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百度文库市水利局人才队伍建设先进事迹材料(精编4篇)
百度文库市水利局人才队伍建设先进事迹材料(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百度文库市水利局人才队伍建设先进事迹材料(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人才队伍建设1人才队伍建设目录第一部分:子项目申请验收报告„„„„„„„„„„„„„一、子项目验收申请报告„„„„„„„„„„„„„„„二、学校“211工程”法人组织意见„„„„„„„„„„三、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四、广西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计划责任书„„„„„第二部分:子项目建设总结报告„„„„„„„„„„„„子项目建设总结报告„„„„„„„„„„„„„第三部分:子项目经费运行情况„„„„„„„„„„„„„„一、子项目经费财务报告„„„„„„„„„„„„„„二、子项目经费财务审计报告„„„„„„„„„„„„第四部分:子项目仪器设备购置情况„„„„„„„„„„第五部分:子项目专家验收报告„„„„„„„„„„„„一、子项目验收结论„„„„„„„„„„„„„„„„二、子项目验收专家成员签名表„„„„„„„„„„„第六部分:附件………………………………………………………第二部分:子项目总结报告人才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全面提高办学整体水平,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我校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上层次的关键。因此,我校“211工程”一期建设就把人才队伍建设列为一项重要的建设项目,并先后投入了480万元进行建设。本期建设的目标是:到2000年,专任教师人数2000人左右,45岁以下的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70%左右,具有博士学位的占10%左右;教授中45岁以下的占20%左右,副教授中35岁以下的占25%以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为::4:1;生师比10:1以上;并培养和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骨干,其中包括10名左右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学者,50名左右45岁以下的学术带头人,200名左右的学术骨干。在“九五”期间,我们按照建设目标,认真实施建设计划,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加强在职人员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九五”期间,尤其是1999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教师队伍建设,首先,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措施,其次,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先后投入了230多万元,用于在职人员的培养提高。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了一批高层次的骨干人才,初步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水平较高的人才队伍。几年来,共送培博士147人(其中2000年67人),硕士75人,研究生班450人,短期培训180多人,出国进修、访问学者50多人,与“八五”期间对比,当时的博士仅有31人,硕士(含研究生班)280人,而在“九五”期间,在校博士已达87人,增长了倍,硕士(含研究生班)达481人,增长了倍。另外,现有在读博士113人,硕士55人,研究生班350人,进修、访问学者43人,到2002年,这部份人员大部份将学成都回到学校,我校的整个队伍结构,尤其是教师队伍结构还会有更明显改善。同时,学校还重视在职人员的外语、计算机水平的提高,1999年以来,举办外语学习班3期,参加人数达180多人;计算机学习班3期,参加人数达300多人;考研外语学习班2期,参加人数达190多人。通过学习,使我校教师、实验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的水平和能力有比较明显的提高,为他们进一步深造学习(考博士、考硕士、出国进修学习)、提高工作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加大引进人才力度,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九五”期间,学校抓住机遇,制定了一系列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先后投入250万元,用于引进人才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购房补贴等方面。几年来,每年由人事处牵头,组织有关人员组成招聘小组到外省招聘人才,通过到全国各地高校深入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宿舍与培养单位和毕业生本人见面,建立和加强与重点学校的密切联系(如四川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跟踪广西生源并与他们建立联系(如文传学院李寅生博士,从考入博士开始,我们就开始与他保持密切联系),我们还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广西大学,比如,每年元旦新春佳节都给与我校联系过的博士及各高校毕业生分配办邮寄贺年片和宣传资料。此外,通过上网发布人才需求信息和优惠政策,扩大了学校的对外影响,由于加强了这方面的宣传和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包括海外留学人员来校工作。几年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引进人才成效明显,共引进博士34人(其中1999年以来20人),其中留学回国博士12人,硕士140多人,教授9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2人。三、充实教师科研队伍,切实加强学科建设“九五”期间,由于学校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使队伍建设得到了全面提高,尤其是师资队伍方面得到充实和加强。几年来,我校所送培人员和引进的人员,他们学成回校或来校后,都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工作,一方面,学校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他们在教学科研岗位上,在专业和学科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正成为一支重要的骨干力量,为我校“211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生物技术中心的陈保善博士,在学术上有较高的造诣,在分子遗传学研究领域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从美国回国到我校工作后,就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测试实验中心的曾建民博士,主要从事有色合金及加工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和主要参加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完成了十多项应用开发课题,系统研究反重力成形动力学理论,并将其发展成实用技术,实现铸件近无余量化,取得重大社会、经济效益,获国家发明奖;生糖学院的王双飞博士,主要从事糖厂综合利用、功能纸开发及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级攻关等项目7项,其主持的“全甘蔗渣生产纸质餐饮具研制与开发”项目已成功应用于两家企业,并已形成生产规模。