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精选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精选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第一篇】教学目的:⒈、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⒊、渗透统计初步思想。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从孩子喜欢的球类运动入手:“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足球!”“篮球!”“乒乓球!”……师:“这么多小朋友都喜欢足球,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个球迷!不过,今天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想组织一次拍球比赛,有兴趣吗?”生:“有!”师:“咱们全班男女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商量一下,先为本组起一个名字。”(很快,男生组起名叫“必胜队”,女生组起名叫“快乐队”。)师:“如果一个人一个人地来拍球,时间肯定不够,咱们想个办法,应该怎样进行比赛呢?”课伊始,趣已生。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己想出比赛的办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孩子。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问题提出,同学们马上有办法,各队推选一名最有实力的代表进行比赛。比赛开始,男生10秒钟拍球19个,女生10秒钟拍球20个,老师宣布“快乐队”为胜。男生马上不服气,“不行!不行!一个人代表不了大家的水平!再多派几个人!”于是,两队又各派四人上台。比赛结果:男生队拍球数量为:17、19、21、23。女生队拍球数量为:20、18、15、23。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必胜队”拍球总数为80个,“快乐队”拍球总数为76个。老师高高地举起男生代表的小手宣布:“必胜队胜利!”“吔!”男孩子们高兴地跳了起来,女生们则沮丧地低下了头。这时老师来到了弱者的一边,安慰女生“快乐队的小朋友们,不要气馁,我来加入你们队好不好?”“太好了!”于是,我现场拍球29个。“快算算,这回咱们快乐队拍球的总数是多少?”女生很快算出:105个。“这一次我宣布:快乐队胜利!”女同学的脸上现出了微笑,男生们却马上反驳:“不公平!不公平!我们是4个人,快乐队是5个人,这样比赛不公平!”“哎呀,看来人数不相等,就没法用比较总数的办法来比较哪组的拍球水平高,这可怎么办呢?”一个胖胖的小男孩站起来伸开双臂,结结巴巴地说:“把这几个数匀乎匀乎,看看得几,就能比较出来了。”“求平均数!”几个孩子脱口喊了出来。在一次又一次的矛盾激化中,在现实生活的需要中,学生请出了“平均数”。可爱的孩子一句“匀乎匀乎”,表明孩子们已经从实际问题的困惑中产生了求平均数的迫切需求。2、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我们怎样求出平均数呢?你能想办法试一试吗?”很快,有同学把大数多的部分匀乎给了小数,使数字平均;有的学生用计算的方法:(17+19+21+23)÷4=20(个)(20+18+15+23+29)÷5=21(个)通过求平均数,比较得出“快乐队”为胜方。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已经求出来了,但探讨并没有就此停止,我继续引导大家:“快乐队拍球的平均数是21,21代表什么?你怎么认识理解21这个数?”孩子此时也发现了问题:“怎么没有一个人拍球的数量是21呀?““是呀,21是谁拍的数量呀?”老师俨然一个大朋友般地与孩子们一起陷入了思考。此时的课堂很安静,老师在耐心地等待着。终于,一个清秀的小女孩站起来说:“21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老师我马上追问:“什么是平均数呀?”生1:“就是把大数多的部分往小数上匀乎匀乎。”生2:“平均数是一个虚的数,比最小的数大一些,比的数小一些,在它们中间。”生3:“平均数不是某一个人具体的拍球数量,它代表的是几个人拍球的平均水平。”此刻,老师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平均数正如你们所说,它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代表一组数的平均值。你们的学习精神和理解能力真让我佩服!”在老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在孩子们的亲身感受中,他们用自己稚嫩的语言道出了他们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虽然这只是初步的,但却是非常有价值的。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少儿歌手比赛(出示题目)你知道1号歌手的实际得分是多少吗?同学们经过计算得出:(93+98+95+83+92+96+94+)÷7=93(分)。此时电脑上出现1号歌手的实际得分是94分。师:“咦?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小朋友们计算1号歌手的得分是93分,而电脑给出的却是94分呢?是我们错了,还是电脑错了?”教师里一片寂静。突然,一个小朋友大声说:“是我们错了!我们看歌手比赛的时候,还要去掉一个分和一个最低分呢?”师:“噢!想起来了,是这样的。”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到了症结所在。同学们马上自觉地又伏案计算,去掉一个分98分,去掉一个最低分83分,(93+95+92+96+94)÷5=94(分)。电脑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一个生活实例的巧妙运用,使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在生活中不能死套公式,知识的运用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一段时间的沉默,留给孩子的是一片思考的空间。等待是一种艺术,空白也是一种艺术,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善于等待,恰到好处地运用等待艺术。四、总结评价,布置作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遗憾?你认为应该给自己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第二篇】学习内容:教材43页例2,练习十一第4、5题学习目标:1、能熟练地求平均数2、会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3、知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学习重点:根据平均数简单地分析问题学习难点:比较平均数,得出新的信息学习准备:统计图、记录卡、小黑板学习流程:一、导入什么是平均数,怎样求平均数?二、学习交流1、课件出示例2图片(1)从图片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2)哪个队要高一些?