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志愿组织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以青岛奥帆赛为例
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志愿组织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以青岛奥帆赛为例姓名:尹纳新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工商管理指导教师:姜忠辉20070601志愿组织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以青岛奥帆赛为例作者:尹纳新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张树海.ZhangShu-hai论志愿精神的培育与政府责任-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3)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志愿精神对实现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的互动治理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针对我国目前志愿精神发展的现状,政府应在加强社会教育,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建立竞争、激励机制等方面承担起责任.2.学位论文魏易大众体育志愿者的需要因素及激励措施研究2008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蓬勃开展,需要大众体育志愿者积极参与,提供志愿服务。为了保证志愿者持续不断的服务热情,应当对其不断加以激励。论文采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理论研究与材料检索,并采取实地访谈与问卷调查,对大众体育志愿者提供志愿服务进行分析。论文目的在于探讨促使他们提供志愿服务的需要因素,同时了解对其志愿服务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负面因素,以期能够采取相应措施,对大众体育志愿者提供长久服务产生不断的激励作用。在大众体育志愿者产生激励的过程中,需要作为产生行为动机的起点,发挥着较为关键的作用,需要能否获得满足,是激励志愿者的重要动力。通过对福州市大众体育志愿者进行的调查与分析,总结出大众体育志愿者从事体育志愿服务的需要,可以归纳为健身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以及价值需要。在激励过程中,只有需要获得满足才能达到激励目的。根据调查,影响大众体育志愿者需要满足的主要因素有:政府不够重视;缺少社会宣传,人们对志愿服务不够了解;缺乏志愿组织及其有效管理;志愿者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志愿人员数量有限。为了保证需要能够顺利得以满足,论文针对这些不利影响因素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主要措施有:加强政府职能;发挥社会作用;完善立法行为;促进组织建设;引导个人行为。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人们对其关注与日俱增,不但在社会上形成了“与奥运同行”的全民健身热潮,更是掀起对体育志愿者的热切关注。据北京奥组委统计,报名参加志愿者的人数突破了100万,这显示出我国体育志愿者所蕴含的巨大潜力。根据国际上的经验,一般奥运会过后会在举办地形成大众体育的新高潮。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众体育必将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主题。但是,由于我国体育发展长期实行的举国体制,使得体育资源分配极不均衡,用于发展大众体育的资源十分有限。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转型,再加上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制社会结构,造成较为严重的社会分化,社会弱势群体很难享受到应有的体育权利。政府由于国力所限,尚无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大众体育方面出现“政府失灵”的困境。此外,如果由市场机制来解决,由于市场本身的驱利性原则,会使有限的体育资源流向更加不合理,从而出现“市场失灵”的状态,使包括弱势群体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个人体育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不仅和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初衷相矛盾,也违背了人们所倡导的“体育为大众”的精神。因此,在这个背景环境下,若要适应时代潮流,发展大众体育事业,需要依靠“第三部门”即非营利的志愿者组织。通过志愿者的热情奉献,解决双失灵的困境,让普通百姓都能够享受到体育权利。通过对体育志愿者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与阅读,发现针对体育志愿者的研究,相对较多集中于奥运会志愿者等大型体育赛会志愿者,对于大众体育志愿者研究相较少。同时,在现有关于体育志愿者研究文献中,有关体育志愿者的组织、培训及管理等方面内容较多。在关于体育志愿者激励研究中,又以针对大型赛事志愿者的激励研究占到绝对数量,对大众体育志愿者的激励研究则相对鲜见。而要保证大众体育志愿者源源不断地产生服务热情,则需要对其采取激励行为和激励手段。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个人行为的心理过程,通过激励,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的状态之中。由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并指向预定的目标是人类行为的一般模式,也是激励赖以发生作用的心理机制和基础。一般来说,人们总是由于某种需要或由需要引发的动机,努力去实现某一个目标。当达到某一目标后,就会用所获得的回报衡量自己为达到此目标所做的努力是否有价值,若他认为有价值,就会促进他继续保持或在今后做出更大的努力,因而达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本论文通过整理分析相关资料,实地访问有关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获得统计数据,根据相关理论,以需要作为切入点,研究需要与大众体育志愿者激励之间的关系。需要是促使大众体育志愿者保持持续体育服务热情的重要因素。在深入的分析过程中,发现对激励产生作用的需要分别是健身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和价值需要。促进个体健康是每个人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它直接与人体自身紧密相联系。大众体育志愿者能够被激励,其先决条件正是因为这项工作的性质具有与其个体具有紧密相关的特性。在关于健身需要的调查中,志愿者们认为从事体育志愿服务是因为自己爱好并擅长某项健身运动,因而希望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通过活动来获得健康。同时,参与体育志愿服务也可督促自己坚持进行身体锻炼,以获得不断提高。志愿者从事体育志愿服务,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每个人自身都有归属与爱的需要,愿意与他人交往,建立友谊关系,渴望得到支持和友爱。在从事体育志愿服务当中,群体性的健身活动使得志愿者获得心理上的愉悦感受,改善了性格,增强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志愿者通过和大家一起活动,结交到更多朋友,更不再感到孤寂,生活过得更加充实。社会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牢固的地位,希望获得别人的高度评价,需要自尊、自重、或为他人所尊重。从事大众体育按志愿服务,为帮助他人而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贡献,不但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同时获得良好名声和社会的荣誉及表彰,使得个人产生强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满足了精神需要。体育志愿者热心公益,从事志愿服务,出自于自己的慈爱之心,或是深受乐善好施因素的影响,对无法享受体育权利的弱势群体产生同情。他们深受传统文化及道德影响,形成一种高层次的慈爱观念和价值观念,促使其投入体育志愿服务,满足自己的价值需要。在深入分析需要是大众体育志愿者行为动机的重要激励因素之后,论文接着提出在志愿者提供体育服务时,希望获得需求的满足。