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二年级假如教学设计最新4篇
二年级假如教学设计最新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二年级假如教学设计最新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假如教学设计【第一篇】《假如》教学设计与反思张江聪教材分析《假如》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本课人文性比较强,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诗歌诗句简练而优美,想象丰富,相同的句式和相似的结构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诗歌结束时的省略号带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续写下去的愿望。学情分析低年级孩子对大自然、小动物等充满着无言的爱,在他们内心里世界万物都是美好的象征,真善美是他们的全部。在教学中我也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来理解和感悟诗文。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根据这一基本理念,通过“读—说—思再读”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在学生疑难处适当点拨,从而突破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4.初步认识诗歌的特点,学写诗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9个生字。2、有感情道德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神笔马良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很爱画画,可是买不起笔,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练习画画。一位神仙老爷爷被感动了,就送给他一枝神笔。马良用这枝神笔画了一条鱼,鱼就活了,马良把鱼送给了几天都打不到鱼的渔夫;他画了好多的粮食,让饿肚子的穷人吃上了香喷喷的大米饭。马良用这支神笔帮穷人做了好多好的好事。)听完故事后,你们觉得马良的神笔神在哪儿?生:马良的神笔神在它画什么,什么就能变成真的。师:你认为马良是个怎样的孩子?生:是个善良的孩子。师:你们想不想也有一枝马良这样的神笔呢?生大声答:想。师:有一位小朋友也非常渴望拥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她把自己的心愿写成了一首诗,题目就叫作——《假如》。一起来把课题读一遍吧。生(齐读):23、假如师:请大家带着深情的祝愿再读一遍。(设计意图:通过讲述孩子们较熟悉的神话故事导入,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内容。)二、初读课文1、课文中的小作者,要请大家打开课本认真读课文,看作者有哪一些美好的愿望。边读边画出文中新出现的生字宝宝,自己试着拼一拼,读一读,争取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问题读课文)2、老师要检测你们认读生字宝宝的情况,谁来准确、大声的领读这些生字宝宝?(强调读生字的要求。)3、读的不错放在词语中会读吗?(课件出示词语)良好缩着寻找食物健康操场哭泣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马良的神笔、缩着身子、到遥远的地方去寻食、饿的哭泣、健康的身体、在操场上奔跑。师:哪个同学能站起来读句子?(指名几位学生读)真了不起,掌声送给大家!5、再读课文。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句子放到课文中,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想:小作者想用马良的神笔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那么她都给画了什么?(学生自学,教师指导。)师:谁来说说小作者都给谁画了什么?生:给小树画了红红的太阳。师:还给谁画了什么呢?生:给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生: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师根据学生说的相机板书:太阳、谷粒好腿)(设计意图:在认读生字中鼓励学生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通过两次不同要求的读,对诗歌有了整体感知,接着让学生说清了诗的大意,把感知的课文与课文与听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三、读悟结合,体验情感。师:我们天天生活在快乐与幸福中,但是世界并不是处处都美好,还有许多不幸需要我们去关爱,去帮助。(一)第一小节(1)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思考:我要给小树画一个什么太阳?为什么要画红红的太阳?是啊,冬天寒冷的北风呼呼的刮着,没有太阳的,小树会怎样呢?小树在可怜地说话,课文里用了哪个词告诉我们呀?(轻轻叹息)于是我们的小诗人用马良的神笔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现在有了太阳,小树就不会(再叹息,他们就可以在太阳底下快活地成长了)师引导说,小树好高兴呀。(2)相信小朋友们看到小树快活地成长也一定很高兴,你能不能用高兴地语气自己先来读读看这一小节呀!出示(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不会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自读,指名。他读的怎样?(学生评)师:你都是个爱护小树的好孩子。老师给你个建议,你会读的更好。重读:假如、红红的、快活的,还有注意停顿。你再试一次。师: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的高兴。谁还想试试?师:齐读第一小节(设计意图:以读为主,结合字词理解,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课文,让孩子体会小树没有太阳时,那种寒冷、缩着身子,叹息,叫喊着:“好冷呀,冻死我了,快要被冻死了……”这种情感,运用角色转换的方法,通过有太阳和没太阳的比较,让孩子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二)第二小节1、图片激趣引新知师:现在这棵小树在温暖的阳光照耀下,长成了一棵大树(树的图片),瞧,小鸟一家就住在这棵树上(小鸟图片)。这一天,鸟妈妈一大早就出去寻食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咦?这两只鸟儿怎么都张着大嘴巴呢?师采访学生:小鸟、小鸟你张着大嘴巴在干嘛呀?生1:肚子等饿了。师:哦,等饿了,听出来了。小鸟,小鸟你怎么也张着大嘴巴?生2:我在等妈妈快点回来。师:嗯,等急了。还有哪只小鸟也来说?生3:妈妈到哪去了呢?(1)师:原来是一群在家等妈妈的小鸟啊,等得这么着急、这么伤心。