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请看!你能找出几张脸?第十一讲非语言沟通•既可以融洽关系也可以疏远关系握手的技巧?•手掌略微向一侧倾斜,大拇指朝上;•力度适中;•体位前倾;•脸带微笑;•目光注视;•思绪跟上。学习目的•1.了解非语言沟通的定义;•2.明确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关系;•3.认识非语言沟通的作用;•4.增强非语言沟通的意识;•5.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11.1非语言沟通的定义和特征1.非语言沟通的定义•非语言沟通(NonverbalCommunication)是指人们在沟通过程中,不采用语言作为表达意见的工具,而运用其他非语言的方式传递信息;•包括身体语言(Bodylanguage)、副语言(Paralanguage)、人际距离、时间行为等。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涉及面对面沟通中的诸多方面,在实际沟通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比通过语言表达的信息更为重要。•WHY?3V信息分布•视觉(Visual)•声音(Vocal)•语言(Verbal)55%视觉38%声音7%语言信息含量分布图“无声胜有声”2.非语言沟通的特征•(1)非语言沟通是较模糊的:•非语言沟通所传达的信息,和语言沟通相比可能是模糊不清的;•(2)非语言沟通是连续不断的:•人们的非语言行为,是连续不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的;•(3)非语言沟通是多重管道、途径同时进行的;•(4)和语言沟通相比,人们比较相信非语言沟通所传递的信息,据研究发现:当他人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不一致时,人们比较相信非语言沟通所传递的信息。3.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关系•(1)重复(Repeating):非语言的行为能够重复语言的信息,如:谈到某个方向时,伴随手指方向;•(2)矛盾(Contradicting):非语言沟通有时可能与语言信息产生矛盾或不相同;•也就是所谓的“言行不一致”,如:•当某人在与他人的争吵中处于劣势时,嘴里却颤抖地说道:•“我怕他?笑话!”;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的关系•(3)代替(Substituting):非语言沟通可以进一步取代语言沟通;•也就是说,互动的双方有时候并不需要通过言语,只要透过一些肢体动作,便能将信息传送给对方.如:•面见上司后垂头丧气;•(4)强调(Accenting):通过非语言信息,语言信息得到强化、补充,如:•经理称赞说“你干得不错”的同时,拍一下你的肩膀。4.非语言沟通的功能语言与非语言沟通是相互关连(Interrelated),而不是各自独立的(Independent)。在人际沟通中,人们的内心活动变化会在手势和身体等语言中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通过身体等暗示透露出来的非语言信息主要有四种:非语言沟通的主要功能•态度信息:可生动地反映信息传播者对他人的态度;•心理信息:可以有效地提供确切的个人心理状态的信息,如是否自信、自信程度、是否靠得住、积极还是消极的心理;•情绪信息:能够非常准确地传递特定的情感信息,如情绪的变化、紧张程度等;•相关信息:揭示其他许多重要的相关信息,如个人偏好、权力地位及情绪变化等;※“皮诺曹鼻子效应”与测谎仪11.2非语言沟通的途径•身体语言–眼神注视–脸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姿势–触摸行为•副语言•人际距离•时间行为•其他(一)身体语言(BodyLanguage)•身体语言是指透过我们的眼神注视、脸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姿势、以及触摸等行为传达的讯息。•身体语言主要包括:眼神注视、脸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姿势、触摸行为等。