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扶贫工作日记【3篇】
扶贫工作日记【3篇】【前言导读】由网友为您整理收编的“扶贫工作日记【3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我们按照走访要求,到下午5点半,走访了邬庄、张海庄两个自然村的黄思振、杨文杰、杨再堂、张明乐、孟凡民等五户贫困户。每到一户,我们都仔细询问,了解贫困原因、生活状况,核实帮扶政策落实情况,宣传国家扶贫政策,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开展生产脱贫,早日发家致富。第一次走访,我对一些贫困家庭的生活现状,十分忧虑,深感不安。有的家庭无主要劳动力,确确实实单靠自己的力量难以短期内脱贫。比如邬庄黄思振家,全家三口人,老两口都已高龄,儿子47岁了,是个哑吧,还有点痴呆。房子是去年通过政府危房改造翻盖的,屋内摆设陈陋,只是一些家用品。我们到他家时,他老伴正在喂鸡。他老伴说,由于两人年龄大了,还要照看儿子,也不能到外面务工,主要靠种田收入,现在在家养殖一些鸡、鸭等。篇2今天,又一次冒着冬日的暖阳,冰冷的北风,和单位同事去我们扶贫点太村镇安家村川子岭自然村扶贫。今天主要是根据县上安排大走访,并每人要写1000字走访日志。也好静下心来写一些。说实在话,川子岭是我心中太村镇自然条件最差的一个村,几年来,每年都会有几次到这个村走访,审核低保,危房改造,防灾、残疾人,元旦春节慰问,还有两户优抚对象等,每次到那些群众家里走访,都会感受到有些户确实很艰难。川子岭村以前大部分人居住在李家沟,由于受地形所致,残疾人较多,耕地多,随着社会发展,水电不通,交通难,娶媳妇难也开始出现,留守的都是那些年龄大的,常年以农为生的老人和残疾人,文化程度不高,年轻人走向大城市,随着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逐步搬移到现在新村,(现在新村距原居住地李家沟还有五、六里沟坡路),搬到新村群众生活、生产都有很大改善,到今年开春李家沟换住着7户群众,随着今年一次级地震,原有挖掘的土窑洞基本倒塌,随之这些村民也搬离故土(详见本人博客即将消失的旬邑太村李家沟9月6日),现有村民447人,115户。村小但有六七个姓氏,2015年底全村确定精准扶贫户27户,89人。川子岭村现有27户扶贫户现居住生活在附近14个村。明年夏天就有七户贫困户喜搬新居,住进206国道旁太村镇国隆家园小区。希望他们生活越来越好。篇3今天下乡入户来到一组姚俊杰家,家庭3口人,*二人均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且都是腿部残疾。姚俊杰本人身残志坚,有部分劳动能力;其妻子生活能够自理,能够做饭;其儿子今年刚读完职业技术院校,在江苏一家电子厂务工,属因残致贫户。他们一见到我和随行的村干部便很热情地招呼我们,待他们吃完早饭后,便和我拉起了家常,一开始交谈,他们说话还遮遮掩掩,好像有什么顾虑,我意识到这点后,便支走了随行的村干部。这时,他打开了话匣,无拘无束地向我诉说了家中的困难,以前他向村上申请了几次低保,不知什么原因都没有办理成,导致他对村干部产生了逆反心理。在谈到今后的脱贫措施时,他茫然不知所措,只是不停地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像我们这样的残疾人是不会脱贫的。对于他这种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心态,我向他讲解了申请低保的有关政策和程序,并承诺,随后立即向村干部了解相关情况,同时,通过上门关怀心理疏导,鼓励树立起生活信心。在一时的交谈中,我脑海中闪现出几条便于他们家脱贫的计划措施:一、今年新发展劳动量较小的花椒树9亩,争取产业补助,并参加技术培训,嫁接换头无刺花椒,3年内就能见成效。二、鉴于其儿子姚泽今年大专院校毕业已经在外务工,通过电话联系商议,鼓励应征报名入伍。除享受相关入伍有关政策外,军旅生涯锻炼后,个人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争取更好的工作。三、姚俊杰本人身残志坚,是一名泥水匠,帮助他联系附近的建筑农活,应该也有一定的收入。四、对接“八条路径”政策,所有普惠性政策全面落实,该享受的享受、该争取的争取,进行政策叠加保障。临走前,我将这几条脱贫计划向他详细做了解释,他听完我的话后,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不住地说:听了你的话,我有了脱贫的动力,在脱贫的道路上,我绝不拖大伙的后腿。从他家离开时,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涌上心头,虽然他家还未脱贫,我想只要落实这几条帮扶措施,并不间断地上门帮扶,他家脱贫一定能够早日实现。
本文标题:扶贫工作日记【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231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