(2)启发思考:当小诗人看到这群可怜的小鸟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生1:如果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那该多好啊!生2:这群小鸟真可怜。生3:要是我有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它们画好多好吃的谷粒。(设计意图: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并创造性的创设了鸟儿等妈妈的情境,一下子拉近了孩子与鸟儿的距离,在练说中、在表达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情境,很自然地体会到了马良迫切想帮助鸟儿的心情。)师:是呀,同学们你们都说到小诗人的心里去了,她是多么地想帮助小鸟,看:(3)师:于是小诗人要给小鸟画什么?生1:画许多好吃的谷粒。(4)师:现在有了这么多的谷粒,有了小诗人的帮助,从此鸟妈妈再也不用……(师引领学生读出下文)情境创设:当小鸟一家在温暖的阳光下,津津有味地吃着谷粒时,它们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注意带上这种感情来读这句话?生1:很高兴。师:那你带上这种心情来读读这一小节吗?生1读。师:是呀,小鸟多开心啊,还有谁也想来读?生2读。师:没有感觉到开心,谁能高兴地读一读?生3读。师:你脸上的笑容,让我感觉到了高兴。我们接下来进行男生、女生(设计意图:指导朗读时,读的形式特别重要。而本节课教师采用范读、引读、分角色读、比赛读、男女生合作读等非常丰富的形式,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读书的实践中,一直保持着高涨的读书热情。)(三)学习第三节诗1、师:同学们,想想看,小诗人还想帮助谁,还想用马良的神笔给谁画什么?请大家自读课文第三节诗,读完后,像学第二小节一样,找出答案。师:同学们画好了吗?我请坐的端正的同学来回答。生: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课件出示: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师:请同学们用上课件上的提示语来说话。生1: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走路,非常伤心。师:哦,伤心的西西。有谁有不同的?生2: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跑步,非常可怜。师:可怜的西西。生3: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走路,非常难过。(2)师:是呀,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不能玩自己想玩的游戏,他是多么的“不幸”。(幻灯红色:不幸)师:正因为这样,小诗人一定要给西西画……(师引导学生读出下文)师:现在小诗人用马良的神笔给他画了一双好腿,如果西西有了双好腿,他可以怎么样?课件出示: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__________,他是多么__________。(指名说)师:请用上课件上的提示语来说。生1: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跑步,他是多么高兴。生2: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跑步,他是多么幸福。生3: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跳绳,他是多么开心。生4: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走路,他是多么兴奋。师:真了不起,你们竟然能用不同的词表达同一种意思。师:开心的西西,幸福的西西,谁能带着这种体会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他再也不会只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小树和飞燕,而是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生1读。生2读。师:我好像看到了西西奔跑的样子。是呀,有了一双好腿,西西是多么开心啊!师:是呀,有了一双好腿,西西是多么幸福啊!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西西幸福的模样读到大家的眼前。全班读。(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了语文味十足的两个句式“西西没有一双好腿,他不能__________,非常__________。”“有了一双好腿,西西可以__________,他是多么__________。”不仅在表达,在积累,更在表达中体验情感。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1、小作者就只有这三个愿望吗?你从哪里看出还有很多愿望来的?引导学生找出文章这六个点是一个标点符号,这标点符号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省略号,请大家大声地喊出它的名字。生:省略号。师:它代表作者还有很多愿望说也说不完,写也写不完,表示还有很最后的六个点。(讲解这六个点的标点符号叫做省略号,认识省略号的作用。)1.教师激情总结: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这种作业设计,使学生带着美好的愿望,带着自己独特的读书体验走出课堂,走向宽阔的心灵牧场。)六、板书设计小树——太阳23假如小鸟——谷粒关爱他人西西——好腿《假如》教学反思《假如》这一课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在开课之前,我们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就问:你如果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一些自己的需求。在课堂上,我提了同一个问题,并大胆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诗歌,当了一回小诗人。这时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一样了,说明他们有了感触,都想给别人带去帮助。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内容,把握好的时机,提供好的方法,学生的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假如教学设计【第二篇】《假如》教学设计年级:二年级教师:郭小英时间:2011年11月4日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寒、袭、击、觅、饿、泣”六个生字,会写“击、叹、泣、粒、腿、幸、哭”7个字。学习积累词语:叹息、哭泣、不幸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小节。理解课文内容。3.学会仿写小诗。过程与
本文标题:二年级假如教学设计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391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