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沟通与分享——教学的技术与艺术于家太要陈述的问题•为什么要进行教学改革•如何改革改革是生存和发展的要求•为什么要改革?改革是人类摆脱自身困境的唯一办法。所以学校改革一是满足生存的需要,二是满足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改革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因此,抵制改革就是以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为代价的。改革之痛•是不是有人天生喜欢改革?当保守是主流思想的时候,改革者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欧洲中世纪的布鲁诺、伽理略;中国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为什么他们会付出代价,因为触动了很多利益集团的利益,那些反对他们的人是被被变革者,认为自己是变革的受害者。•先驱总是悲壮的,但其价值是不可低估的。改革之幸•当改革成为主流的时候,那么保守者就会被甩出轨道,保守者成为改革的牺牲品。因为变革是必须的。人类已经陷入困境,或者碰到了无法克服的问题。•如改革开放、课程改革。之所以进行课程改革就是基于我们的课程设置滞后,远远满足不了时代的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无法适应经济建设的要求。谁害怕改革?•人们并不害怕改革,假如改革能带来更大利益,那么改革就会得到赞同和支持。如果减少了人们的利益,当然改革就会受到抵制。但是减少了利益的改革实际上不是改革,而是一种倒退,理应受到抵制。•关键的一点是,当改革是积极的,还是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如牺牲个人利益成全组织利益,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成全大多数人的利益。因此改革就会受到一小部分人的抵制——可能是强烈的抵制。如何解决改革中的利益冲突•所以,改革要注意:一方面要尽量扩大大多数人的利益,还要注意尽可能避免伤害那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学校尽可能考虑让所有人参与到变革中来,让员工认清变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为变革者。•对于员工个人来说,恐惧是来自被变革,被变革就可能会带来损失。因此,在改革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应该成为一个改革者,已争取主动。你会成为哪一类人呢•破坏者—阻碍改革•漠视者—冷眼旁观•守成者—固守传统•创新者—改进自己停止抱怨,做自己的事情影响学校教育因素实在太多,特别是一些外部影响因素。教师常常为此所困,误认为其他学校或者其他学生是没有那么多的制约因素的。但是,政府对学校办学提出要求的时候,通常并不讨论外部影响因素的,因此,教师调整自己的心态成为必需。不停的抱怨让自己都感到疲惫。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教学要分清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可控制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社区、家长、政府是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因此必须客观对待这些方面。但这不是放弃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理由。•学生、课堂教学等可控制的内部因素,对这些方面施加足够的影响也会产生积极的效应。但这不是放弃与社区、家庭、政府联合的理由。体现出教师的专业含金量•体现出中小学学校教育职业性的三个关节点是:一个学科专业内容,一个是教育心理学和教学法,一个是教师的情感。我们在谈论教学方法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教学有方法,教学无定法。这其实是表明教师是没有特定的专业规范的。试想,一个会计师做帐时也主张“做帐有方法,做帐无方法”,那么,我们就无法想象财务会是一种什么局面了。构筑教师的专业门槛•学校教育中有很多出色的教师,他们的教育和教学效果非常突出,虽然风格各异,但都遵循着一个共同规律,那就是专业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恰当,教学情感丰富。•有的人基本功很扎实,但是教法不妥,没有效果;有人基本功也扎实,方法也恰当,但是情感的不丰富,使其无法成为名师。可以说,优秀教师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完美的结合。专业化的意义•当然,专业化程度越高,可替代性就越低,那么专业含金量就越高,你的饭碗就越结实。这是提高专业化水平的重要意义所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1、确立理性的教师形象•专业化发展的基本含义是“工作职业化”。就如同当今社会中出现的职业经理人一样,专业工作首先是一个职业。譬如,我们看足球、篮球、田径等运动项目,运动员都是职业运动员,他们是以运动为生,他们必须踢好足球,一场赏心悦目的足球,观众才会掏钱去看,否则等待着他们的就是无人喝彩,就是下岗失业。教师也必须首先成为一个职业。•作为教师首先树立一种职业思想,遵守职业道德。必须清楚,教学是一个职业,因为这是教师谋生的手段,是教师的饭碗。明天我们可以去开拓一项新的事业,但今天这就是饭碗,也就是我们的生计之所系。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地传导知识,启迪新知,那么就不会有学生欣赏你,我们就会成为不受欢迎的教师,成为没有吸引力的学校,我们就会衰败,就会消亡。这不是危言耸听,在人口出生率不短下降、入学人数不断减少的今天,争夺生源应该从师资队伍建设开始。2、向制度投资•其他行业都有可以依靠的工作规范和制度,但是学校比较缺乏规章制度,即使有也不够理性和客观,往往流于主观,模糊性强,不易操作,这也是学校工作为什么很难成为专业,这当然有很多原因了。我们往往认为学校教育弹性很大,不容易量化,只能进行很模糊的定性评价,从而在效果上打了很大的折扣,可是中考和高考考试又是一个很量化的东西,这和我们中小学的教育形成了很大的冲突,我们应该在这些方面作些思考的。3、教育科学的改造与发展•我们可以充分体验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不难想象在任何一个领域里的任何发展都离不开创新科。为什么教育要固守传统?所有的其他领域都在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岗位转换,下岗、失业都成了习以为常的事,为什么教育还像亦步亦趋?为什么教师不愿意改革?改革创新的动力源自何处呢?教育科学。•过去学校的功能是传递知识,但是现在已经不适应时代要求了。