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管理学Management第十二讲激励原理回顾:沟通及其技巧沟通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技能。沟通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他人的理解与支持,在沟通过程中,行为主体的个体行为对沟通具有重大的影响。为了改善人际沟通,我们应该在说和听方面掌握相应的技巧、遵循一定的原则,而真诚和尊重是做好沟通的关键。前言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组织的生命力来自于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热忱。如何激发和鼓励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管理者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本讲内容一、行为、动机与激励的关系二、激励机制与原则三、激励理论与方法一、行为、动机与激励案例分析张华为什么沉迷于游戏?为什么缺乏学习积极性?为什么没有学习的兴趣人性模式行为理论关于人的学说动机理论激励理论人的本质(人是什么)行为产生(人为何愿意做某事)行为控制(如何使人做某事)人性动力机制激励机制每一个管理者,心中都有一个关于人是怎么样的人的模式,并按照这一模式对下属采取相应的激励方法。关于人性的认识复杂人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人是动物,具有动物有本能•情欲、学习能力、求生本能•人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人是不同的,人是会变的,因此,人是复杂的。•每一个人由于受社会教育的程度的不同和不断地接受着社会的教育,因此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人是社会人,其行为受到社会群体规范的制约。•每个个体都受法律规章和伦理道德的制约。•人是高度理性的,其行为依据其理性思考。•生性好争且很自私,力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满足。从案例中看,张华作为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特性表现在哪几方面?动机理论人之所以会采取某种特定的行为是由其动机所决定的一个人愿不愿意从事某项工作,干劲是大还是小,全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进行这项工作的动机及动机的强弱。动机是鼓励和引导一个人为实现某一目标而行动的内在力量。行为个人目标动机外在刺激行动条件内在需求个人能力结果感知行为产生的原因动机的形成过程未知内容的新需求紧张不安知道内容意愿知道途径意向外界现实机会动机二、激励机制和原则未满足的需求动机激励手段行为行为结果组织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实现程度奖惩授权等规章制度宣传知觉培训能力价值观教育改变激励手段和方法产生新的需求激励基本原则激励的手段必须针对被激励者的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而且要随着被激励者需求的变化而变化。通过合理分配任务、培训和授权等手段,创造条件使被激励者能够采取相应的行为,并通过明确目标要求引导和规章规范其行为。根据被激励者的行为结果有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给予公平的奖惩,而且奖惩的内容必须能够影响被激励者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愿意做——能够做且做好——继续做正确的事内容型激励理论——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针对案例中的张华,根据上述激励原则,总体上应该怎么做?三、激励理论与方法激励理论着重点代表理论内容型从研究需求入手,着重探讨什么东西能使一个人采取某种行为需求层次理论成就激励论双因素理论行为改造型从行为控制着手,着重探讨如何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过程型研究一个人被打动的过程,着重研究行为产生、发展、改变和结束的过程期望理论公平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提出来的。基本内容: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1)生理需要。指维持人类自身生命的基本需要。2)安全需要。指人们希望避免人身危险和不受丧失职业、财物等威胁方面的需要。3)社交需要。希望与别人交往,避免孤独,与同事和睦相处、关系融洽的欲望。4)尊重的需要。人们追求受到尊重,包括自尊与受人尊重两个方面。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实现自我理想和抱负的欲望。这种需要突出表现为工作胜任感、成就感和对理想的不断追求。这一层次的需要是无止境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分等分层的,呈阶梯式逐级上升需要的存在是促使人产生某种行为的基础当某种需要得到满足以后,这种需求也就失去了对行为的唤起作用需求相对强度心理发展水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在案例中,张华有哪些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管理学意义:1)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2)找出受时代、环境及个人条件差异影响的优势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影响张华学习积极性的因素--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学习动机需要层次自身对知识的渴求为就业提供成绩基础适应学校的学习大环境寻求他人的认同和尊重证明自我价值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双因素论是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来的。基本内容:该理论将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的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分成两类:a.保健因素:属于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不具备时──会产生不满,从而影响工作;具备时──只是消除了不满,不会产生很大的激励。来自:工作以外(环境)b.激励因素:属于和工作本身相关的因素,包括: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战性、工作中得到的认可与赞美、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才与晋升的机会等。不具备时──不会引起不满;具备时──会对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很大的工作积极性,产生很大的激励。来自:工作本身。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则是没有不满意。