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辉煌的历程永恒的激励
辉煌的历程永恒的激励---路井中学党支部纪念建党95周年学党史专题报告会2016年5月17日报告人:李积龙一、中国共产党95年的辉煌历程1、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1923)2、革命洪流—国共合作大革命(1924-1927)3、艰苦斗争—井冈山道路(1927-1937)4、共御外侮—抗日战争(1937-1945)5、红旗漫卷—人民解放战争(1945-1949)6、昂扬前进—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7、曲折探索—社建曲折发展(1956-1966)8、严重错误—“文化大革命”(1966-1976)9、大潮奔涌—社建新局面(1976-今)一、中国共产党95年的辉煌历程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1)满清的没落从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口占世界一半到任世界列强任意宰割(八国联军)。※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严重危机,及时、深刻、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警世钟的作用。图中熊代表沙皇俄国,虎代表英国,青蛙代表法国,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肠代表德国。(2)道路的探索资产阶级维新派(君主立宪派)—康有为、梁启超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同盟会)—孙中山、黄兴农民起义派(太平天国、义和团)—洪秀全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魏源但是,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更使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苦闷和彷徨之中。魏源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3)北洋军阀割据辛亥革命促成了旧体制的瓦解和新体制的建立,中国历史因此而越出了改朝换代的旧规。旧的统一已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时期。(4)“五四”运动巴黎和会现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在1919年上半年召开的巴黎“和平会议”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和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遭到拒绝。这个由几个西方列强把持的会议,竟规定德国应将在中国山东获得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会议给予中国的,只是归还八国联军入京时被德国掠去的天文仪器而已。北洋政府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各阶层人民的强烈愤怒。五四运动由此爆发。过程: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掀起爱国风暴,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转入低潮。6月5日,上海工人声援学生举行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进而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革命运动。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派官僚。6月28日,中国没有出席巴黎和会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陈独秀发表《谈政治》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王尽美、李达、李汉俊、董必武、林伯渠等,成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者,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5)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李达、李汉俊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张国焘、刘仁静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董必武、陈潭秋成立武汉共产主义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成立长沙共产主义小组陈公博成立广州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6)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了会议。1921年中共一大会址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中共二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革命洪流—国共合作大革命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起点: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在持续十三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其中,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最具代表性,充分显示出组织起来的工人阶级的力量顶点:1923年2月4日爆发的京汉铁路大罢工经验教训: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没有起码的民主权利,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仅仅依靠罢工或其他合法斗争是不行的。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北洋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爆发,通常称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3年6月确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主要内容:•正确估计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选出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蔡和森、谭平山、毛泽东、罗章龙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为委员长。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内容: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选举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祖涵、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执行委员,约占委员总数的1/4。国民党的“一大”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中山舰事件:1926年3月20日,开始执行反共政策的蒋介石,设计将中山舰调出广州,随后又以该舰未接命令擅自移动为名诬其阴谋暴动,随即下令逮捕该舰长、中共党员李之龙,并展开一系列的清共行动。史称此为“中山舰事件”。蒋介石的立场进一步转到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方面革命形势虽然在迅速发展,但已经埋伏着严重的危机北伐战争时间:1926年至1928年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虽存在矛盾,但基本上是团结的,仍能集中力量共同对敌。意义: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加速了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时间: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捕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意义: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国内政局迅速逆转。除以张作霖为首的北京政府外,蒋介石于4月18日在南京另行成立“国民政府”,以与武汉的国民政府相对立。这就在全国形成了北京、南京和武汉三个政权对峙的局面。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比革命阵营的力量要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二是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主观上:陈独秀等人在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共六大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反围剿”万里长征遵义会议※艰苦斗争—井冈山道路八一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概述: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武装反抗事件背景:中国革命已进入低潮。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南京之间。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清党”。一方面解聘鲍罗廷的顾问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驱逐共产党人。主要领导人:由周恩来、谭平山、叶挺、朱德、刘伯承、贺龙,领导人当中还有第20军的苏联军事顾问库马宁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返回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地点:湖北汉口议程:讨论共产国际代表的报告及《告全党党员书》。瞿秋白报告与相关决议。改组中央政治局。意义:会议彻底清算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选出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这次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党指明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返回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秋收起义返回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确立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不足: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返回王明“左”倾错误经过:•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李立三拟定的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中心城市起义和集中全国红军攻打中心城市的冒险计划,从而使“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9月下旬,由刚从莫斯科回国的周恩来、瞿秋白主持,党在上海召开扩大的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等对革命形势的“左”倾估计。•1931年1月7日,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周恩来等受到严厉指责,批准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纲领。返回红军反“围剿”时间:从1930年10月起,蒋介石集中重兵,向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发动大规模的“围剿”。从1930年底到1931年秋,毛泽东、朱德以灵活的作战方针粉碎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红军反“围剿”第四次“围剿”:1932年夏,国民党当局同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后,立刻调集重兵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在敌人的进攻下,再加上“左”倾领导人的错误指挥,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和湘鄂西根据地的红二军团先后退出原有的根据地,在向西转移。周恩来、朱德从实际情况出发,指挥红一方面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红军反“围剿”第五次“围剿”:•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1934年1月,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瑞金召开。这次全会不顾敌强我弱和第五次反“围剿”的不利形势,宣称中国革命进入到“争取苏维埃中国完全胜利的斗争”阶段,把“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推向顶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多人撤离根据地,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返回万里长征时间:1934~1936年间背景: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胜利意义: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途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中华大地上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甘地区胜利会师,其重大历史意义是不可估量的。返回遵义会议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红军和中国革命的危机而召开的。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
本文标题:辉煌的历程永恒的激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28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