学校必须成为一个知识创新的场所,但是至少中小学还不是,中小学还不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和场所,这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因为它在培养学生,至少是一个知识场所。教师缺少什么?•从现状来看,绝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还是粗放型的。在接受师范教育的时候,只是重视学科内容即所谓的专业知识,相对忽略了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的训练,更缺少情感方面的训练。所以在中小学工作之时,只重知识传授,不重教学策略,情感问题更是放到次要的地位上去了。•因此青年教师要经过一段很长的时间积累经验,积累教学方法,才能成为一个经验型的教师,这与一个专业型教师的水准还有很大距离。教师发展的轨迹•粗放型——经验型——专业型——名师教学改革是为了提高效率•为什么要改革教学?因为时代要求不同了。原来的私塾坚持了上千年不变,因为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变。一位先生,两条凳子,三个学生,四书五经念六七遍。现在的要求是一日千里,不变不行,社会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当然要不断提高传输量和传输水平。效率至上了。效率和人性兼顾•如果仅仅是效率至上,那还远远不够。中考和高考就是效率之上的典型代表,已经弄得我们是苦不堪言。因为效率至上的东西会泯灭人性。这是工业社会的典型疾病。为了追求效率,我们放弃了教育中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结果效率反而降低了。•为什么?这就是考试制度的疲劳,或者是工具性教育制度的疲劳。老师厌教,学生厌学。然后各种并发症全部出来了。没有办法,只好再让教育艰难地回归人性。这就是现在教育的要求——寻求教育最本质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提倡“以人为本”、“学生为本”。•教师必须要兼顾效率和人性,否则……嘿嘿!成为能师的思想前提1、科学与人文并举,批判与反思并重。2、平等与尊重,沟通与分享。教师必须同时关注和具有•效率——教学技术•人性——教学艺术学校教育是教师影响学生的过程•教育是一个过程,教学是一个过程,所以只重结果显得非常功利,会适得其反。•教育是教师的表现力影响学生的内化和生成能力。•教育是教师的行为、习惯、人格品质向学生迁移的过程。所以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推卸自己的责任。教学是一个过程的涵义•过程就是一个流程。有如一个线性过程,如数学:算术——初等代数——高等代数。语文:字——词——句——篇章等。此为程序性知识。•过程也可能是一个非线性流程。历史包含:世界史、国家史、地方史、家史。但是其中包含线性过程:如世界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如果学习不注意这种程序性,那么效果就会比较差。这是一个学科意义的解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过程的另外含义•教学行为本身是一个过程,如教师备课—讲课—练习—反馈等。如果大家不否认这个过程,那么就可以改进或者优化这个过程。就如同你走路试图寻找一条最价线路一样。如果每一次的教学都能改进过程,那么结果必然会得到改进。此为:优化过程即优化结果。过程的大小•流程可大可小,整个学校工作可以看作一个流程。一节课是一个流程,一个教学环节也是一个流程。一个问题也是一个流程。数学教师最有体会:一个题目可以有一个很复杂的计算过程,也有简单的计算过程。改进流程的意义•改进流程就是降低投入,降低成本,提高产出。•这里的成本所指是师生的时间、精力的总投入。因此,当代教师要有成本意识,要研究投入和产出的关系。不能无限投入有限产出。技术和方法•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中间的关键环节就是教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有人提出来,单纯的教学技术和教学过程优化是工具理性主义的理念在作祟。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机器。把所有程序明确下来后的问题是,学生未必就能按部就班的学下来,这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有趣性。但是有趣性不是在过程中添加多余的东西。原来学科课程的弊端•原来的学科课程设计就是本着流程的思想设计的,结果我们看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下降,教和学成为身外之物。现在变化了,就在于不能单纯地考虑知识的流程衔接,而更加重视学生的经验和学习心理。•那么,现在的学习应该是符合经验的和学习心理、顺流而下的过程。二期课改的要求教师•知识传授、•策略改进、•情感培养、•人格塑造。教师的观念如何和学生相处•平等与尊重•沟通与分享•观念往往在一些细小的地方表现出来。此谓:细微之处见真功,于无声处听惊雷。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每解决一个问题,质量就得到了一步改进;•每一点质量的提高,就是向完美逼近了一步。价值观和方法论的误用•价值观是个人和组织的价值取向。•方法论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混淆了价值观和方法论。•如: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一种教育价值观。•再如:我要好好活着。让我们的孩子成为自主、自立、自尊、自强的人。•以上有什么意思?教师常常告戒他们的学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一个价值观问题,如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才是一个方法论问题。我们常常以价值观来安慰别人和鼓励别人。•所以教学生“什么是对的”和“如何才能做对”就有区别了。高明的老师不仅知道什么是对的,还能教会学生怎么做对。给教师的建议•教师别把自己变成一个只是给出答案的机器。否则会使得教学变得索然无味,没有任何乐趣可言。因为教师在单纯地给出答案的过程中,泯灭了所有学生的“创意和洋相”。教学是需要“吊胃口”的。•让学生成为寻求答案的自主人。惟此,这是我们追求过程完美的意义。夸奖会提高人的动机水平•如果一个女人不漂亮,那你就夸她“气质好”,如果她没有气质,那你就说她“很善良”,如果他们既不漂亮,也没什么气质,也不善良,那你该学学朱元璋夸马大脚“你很健康”。•如果那个孩子什么优点也没有了,其实不是孩子有问题,是大人有问题了。难与不难•一夜之间无法成为一个好教师,但是花了十年还没有成为一个好教师,改行算了!一定要感谢!•谢谢迎园中学的老师这么给我面子!
本文标题:沟通与分享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299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