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一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词语超市中积累词语2、写字板中积累六个字,把字写得美观、整洁。3、猜字谜中让学生趣味识字4、练习用四个“有的”说话、写话。二、教学过程(一)词语超市1、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大家来到语文园地,里面有许多游览区,咱们先到“词语超市”这个游戏去看看吧。2、学生认读12个词语,先读一读,仔细观察,发现什么秘密?3、学生边的边观察,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4、师生共同交流,先读词,再说说自己的发现。5、你还能说出哪些这样这样ABB式的词语呢?6、练习用“ABB的什么”说词语,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二)写字板1、谈话激趣:咱们告别“词语超市”,又来到“写字板”游览区,请你认一认这些生字。2、学生认读6个生字,读准字音。3、给这6个生字组词。4、指导学生书空写字。5、教师范写,学生观察。6、学生写,教师指导。7、展评学生的写字板。(三)猜字谜1、谈话激趣2、游戏:猜迷闯关3、自由猜字谜(四)读读填填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五)作业1、积累词语2、猜字谜,编字谜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悟诗的意境,体会夏天雨后游玩嬉戏的欢快心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语文生活中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兴趣,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说自己未来选择的职业,并能说清楚原因并写下来。教具准备:《雨后》课件教学过程:一、阅读欣赏《雨后》(一)谈话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你们觉得下雨后2、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的感觉吗?3、说一说她为我们描述了怎样的的一幅雨后欢快的场景,(板书课题)(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课件,课文录音及相应的画面。2、让学生自由地阅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自己利用一切办法解决不认识的字。3、指名朗读课文,学生评价。(三)细读领悟,深入感悟。1、学习第一小节。(1)雨后的广场是怎样的情景呢?(2)雨后,有一群孩子正在欢快地玩乐,我们应该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2、细读二、三、四小节(1)这首诗歌描写了哪些人物?(2)妹妹长得什么样?(3)指导学生体会小哥哥和小妹妹的心情,用欢快、高兴的语调,读出小孩的任性与调皮。(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五)齐读课文。二、语文生活—我的未来1、导入: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盼望自己快快长大,心目中都有自己喜欢的职业,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呢?请小朋友想一想。2、训练学生说话。我喜欢的职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组合作交流。4、师生共同交流,学生说,教师说,教师评,学生评。5、把自己说的写出来。6、展示作品。三、作业四、板书设计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学会“梦”、“而”、“瓦”、“住”、“这”、“治”、“伟”、“科”8个字,会认14个二类字,掌握其用法。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童年是在问号中慢慢长大。教学重点:书写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童年是在问号中慢慢长大。教学具准备:课件。一、复习巩固,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二、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导朗读。师:同学们,我们的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那么,我们的童年还是什么呢?师:出示灯片。(谁来给同学们读一读?)师:写得真美!谁还能美美地再读一读?好,我们就像他这样美美地读一读。(齐读)师:同学们你们想一想:童年为什么还是一串长长的问号呢?师:童年是充满问号的时期,你们的小脑瓜里装满了一串又一串的问号。有三个人,他们的童年也有很多的问号,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他们童年的问号都是什么,好吗?(书56页)三、自学2――4自然段师: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并回答以下问题:(读题)1、书中都写了谁?他们都提什么问题?(指导朗读)这三个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2人、全班练读、分角色读。2、你能回答他们的问题吗?(灯片三个人的成就)(1)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2)瓦特发明了“蒸汽机”。(3)李时珍写下《本草纲目》。3、文中这些小主人公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呢?四、学习第五段师小结:正是因为他们细心观察、善于提问(灯片),最后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我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灯片)五、主题学习师:同学们不光是牛顿、瓦特、李时珍,还有许许多多的科3学家,他们的童年也都是在一串串问号中慢慢长大的。师:请同学们打开主题阅读课本,带着这个问题(出示灯片),默读《达尔文的故事》和《苹果落地》两个小故事。读后与同桌交流的体会。师:你的“问号”是什么?六、教师小结:师:同学们只要你们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善于提问,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会有所成就!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三篇】教学目标:1、认识17个字,认识新偏旁“食字旁”和新笔画“竖折撇”,写好生字“饥”、“饿”和“传”。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3、了解问号的作用,能读出疑问句的语气。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愿望。教学重点:1、认识17个字,认识新偏旁“食字旁”和新笔画“竖折撇”,写好生字“饥”、“饿”和“传”。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法布尔对生物的好奇心,产生探索自然的愿望。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上课伊始,出示我班学生的照片。看,这两位同学,神情专注地在干什么呢?哦,原来是在观察蚂蚁。看!他们在捉蛐蛐。多有意思啊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在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从而揭示课题。二、初读课文,关注字词。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全文,在此基础上同桌互查、互助读课文。