(3)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高一些?点拨:观察事物不能光靠眼睛看,还要科学地算一算2、出示欢乐队和开心队身高记录表说一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小组内算一算两个队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自己的算法(148+142+139+141+140)5=_____5=_____(厘米)(144+146+142+145+143)5=_____5=_____(厘米)3、比一比通过计算的结果看出()了要高一些点拨: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4、出示练习十一第4题(1)从统计图上你知道了什么?(2)哪种饼干第一季度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3)计算平均数,比一比5、猜测(1)哪种饼干销量越来越大?(2)分析原因。6、从统计图中你还得到什么信息?三、展现提升1、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2、交流算法。3、提问、补充。四、达标测评练习十一第5题五、总结归纳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通过求平均数,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新的信息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第三篇】教学内容:练习十一1—3题,教材42页例1教学目标:1、掌握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2、知道移多补少求平均数的方法3、会根据数据列出算式求平均数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平均数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统计表教学流程:一、导入拿8枝铅笔,指4名同学,要平均分怎样分?每人2枝,每人手中一样多,叫平均分。2是平均数二、学习交流1、出示例1、小红、小兰、小亮、小明收集矿泉水瓶统计图(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他们四人怎样分才能一样多?(3)平均分后是多少个?2、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1)指名展示(2)这种方法叫什么?点拨:移多补少3、要求平均数,还可以怎样想?(1)要把4人收集的矿泉水瓶平均分成4份,必须先求出什么?14+12+11+15=(2)平均分成4份,怎么办?52÷4=4、归纳要求平均数,可以先求出()数,再平均分几份5、算一算你们小组的平均身高,交流展示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6、算出各小组的平均体重,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三、交流展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说清求平均数的方法和过程四、达标测评1、练习十一第2题(1)什么是最高温度?什么是最低温度(2)你知道了哪些信息?(3)填写统计表:本周温度记录(4)计算出一周平均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5)说说你是怎么算的?2、测量小组跳远成绩,求平均数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第四篇】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六册教科书第9294页。平均数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特征量。求平均数是分析数据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用到,如平均成绩、平均身高、平均产量、平均速度等。这样的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既可以反映出一组数量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量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能力的基础上教学比较简单的求平均数问题。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统计与平均数》的教学,是把已学的统计知识和认识平均数结合起来,学会求平均数的基本方法:移多补少。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求平均数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多种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平均数意义的多角度理解和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求平均数一般方法的掌握。教学目标: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会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1.呈现套圈情境。多媒体演示套圈比赛场景。谈话:这是三(1)班第一小队正在进行的套圈比赛,一队是男生,另一队是女生。比赛规则是每人套15个圈,比一比哪一队套得准。下面就请同学们给他们做裁判,好不好?2.收集整理数据。多媒体依次演示4个男生和5个女生套圈比赛情况,最后将每个选手卡通像与其套圈结果定格组合成一个画面。要求学生根据男、女生套圈成绩,小组合作利用小方块完成统计图(每小组中男生合作完成男生队成绩的统计,女生合作完成女生队成绩的统计)。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第五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理解平均数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2、引入“平均数”二、学习计算平均数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6、小结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最高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说说理由吗?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三、巩固训练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四、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
本文标题: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精选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079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