1.眼神注视(Gaze)透过眼神注视的方向(direction)与时间长短(duration),可以传达各种不同的信息。眼神注视具有五种功能:(1)提供信息(ProvidingInformation):眼神注视可以提供喜欢、注意程度(Attentiveness)、或互动者的地位差异(StatusDifferences)等信息;(2)规范互动(RegulatingInteraction):它能够规范双方的互动。当我们不愿受到他人打扰时,我们会尽量避免与对方的眼光接触;当我们想和他人建立关系时,则可能会看著对方。眼神注视(gaze)(3)表达亲密(ExpressingIntimacy):即表达彼此的亲密感。Rubin(1970)发现在爱情量表上得分较高的情侣,相较於那些得分较低的情侣,他们彼此注视的时间较长。(4)执行控制(ExercisingControl):当高地位者想要显示他们的权力(Power)、控制他人的行为、或说服他人时,他们在讲话时注视别人的次数会增加,称之为视觉支配行为(VisualDominanceBehavior)。眼神注视(gaze)(5)促进任务的达成•促进任务的达成(FacilitatingTaskAccomplishment):•在无法进行语言沟通、两人距离太远、或者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场合、不适合用语言沟通时,眼神注视可以协助我们达成任务,如:•使个眼色等。眼神注视(gaze)眼神注视(gaze)•除了眼神之外,瞳孔(Pupil)的大小也能表达个人感兴趣、或情绪唤起(EmotionalArousal)的程度。2.脸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1)原始的情感表现•脸部表情的主要功能,在於传达个人的情绪状态,特别是快乐(Happiness)、惊喜(Surprise)、恐惧(Fear)、生气(Anger)和嫌恶(Disgust)等几种情绪。•这些情绪是人们与生俱来(Innate)、不需学习,便能表达的情绪,称之为原始的情感表现(PrimaryAffectDisplay)。身体语言脸部表情(FacialExpression)•(2)后天学习的影响:后天的学习,如以下因素,也会影响人们情绪表达的方式和能力。①文化差异;②不同的情境因素也会促进或抑制人们情绪的表达;③个人表达情感的能力,会随其社会化历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身体语言3.肢体动作和姿势(BodyMovementandGesture)一般来说,肢体动作可以分为五大类:(1)象征行为(Emblems):象征行为是将语言字句直接翻译为非语言动作,常用来辅助语言的不足。因此,进行象征行为的沟通时,人们必须具有某些共同的背景或基础,否则很可能无法了解彼此的意思,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解。(2)说明行为说明行为(Illustrators):说明行为是伴随著语言一起出现,用来重复、加强、或补充语言信息的非语言动作。说明行为与象征行为最大的不同:在於象征行为可以单独出现,具有特定的意义:但是说明行为则需要伴随语言出现,才能传递清楚的信息。肢体动作和姿势(3)情感表现(AffectDisplay):除了脸部表情能够传送有关情绪的信息之外,我们的肢体动作,也能表达个人的情绪状态。肢体动作和姿势•(4)规范行为(Regulators):•规范行为指的是那些能够监控(Monitoring)、维持、或影响他人说话的非语言行为。肢体动作和姿势(5)改编行为(Adapters):改编行为是人们在私底下(Private)表现的行为,主要用来满足个人的某种需求。肢体动作和姿势(BodyMovementandGesture)除以上之外,肢体动作和姿势,还能够显示互动双方关系的性质,或传达彼此吸引的程度。下一节《行为语言认知》再具体介绍这个肢体动作和姿势。4.触摸行为触摸行为可以分为四类,每一类都有不同的意义:(1)功能性—专门性触摸(Functional-ProfessionalTouch):主要是为了达成某种任务而采取的触摸行为,可能不带有任何情感的色彩;(2)友谊—温暖触摸(Friendship-warmthTouch)及爱情—亲密触摸(Love-intimacyTouch):此种触摸能够传达彼此的关心、喜欢、或好感;身体语言触摸行为(3)性唤起触摸(Sexual-arousalTouch):情侣或夫妻之间可能出现较为亲昵的动作,引发彼此的性欲求,这类的触摸行为则属性唤起触摸。