激励因素是以人对工作本身的要求为核心的只有激励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光干活无报酬不满意(无保健因素)工作有报酬没有不满意(有保健因素)不表扬不授权没有满意(无激励因素)给予赞赏、发展的机会满意(有激励因素)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对管理实践的意义(启示)----人的积极性主要受激励因素影响。1)善于区分管理实践中存在的两类因素。2)管理者应动用各种手段,例如,调整工作的分工,宣传工作的意义,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实行工作内容丰富化等来增加员工对工作的兴趣,千方百计地使员工满意自己的工作。3)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时期、不同阶层、不同组织,乃至每个人,最敏感的激励因素是各不相同的,应灵活地加以确定。根据双因素理论,如何解释案例中张华的行为?弗洛姆:期望理论人是理性的人,对于生活与事业的发展,他们有既定的信仰和基本的预测;一个人决定采取何种行为与这种行为能够带来什么、结果对他来说是否重要有关。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这件事我能做吗?做得好能得到什么?我重视这个报酬吗?第二级结果第一级结果努力业绩报酬期望员工相信通过努力能完成任务手段员工相信好的业绩会给他带来报酬效价员工相信这报酬是他所需要的根据期望理论,如何解释案例中张华的行为?----理论&案例期望理论: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大二刚开始时:因为认为学到的东西没有用,所以V0,M0如今,因为自身能力不足,力不从心,E0,M0游戏一方面满足了他的成就需要,一方面不断升级使他越发得心应手,所以V1,E1,所以M1亚当斯:公平理论人是社会人,一个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根据对投入产出的比较结果,决定今后的行为。比较过程当事人AO—I当事人BO—IOO——IAIBOO——IAIBOO—=—IAIBOO——IAIB不公平公平不公平减少贡献或要求增加报酬工作满意行为继续增加贡献要求减少报酬式中:O(Outcome)=报酬:工资、奖金、津贴、晋升、荣誉、地位等I(Input)=贡献:工作数量与质量、技术水平、努力程度等根据公平理论,如何解释案例中张华的行为?斯金纳:强化理论人具有学习能力,通过改变其所处的环境,可以保持和加强积极的行为,减少或消除消极行为,把消极行为转化为积极行为。几种行为改造策略:正强化:对正确的行为及时加以肯定或奖励。负强化:通过人们不希望的结果的结束,而使行为得以强化。不强化:对某种行为不采取任何措施,既不奖励也不惩罚。惩罚:对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或处分。综合策略:指对某人的不同行为采取一种以上的策略。根据强化理论,如何解释案例中张华的行为?基本激励方法工作激励:通过设计合理的工作内容,分配恰当的工作来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成果奖励:在正确评估员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给予其合理的奖惩,以保持员工行为的良性循环;培养教育:通过思想、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从而增强员工的进取精神和工作能力。案例分析总结总结管理者是通过他人的工作实现工作目标的,因此,激励人是其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激励人的积极性的基础在于了解被激励者的内在需求。使外在的激励手段与被激励者的内在需求相结合是激励的要旨。案例分析:为什么又没有做好?王利华是大三学生,一年前与几个同学在学校创办了创业者社团。由于适逢社会掀起创业热,社团规模得以不断扩大。但是,由于社团在运作和管理方面主要是凭经验,所以在社团活动的开展方面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成员的士气,社团发展有走下坡路的趋势。为此,王利华和几个负责人商量在今年一定要搞好几次活动以振士气。经过王利华的努力,社团终于争取到了校学生工作部举办的创业策划大赛的承办权。这是一次宣传社团的绝佳机会,王利华与社团的几个主要负责人踌躇满志,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地大干一番。经过了一周多的讨论,社团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并上交给校方审核,学工部经过审核,对该活动计划非常满意,并表示一定全力支持社团把活动办好。于是,王利华按照活动计划,组织了社团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落实了各部门任务:实践部负责活动的组织和与各参赛队的联络;外联部负责邀请知名教授和企业家担任大赛评委;宣传部负责海报设计和网络宣传;办公室负责财务预算与支出管理。王利华要求各位部长千方百计调动部属的积极性,全力完成各自部门的任务,并许诺:如果能够圆满完成这次活动,他请在座的各位到庆香楼吃一顿。会上,各部门负责人也士气高昂,纷纷表示一定要搞好这次活动。就在王利华认为一切都已经安排就绪,这一次一定能很好地完成大赛,从而大大地提高社团的影响力时,各种问题开始不断出现:实践部部长是个急性子,办事风风火火,在许多具体的比赛规则还没有通过集体讨论、向学工部汇报的情况下,就擅自拍板将比赛规则发送给了各参赛队;外联部邀请企业家遇到了困难,却一直没有及时向上反映争取支持,导致宣传海报迟迟不能定稿;而办公室,对各个部门花钱根本没加以控制,预算完全成了一张废纸。当王利华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已经到活动计划开始时间。尽管他对具体比赛规则的制定十分不满,但是由于已经对外发布,也只能自己向学工部老师检讨,最终说服了老师就按照这些规则把比赛办下去。企业家请不到预定的数量,就只好减少评委数量,否则宣传海报迟迟不能展出。活动在校方的支持下还是办了下来,但是不少参赛队对于比赛规则提出了异议,最后决赛的评委数量、知名度和宣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支出与预算相比严重不符,而且整个活动由于组织不力延长了近半个月才收尾。在社团活动总结会上,王利华认为这次活动组织不理想是由于实践部擅自确定比赛规则,外联部没有及时汇报情况。至于超支问题,主要是办公室主任没有履行好监管职责。对此,各部门负责人提出了异议。实践部部长认为,社里明确由实践部负责比赛的具体组织,事先又没有说比赛规则需要事先经学工部审批,自己是一心想办好活动,现在却成了“罪魁祸首”;外联部部长也认为社长又没有事先明确什么事情在什么时候要汇报,自己一直在与企业家联系,对方当初也没有明确拒绝,最终对方不能来也不能责怪外联部。办公室主任也觉得很委屈,认为各个部门既不事先申报,又在花销时以自己部门买的东西是比赛用品,办公室就应予以报销,否则影响比赛效果要由办公室承担责任为由要挟,加上原来的计划中也只是列出了大致费用类型,社长也没有具体明确哪些好报、哪些不好报,只说要保证会议的资金使用,自己也自然只能给予报销。王利华想不通:为什么这次活动事先制定了计划,明确了各部门之间的分工,而且大家也确实比较投入,但最终还是出了这么多问题呢?问
本文标题:第十二讲激励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1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