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农业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汇报(精编4篇)
农业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汇报(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农业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汇报(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农业气象服务工作状况调研措施1我局根据**市党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安排部署,踏踏实实地进行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工作。组成了由单位负责人、业务技术骨干的专题调研组,调研工作主要针对农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及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调研组前后到银川、中卫等市气象局及本市所辖的市县乡级气象站进行实地调研,同时到农民家庭、设施农业基地进行认真的考察,收集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当前气象信息服务情况的意见,详细了解了各种农作物、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的关键气象影响因子和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了解了在我市进行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强化气象科技为农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为在制订和完善有关气象服务措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农民了解和应用气象信息的现状我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农村人口比重大。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的形式多种多样,农业种植结构也各有特色,既有传统的粮食生产(水稻、小麦、玉米),也有设施蔬菜、干鲜果品、养殖业等。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利农政策的扶持下,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农村人口的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仍然是我市农村家庭收入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在所有参与座谈的农民中,96%以上的农民认为气象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中部干旱带的农业生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对于气象信息非常关注,天气预报信息的获取以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为主。调查数据显示,85%的农民每天看天气预报节目,部分农民通过收听广播获取天气预报信息,另外有比较少的农民是通过报纸了解天气预报信息。由于农村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对滞后,只有极少数农民或农村个体户利用计算机网络浏览气象信息。近年来,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已成为我市农村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设施农业的种植户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农民订制了天气预报手机短信,还有的通过拨打12121电话进行咨询。在一少部分的农民温室中,安装了简易温度表,根据天气预报和实测温度的高低,进行保温和通风管理。在关键农时季节的气象条件和预报信息的服务情况对农民一年收入相关。在农业生产中,有一部分农民知道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但是,对当地的主要自然灾害了解的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说明我们气象工作的研究成果没有及时的向广大农民进行介绍和科普宣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多数的农民在决定是否浇水灌溉前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预报有没有大风或者雨决定是否喷洒农药或施用化肥,只有少数的农民在农事生产中没有利用气象信息。这说明,绝大部分农民知道尽量利用气象信息科学安排和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但是,在农作物播种季节,只有为数不多的农民通过电视关心和了解农作物播种期预报。在所调查的农民群众中,有90%的农民认为天气预报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或基本能够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但有一少部分的农民认为天气预报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农民群众对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满意度为95%以上,一致认为短期天气预报准确率明显提高。但是中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与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对于作物播种、收获和一些农事管理活动,还急需更准确的天气预报。特别是降水的出现时间和量级的大小、初霜冻和终霜冻发生的时间、大风出现的时间和级别上等。另外,我市大部分地区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是干旱、局地暴雨、雷雨大风、低温冻害等。其中,近年来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而且具有普遍性的气象灾害当属干旱,特别是春旱最为严重。河套主要以黄河灌溉为主,而中部干旱带主要是靠天吃饭,抗旱资金的投入成为广大农民的沉重负担,在所调查的农民中,90%以上了解市政府安排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认为人工增雨对农业生产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十分有好处,迫切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人工增雨,也希望气象部门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特别是能够在春季旱情比较严重时加大人工增雨的作业力度,为农业生产和农民增产增收保驾护航。在山区,60%以上的农民群众关心突发气象灾害(如局地暴雨、雷雨大风、雷暴)及引发的次生灾害,认为这种灾害一旦发生,肯定会造成损失。特别是在贫困山区的自然村,由于电视接受设备问题,农民收不到本地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只能靠看中央电视台和其他省电视台的气象预报来自己推测当地的天气情况,所以出现了天气预报信息最后1公里没有送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全国贫困地区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由此可见,充分利用农村有线广播、高音喇叭广播等设施,填补农村气象预报接收的空白区,特别是使贫困地区农村收到当地的气象信息,使气象预报达到“无所不在,无微不至”的目标是气象服务在建设新农村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二、农村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通过调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2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2017]第01期龙州县气象局签发人:李中国下周气温偏高,有利甘蔗生长一、前期天气回顾自3月以来,我县平均气温~℃,较历年偏低~℃,降水量为~毫米,偏多1~3成。3月份低温寡照天气较多,对甘蔗的播种、出苗和健壮生长不利,长势偏弱;进入4月以后,平均气温~℃,较历年同期略偏高,光照充足,有利于甘蔗的生长。二、天气预报预计,下周(9~15日)周前期以多云天气为主,周中期有一次降雨天气过程。周降雨量偏少,周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1~12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降幅7~8℃。具体预报如下:今晚到明天,多云,最低气温22~23℃,最高气温32~34℃;10日,多云,最低气温23~24℃,最高气温33~36℃;11日,多云转小雨,最低气温20~22℃,最高气温28~30℃;12~13日,小雨,局部中雨,最低气温17~18℃,最高气温22~24℃;14~15日,阴天间多云,最低气温18~21℃,最高气温25~28℃。三、生产对策和建议下周气温较高、日照充足,有利于甘蔗苗期生长和分蘖;要做好甘蔗田间管理工作,蔗地要及时中耕松土,及时开垄,查苗补苗;要勤除草、通风,以提高光合效率。