(4)社交—礼貌性触摸(Social-politeTouch):例如刚认识的朋友见面时,彼此握手,短暂寒暄等。触摸的正确运用•适当的触摸以建立良好的关系;•触摸手背、前臂或上背;•触摸的平等性;•注意文化差异。身体语言(二)副语言(ParaLanguage)•指我们说话的方式,包括:•说话的频率、声调、音高、音量、重音等。副语言(ParaLanguage)1.频率:研究人员研究了人们每分钟120--261个字之间的说话频率。他们发现,当说话者使用较快的频率时,他被视为更有能力。2.声调:声调指的是一组词的升降调,表示该句子是问句还是陈述句。说明讲话者是否具有自信心;表示一个声音是否很郑重或含讽刺意味。副语言(ParaLanguage)•3.音高:音高指声音的高低。•音高可以决定一种声音听起来是否悦耳。•如果人演说的声音较低,可能被认为是没有把握、害羞;•如果声音高一点,并能够抑扬顿挫就更能引起听众的注意。副语言3.音量:信息的含义可能受到音量的影响,即说得响亮的程度。4.声音补白:声音补白是在搜寻要用的词时,用于填充句子或做掩饰的声音。像“嗯、啊、呀”以及“你知道”这样的短语,都是表明暂时停顿以及搜寻正确词语的非语言方式。副语言•5.重音:指句子中要强调的一个词或一组词。如:•我会给你涨工资—•别的主管是不会的或我才有权决定你的工资的涨落;•我会给你涨工资—•它并不是你挣的或好吧,你赢了,我并不同意,只是答应你从而摆脱你罢了或我也是刚刚才决定给你涨工资的;•我会给你涨工资的——•本部门没有其他任何人得到了这种待遇;•我会给你涨工资——•你就不再可能得到提职或其他想要的东西了;•我会给你涨工资——•这是你应该得到的。副语言(ParaLanguage)6.质量:声音的总体质量是由所有其他声音特点构成的,即速度、回音、节奏和发音等。研究人员发现,声音有吸引力的人被视为更有权力、能力和更为诚实。然而,声音不成熟的人可能被认为能力差和权力小,但更诚实和热情。副语言的策略(1)声调的变化:不同的声调给人感受不同;(2)音高的印象:高(紧张、缺乏自信、情绪化);低(让人感觉稳重老练);副语言的策略(3)语速的选择:适当地放慢语速可以给人认真、权威和思考周密的良好印象;适时加快语速给人以充满热忱与活力的印象;(4)音量需适中:声音太大—粗鲁或没礼貌,令人不适;声音太小—害羞、内向、缺乏自信。非语言沟通的几种途径(三)人际距离(InterpersonalDistances)•谈话时,互动双方所维持的距离,可以反应两人的关系。•Hall(1959,1966)经过长期的观察之後,将人际距离区分为四个区域:•亲密距离(IntimateDistance)•个人距离(PersonalDistance)•社会距离(SocialDistance)•公众距离(PublicDistance)人际距离•1.亲密距离:亲密距离的范围大概是0到0.5米左右,适用对象为父母、夫妻、恋人或知心朋友等。•此时,人们会采取一些行为,以增加彼此的心理距离,减少心理的不适。但在一些特殊情境中,比方电影院、公共汽车或电梯中,人们的空间距离也十分接近,这时,会怎么办?2.个人距离•个人距离大约是0.5米到1.25米之间。•在这个区域内,个人仍能清楚看到对方的外貌,但可能已经无法察觉对方的气味或体温。•适用于酒会、交际过程中与他人接触时的距离;人际距离人际距离3.社会距离:社会距离大概是在1.25米到3.5米之间。属於个人与他人进行一些交易、或社会互动的距离。适用于商业和咨询活动。4.公众距离公众距离的范围,在3.5米到7.5米之间。在这个区域内,人们互动的机会相当有限,也较难进行双向沟通。人际距离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地位的影响:两人之间地位差距拉大时,他们之间的沟通距离也会随之增大,地位低下的人意识到需要与地位高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个性的因素:性格外向的人与他人交往时能够保持较近的距离;•自信心强的人沟通距离也较近;•人与人之间的熟知程度:总希望与自己熟悉的同伴或好朋友保持较近的距离,尽量远离陌生人。人际距离影响人际距离的因素•互动双方的
本文标题:第十一章非语言沟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17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