接着,分组反馈字词的掌握情况。第一组:读准字音,明白词义。第二组:词语搭配,积累词语。读准词语,再想一想这些词语谁和谁是好朋友,快让他们拉起手来。再读一读,引导学生积累词语。三、进入情境,朗读课文。(一)创设情境,走进法布尔生活的美丽山村。第一步:引导学生轻声、自由读第1自然段。第二步: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听读想象画面。第三步: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写作顺序,尝试背诵。首先,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通过巧妙地改变字体颜色,引导学生发现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课件出示先写到法布尔出生在一个小山村,接着写村里的小溪,再写溪边的植物。正因为有前两句描写的这种环境,第三句写到这里有许多小动物,唤起了法布尔的好奇心。继而引导学生发现:该段写到的几种动物也有一定的顺序呢!接着,给出提示,尝试背诵。(二)读故事,感受法布尔的好奇心与恒心。我想通过语言描述,播放声音资料的方法,引导学生先进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再去读故事。一天傍晚,一阵阵低微的嘎吱嘎吱声,从丛林中传来。听!(播放纺织娘的叫声)这声音引起了法布尔的好奇心。第一步:引导学生自读、思考。听到这声音,法布尔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第二步:细读文本,指导朗读。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体会法布尔强烈的好奇心,读好问句。在学生自读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角色体验的方法,读好问句。如果你就是充满好奇心的法布尔,听到这声音你会怎样想的呢?试着读一读。第二层:展开想象,体会法布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法布尔到丛林中去了几次?你是从哪读出来的?从文字中学生难于体会法布尔这种持之以恒是非常可贵的。因此我抓住文章空白点引发学生想象。法布尔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失败,再探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最后,联系上下文,体会法布尔勇于探索,“不灰心”。引导学生读句子。(三)了解法布尔的成就,产生敬仰之情。1、齐读最后一段,了解法布尔的成就。2、简要介绍法布尔,提升情感。法布尔,用一生的经历去研究昆虫,并专为这些“小虫子”写出厚厚的一本书《昆虫记》。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是世界的科普文学作品。直到百年之后的今天,仍被人们认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世佳作。简要介绍法布尔,增强学生对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的敬仰之情。同时介绍法布尔的著作《昆虫记》,推荐给学生阅读。最后,带着这种崇敬之情,回归整体,朗读全文。四、书写生字,认识新偏旁和笔画。(饥、饿、传)(一)认识“食字旁”。借助学过的认读字,识记新偏旁。“饿”和“饱”是我们一年级学过的两个认读字。它们又是一组反义词,请你结合两字的意思,想想:“食字旁”表示什么?(二)书写生字。1、观察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饥、饿、传)。这三个字同为左窄右宽;并回忆书写规则:左右结构的字,左旁右侧齐一线。2、重点指导书写“传”字。(1)书空新笔画“竖折撇”(2)认真观察:写好这个字需注意什么?(3)教师板书示范(4)学生描红并独立书写一遍。(5)反馈评改。五、作业1、继续练习朗读课文。2、想象画面背诵第1自然段,争取做到有语气。板书设计:法布尔小时候的故事好奇心坚持成功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第四篇】《我要的是葫芦》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的1篇讲读课文,属寓言性质。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是深爱孩子们喜爱的1篇课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一至三年级“要培养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要词语的意思,并能在阅读中不断积累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作了如下的几点思考:一、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能读书的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者应始终把语言的学习、体会、感悟作为重点,注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且能结合各自生活的实际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而对语言感受的最重要手段就是“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可见“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多读可以训练学生的语感,多读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表象。可谓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何乐而不为呢?但这所谓的“读”必须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匠心设计下,有针对性去阅读。是为着更深层次的理解课文,更深层次的感受语言而选择的途径。在《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让孩子们养成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从而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找准一个切入点——以题导文每篇课文的教学都有一个切入点。找准了切入点,将会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这切入点犹如是照相摄影时寻求的角度,又如高明的服装设计师在衣料上最关键的一剪。教学《我要的是葫芦》一课,我从课题入手:“我要的是葫芦,言外之意是我不要叶子”。顺机启发学生用“我要的是,而不是”句式说话。因为切入点选得准,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纷纷提出:那个人结果得到了葫芦吗?那个人为什么得不到葫芦?甚至有的学生还提出了颇有深度的问题——“蚜虫吃的是叶子,可落下的为什么是葫芦?”三、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在教学中抓了芝麻而丢了西瓜,《我要的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抓住一条线:“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明确了这么一条线,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分散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当学生学完第一自然段时,通过看图——学文——品文,引导得出:因为叶子长得好,所以葫芦才长得可爱。从而为后文的学习打下铺垫。当学生学完3、4自然段
本文标题: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404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