联系电话:88240682017年4月8日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送:防汛办、农业局(本信息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内部参考)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3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信息[2016]第01期龙州县气象局签发人:吕锡仑强寒潮天气过程对甘蔗影响的预估一、天气回顾1月22日以来,我县出现今年入冬最寒冷的天气,过程最低气温~4℃。1月24日各乡镇日平均气温仅为~℃;有3个乡镇最低气温降至2℃以下,最低气温(℃)出现在八角乡;全县出现雨夹雪,是30年来第一次雨夹雪。二、天气预报预计未来一周我县多阴天雨天,气温小幅回升,2月1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具体预报如下:今晚到明天,分散小雨,最低气温6~8℃,最高气温15~17℃;29~30日,局部小雨,最低气温9~12℃,最高气温16~19℃;1月31日~2月3日,小雨,气温下降。三、强寒潮天气过程以及未来天气对甘蔗的影响预评估本次寒潮过程日最低气温24~25日~℃,其中℃有1个乡镇,1~2℃有2个乡镇。日平均气温24~25日全县大部在~℃之间,且整个降温过程均伴随雨雪天气,对甘蔗生产的影响预评估如下:大部地区甘蔗可能遭受轻度影响。四、生产对策和建议1、各蔗区应根据寒冻害情况重新调整甘蔗砍运榨计划,加大榨蔗量,优先抢砍抢运抢榨受冻严重的甘蔗。2、抓好甘蔗良种的选留工作,对未受霜害的良种蔗,留全茎种,留足种苗。联系电话:88240682016年1月27日报: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送:县防汛办、农业局(本信息供领导和有关部门内部参考)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4健全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6日09:00来源:《求是》期号:2010/06作者:矫梅燕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充分发挥气象为“三农”服务的重要作用。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把握我国农业农村基本特征、着眼于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面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气象为“三农”服务的任务越来越重,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仍然是整个防灾减灾工作的“短板”,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气象如何为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提供服务,是新形势下气象为“三农”服务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如何为农业农村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生态农业提供服务,需要我们认真探索。我们将紧紧围绕国家农业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努力把握好气象为“三农”服务工作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大力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一、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要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适应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农业是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为敏感的行业。我国地域辽阔,气象条件差异性大,农业生产的区域性、特色性较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需要符合地域特点的、更加精细化的气象条件做保障。我国又是典型的季风性气候国家,气象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重,由此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可高达10%—20%。因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不断增强农业抗御各种气象灾害的能力。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只有加快健全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合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才能逐步适应气候变化。完善专业化的农业气象监测预报技术。要建立适应农业生产区域性布局的农业气象观测网络系统;依靠科技创新,针对不同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发展多时效、定量化的监测分析、影响评估和预测预报技术系统。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气象服务。要真正面向农民,开展针对不同农事季节的农用天气预报,指导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由“靠天吃饭”向“看天管理”转变;结合各地的农业生产布局,发展适合“一乡一品、一县一业”的特色农业、设施农业的专项气象服务;适应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建立面向农村种植大户、农业生产企业的新型气象服务模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防灾减灾气象服务。立足于提高农业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影响评估,建立气象灾害早期预警与防范应对的联动机制,促进农业减灾增收。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要高度重视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实现人工影响天气由应急型向主动防御型的转变;加强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的研究,推进适应气候变化的品种改良和耕作方式变革,提高农业趋利避害的能力。为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提供决策服务。要不断深化对气候变化规律的认识,认真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开展精细化的农业气候区划,准确把握不同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条件和农业生产的适应性,为科学规划农业生产布局、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提供决策支撑;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为提高农业气象灾害的风险防范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撑。二、健全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是气象灾害防御的脆弱区。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信息难以及时有效地传递到农村,存在着预警信息传递“最后1公里”的瓶颈制约;农村的防灾抗灾能力相对脆弱,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承灾能力低;农民的防灾避灾知识缺乏,是受灾影响最大的群体,每年因气象灾害而造成的死亡人员90%以上发生在农村,农村气象灾害应急防范的组织保障体系亟待健全。提高精细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农村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要向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自动气象监测网建设和精细化气象预报要发展到乡镇,实现“乡乡有监测站”,使农村突发性气象灾害的预警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接近城市。建立广泛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加强农村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和共同维护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将气象信息服务搭载到农村公共服务平台上,力争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农村每一个地区、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建立有效联动的应急减灾组织体系。按照“政府主导、
本文标题:农业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汇报(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911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