他负责的“全进口废纸脱墨生产高档卫生纸”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造纸厂蒸煮黑液污染严重的问题,该项目获一九九八年度广西轻工科技进步三等奖。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基本完成了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任务。到“九五”期间末,45岁以下的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占%左右,博士学位的占%左右,教授中45岁以下的占%左右,副教授中35岁以下的占%左右,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的比例为:::,生师比为:1。总的看来,人才队伍尤其是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了优化,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为学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也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四、存在问题人才队伍建设是学校“211工程”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通过“九五”期间的努力,我们虽然基本完成了各项任务,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1、由于学校的基础条件还比较薄弱,引进人才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不少博士来校考察后,感到学校的教学科研条件比较差,难以开展工作,不太愿意来校工作。2、由于学校教师待遇条件比较低,热门专业的人才较难引进,我校一些紧缺的专业教师,几年来都要不到人。3、由于学校机构、人员编制压缩及其他一些原因,引进人才配偶的工作很难安排和落实,对引进人才工作有较大影响。4、由于青年教师的工作、待遇条件方面尤其是住房还比较差、工资比较低,因而思想不稳定,不安心工作,青年骨干教师流失较多,影响了整个师资队伍的发展。五、“十五”期间建设设想建设目标: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途径,建设一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众多、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按照学校建设的总体规划目标和发展规模,到2005年,我校专任教师总数稳定在1800人左右,生师比14:1,教授、副教授岗位占教师总编制数45-50%,博士学历人员达到15%以上,硕士学历人员达到70%以上,培养60名学科带头人,200名学术骨干,实现20名特聘教授,争取培养和选拨“两院院士”的著名学者,形成一支较强大的学科群体。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除了继续加强培养工作外,还要继续加强引进人才工作,实现总体目标。主要建设内容:①在一些学科设立校级特聘教授岗位,引进、培养、造就20名左右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②设立教师出国培训基金,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出国培训。我校服务水利行业人才队伍建设21月14日印发的2014年第一期《江苏教育简报》,以《河海大学创新服务水利行业人才队伍建设》为题,对我校努力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主动服务水利行业特别是基层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做法进行了报道。全文如下:针对全国水利行业职工大专以上学历人才不足30%的现状,河海大学自2011年以来依托教育部、财政部“终身学习服务体系的建设与示范”项目,立足江苏区域特点,努力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探索行业性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途径,主动服务水利行业特别是基层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集成优质资源,构建行业教育服务联盟,实施基层水利队伍培训工程。该校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水利人才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大基层水利职工在职教育和培训力度”等要求,依托中国水利教育协会,联合30余所水利职业院校及数千名优秀教师组建了水利行业队伍教育服务联盟,共同实施基层水利队伍培训工程。该校与联盟单位针对基层迫切需要水利实用技术和管理人才的特点,先期规划实施了乡镇水利站长、中小型水库管理员、农村水电站站长等八个水利行业共性岗位的专题培训方案以及课程教材和资源建设方案,按照“发挥优势、自愿资助、共建资源、有偿共享”的原则,合作开展面向基层水利队伍教育的课程建设、教材编写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工作。二是建立公共平台,实现无边界服务功能,提供优质高效的订单式服务。该校针对水利行业的实际情况,创新培训模式,构建了“云服务”模式的继续教育服务平台,覆盖了全国水利行业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主管部门。该平台采用教学资源分散建设和存储、统一管理和调度的方式,通过平台的管理与评估功能模块,实现以培训计划目标为导向的统一教务管理、教学过程质量控制和学习结果评估分析,自动生成培训情况分析总结报表,为规范行业培训的质量管理提供基础信息;通过电子教学秘书模块实现网络教育环境下的导教、导学、导服等工作,学员在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并通过评估和考核后,可以获得相应的电子证书和从业资格证书。平台可提供高效优质的整合型、订单式服务,平台覆盖单位都可利用平台提出培训需求、编制培训方案、选择培训课程、下发培训计划、自主或委托培训机构组织相关培训,有效解决了职工工学矛盾、基层单位经费紧张以及职工分散等难以克服的困难,实现了人人可学、随时可学的灵活学习方式。目前,该平台30门培训课程已免费开放,有2600余人参与注册学习,其中来自江苏省的学员达1100余人。三是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搭建职工终身学习的“立交桥”。该校积极创新水利行业继续教育模式,以提升基层职工专业素质和能力为重点,建立行业内不同教育机构、各类教育类型间的学分认证、转换、存取和兑换制度,搭建水利职工终身学习的“立交桥”。探索行业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相融通的新模式,在岗位培训课程体系中设计了学分制,制定了培训和学历教育课程之间部分学分互认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培训和学历教育的立交桥。同时,该校积极实施面向艰苦行业招生改革,紧密结合江苏省水利行业在职培训和学历教育的需求,采取“分类考核、多元录取”的招生模式,依托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开展面向艰苦行业职工推荐考核入学方式改革,针对江苏省水利系统专科以下一线在职人员,开展了高中起点专科学历教育层次的试点,采取计划单列、单位推荐、学校考核、择优录取的形式,近两年累计录取在岗职工598人。四是发挥特色优势,立足地方行业需求,服务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为有效服务江苏省水利人才队伍建设,该校协助江苏省水利厅启动了水利人才队伍学历提升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实施了“千名乡镇水利(水务)站站
本文标题:百度文库市水利局人才队伍建设先进事迹材料(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018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