然而现实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会影响志愿者们发挥其服务的积极性。根据调查,总结出妨碍因素如下:1、政府不够重视;2、缺少社会宣传,人们对志愿服务不够了解;3、缺乏志愿组织及其有效管理;4、志愿者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5、志愿人员数量有限:6、志愿者自身才能有限;7、家人或当地居民不够支持;8、场地设施有限。而从调查对象的选中频数上来看,又以前5项因素最为突出,是影响志愿者发挥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为了确保大众体育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能够满足需要,获得有效的激励,本论文对以上不利因素采取针对措施,以保障大众体育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措施如下:1、加强政府职能:为了使激励作用对大众体育志愿者产生长久影响,仍然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作为和有效支持。政府部门可以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资金保障;政府部门对环境的美化和对市政设施的建设,客观上会对大众体育志愿者的活动产生促进作用;政府部门以提供项目经费的形式对大众体育志愿事业进行扶助;政府可以给予大众体与志愿者社会荣誉,这种方式可作为对体育志愿者最常用的和最普遍的激励形式。2、发挥社会作用:全社会要对大众体育志愿者进行广泛宣传;可以发挥公众人物效应作用;可以给予大众体育志愿者社会回馈。3、完善立法行为:对志愿服务进行立法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立法保障也是志愿服务之所以能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我们目前还没有对大众体育志愿者的相关立法,会对志愿者产生较大影响。我们要立法明确体育志愿服务和志愿组织非营利的公益性质;明确政府部门的责任;明确体育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体育志愿服务的主要内容;明确鼓励体育志愿服务的具体措施。4、促进组织建设:志愿组织团体的建立,对志愿者会产生凝聚作用。志愿者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可以为志愿者提供服务建立公平机制;可以为志愿者提供管理服务;可以组织志愿者参加活动;可以为志愿者提供培训;可以贯彻志愿者组织文化。5、引导个人行为:重视对青少年学生志愿服务意识与行为的鼓励和培养;将体育志愿服务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在城镇社区和农村村落积极培养体育志愿者。3.期刊论文周娅莎.朱满德.刘超.ZhouYasha.ZhuMande.LiuChao生态建设中激励问题研究-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11)当前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很大程度是以过度消耗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问题制约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生态建设已成为协调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当前由于政府主导型生态建设出现众多问题,诸如生态环境脆弱、压力大,法律法规不完善,生态建设资金投入少、投入渠道单一,生态治理工程效益有待继续提高等等.因此,倡导企业、农民、专家、投资者和志愿组织、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到生态建设中来,并建立激励机制对各参与者实施相应的激励措施,使他们充分发挥能动性,更快、更好的进行生态建设.4.学位论文陈德贶社区治理中志愿服务及其管理机制研究2009社区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区治理的目标是建设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职能转变的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结构的变迁,转型中的行政管理方式无力承载纷繁复杂的社会管理事务的重压,在治理社区事务和协调社区利益时常常陷入困境。鉴于志愿服务对社区治理的补充性与重要性,如何普及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以及完善志愿服务的管理机制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在他人关于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和现实的维度对社区治理中的志愿服务进行剖析。首先阐述了社区治理与志愿服务的内涵特征,论述了社区治理的角色困境及其对志愿服务的诉求;接着简要梳理了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归纳了当前社区治理中志愿服务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而将视角转向社区志愿服务开展良好的新加坡,借鉴有意义的管理经验;最后思考社区治理视阈下完善志愿服务管理的进路。据此,该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及目的、研究现状与评价、研究方法与意义。治理理论被认为是解决全球化趋势下政府管理危机的强力有效的工具,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社区治理意味着各种社区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社区事务管理过程,有效地满足社区居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建立和谐社区。我国社区治理的水平不高,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倾向严重,社区中介组织不发达,各社区治理主体间权责关系不明确,缺乏持续互动机制。而志愿服务有助于解决当前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还能增进居民参与社会事务的自主意识,发扬崇高的志愿精神。第一部分社区治理对志愿服务的诉求。社区治理是一种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调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秩序的过程和机制。然而,由于转型中的我国政府机构尚未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各种关系,出现了各种社区治理的不足,如利益集团抑制政府角色发挥、市场缺陷弱化社区服务质量、NGO缺失,影响治理成效等。志愿服务具有重塑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满足社区的集体产品需求,提升社区公民的整体素质,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等价值,能够解决社区治理出现的难题。第二部分我国志愿服务在社区治理中的现状分析。我国社区志愿服务正式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天津市和平区。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弱势人群,政府与市场忽略了或是无力满足他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民间开始自发组织起来提供志愿服务。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特点是政府主导型模式、事业性与持久性。社区志愿服务的重点领域有:扶助弱势群体、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社区文化服务。经过二十年的持续努力,志愿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志愿服务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在参与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志愿组织与政府的协调管理矛盾,社会认知缺乏、服务资源不
本文标题:志愿组织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研究——以青岛奥帆赛为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89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