好的,等会儿。”但他就是不动,该怎么办?对孩子“怎么说”和“说什么”一样重要吗?•说话态度和说话内容同样重要。总体来说。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沟通态度是:“总的来说,你是个可爱能干的孩子。只是现在出了些问题,需要注意一下。你自己一旦认识到这些问题,你就能负起责任来。”•诋毁孩子的沟通态度:“你是个讨厌无能的人,总做错事,看这次,你又做错了!”如果你想让他做某事,为什么不能说:请?•一般情况下,对孩子说“请”,是给孩子树立一个符合社会礼仪的榜样。但有时候,“请”会导致不够严格。在真的要制止或说明一件事情的时候,语气要坚定,而不是恳求。有时候我发现自己老是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同一个事情。即使我也运用了技巧,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很唠叨。应该怎样避免?•我们重复是因为孩子假装没有听见。当提醒了两三遍之后,就别再说了,而要确认他是不是听见了。我的问题是,每次让孩子帮忙,他总是说:“好的,等会儿。”但他就是不动,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最在他后面问。例如:好的,大概多少时间后做?那是什么时候?最后要确认一遍,好的,从现在开始,*****后做***。谢谢。建议忠告和技巧使用•1)描述•2)提示•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4)说出你的感受•5)写便条描述•使用描述的语言,是要避免互相指责和埋怨。而在表达时,要避免使用“你”怎样怎样,容易让人产生抵触情绪。•要用在孩子感到确实是需要让他去做的时候。提示•提示技巧并不难,但一定要去掉后面有攻击性的字眼。如:“脏衣服要放在洗衣筐里,你永远都学不会,怎么回事!”•要避免提示孩子他们已经知道的信息。不然孩子容易觉得你认为他太傻或者在故意挖苦他。如,你告诉一个15岁的孩子:牛奶不放到冰箱里会变酸。用简单的词语表达•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代替强迫命令,会给孩子一个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如:当孩子听到“狗”的时候,就会想,狗怎么了?哦,对了,今天还没有溜狗呢,还是现在就去吧。。。•注意不要用孩子的名字作为简单的词语表达。比如,一天当中,孩子一遭到拒绝就听到自己的名字,几次下来,就会把自己的名字和“拒绝”联系起来。说出你的感受•多数家长觉得,向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会减轻自己的负担,家长也不必永远对孩子保持耐心。孩子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有能力接受这样的表达:“我现在心烦意乱,没有心思看你的作文。晚饭后,我再集中精力看。•例如,有一位单亲妈妈,独自抚养两个小孩。她经常因为觉得对孩子没有耐心而沮丧。后来,她决定以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说出她的感受。她开始是这样说的:”我现在的耐心和西瓜一样大。“过了一会儿,”我现在的耐心和葡萄一样大。“到最后,她宣布:”现在,我的耐心只有豌豆那么大了。我们最好在她粉碎之前停止。“她知道孩子们把她的话当真了。有一天晚上,孩子对她说:”妈妈,你现在的耐心是多大?可不可以给我们讲个故事?“•经验告诉我们,孩子的感受在得到尊重后,他们也会尊重大人的感受。但也需要一个过程。当你说出你的感受:”那会让我很烦。“孩子可能会说:”那又怎么样,谁会在意呢。“这时候,你可以让孩子知道,我在意。我在意自己的感受。我也在意你的感受。我希望家里人都在意彼此的感受。”•注意:有些孩子对家长的反对意见非常敏感。他们可能承受不了,诸如“我生气了。“或者”那样做,我不高兴“的表达,他们可能反过来回答你:”那好,我也生你的气。“对这样的孩子,最好表达你的希望。如:我希望你能善待小动物。写便条•写总比喊起来轻松,不用大声嚷嚷。一直记得•我们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主动性、责任心、幽默感以及体谅他人需求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尊,让他们的心灵不受到伤害。建立情感的氛围,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因为他们关心自己,也关心我们。•要树立一个榜样,在相互尊重的平台上与人沟通。无论是在童年、叛逆的青春期,还是长大成人以后都能受用。第三章代替惩罚的方法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1)请孩子帮忙•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3)表明你的期望•4)提供选择•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6)采取行动•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例•请孩子帮忙。超市里,孩子乱跑,拿商场里的东西。惩罚:哦,等爸爸回来,有你好受的!请孩子帮忙:你来帮我拿三个柠檬。•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不攻击孩子的人格)。惩罚:你太鲁莽了,晚上不许看电视!表达立场:我不喜欢这样,孩子在过道乱跑会干扰别人购物!•提供选择。惩罚:你再乱跑,我就要动手了!提供选择:别跑。给你个选择:你要么好好走,要么坐在购物车里,你自己决定。•采取行动。惩罚:你自找的。(然后开始动手打孩子)采取行动:(把东西拿走)看来你决定坐在购物车里!•让孩子体验不当行为带来的自然后果。如:“妈妈,你去哪儿?”“买东西。”“我也想去。”“今天不行。”“为什么?”“你说为什么。”“因为我昨天在商店乱跑?”“你说对了。”“对不起,再给我依次机会吧。”“会有很多机会的。今天我想自己去。”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第一步:讨论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第二步:说出你的感受和需求•第三步:一起讨论,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决方法•第四步:把所有的想法都写下来(不带任何评论)•第五步:挑出哪些建议你们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要付诸行动。常见问题•对不会说话的孩子,当他去摸不能摸的东西时,是不是可以打他的小手?•惩罚和承受自然结果有什么不同?•当我发现
本文标题: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家长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84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