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4篇
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平均分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信息窗1(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P50—53)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数的分成及相同加数相加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则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森林聚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来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并为后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打下基础。课程标准: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表内乘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经历从“任意分”到“平均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2.让学生在喜欢的操作活动中,通过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等形式,能根据要求把一些具体物品“平均分”,并知道每一份是多少。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交流分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会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构平均分的语言模型。教具学具准备圆片、熊猫图片、猴子图片、练习题卡.学生每人20个圆片学习方式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评价任务设计:1、通过活动一,完成让学生深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的目标;2、通过活动二,完成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两种方法的目标;完成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的目标。3、通过练习题一、二、三,四,检测目标二、三的达成情况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师:同学们,秋天到了,秋天的大森林可美了!想不想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一看啊?生:想!师: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师:哎,这些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正在召开丰收庆祝会呢。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庆祝会上都来了那些小动物?生:小熊猫、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师:说得真好!今年的聚会它们都带来了哪些食物?各有多少呢?生: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师:你知道的真多啊!设计意图;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学数学,符合教材编写意图,且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1).引出问题师:假如你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看到这么多好吃的,心情会怎么样?生:很开心!师:(一脸疑惑):可是,两只熊猫却盯着6个竹笋,它们在想什么呢?生:怎样分竹笋呢?师:是啊,这6个竹笋该怎么分哪?能帮帮它们吗?(课件出示:怎样分竹笋呢?)(2).认识平均分。师:大家看,这是两只熊猫。我用6个圆片代替6个竹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两只熊猫图片。)师:可以怎样分呢?生1:每只分3个竹笋。师:哦,刚才这位小朋友给第一只熊猫分3个,给第二只熊猫也分3个。(边说边在黑板上两只熊猫下面各摆出3个圆片。)师:除了有这种分法以外,还可以怎么分呢?生2:还可以给第一只熊猫分1个,给第二只熊猫分5个。怎样分竹笋呢?师:(把圆片摆成1个和5个)是这样吗?(师板书:15)师:还可以怎么分?生4:给第一只熊猫分2个,给第二只熊猫分4个。(师板书24)师:(把圆片摆成2个和4个)是这样吗?师:在这些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最公平,是哪一种?生:3和3!师:(把圆片调回3和3个)为什么说它最公平?生:因为两只熊猫吃到一样的3个竹笋。师:同意吗?生:同意!师:哦,只有这样分第一只熊猫分到3个竹笋,第二只熊猫也分到3个,(边说边用粉笔把3和3圈起来。)它们分到的竹笋同样多,所以这种分法最公平。师:(指着竹笋)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作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生:就是两个一般多的就叫平均分。同位互说。师:“两个一般多”就是我们说的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师:(指黑板)这几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不是。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份不一样多。师:因为每份不一样多,所以它们不是平均分。(教师把其他分法擦去。)(3).规范语言师:(指竹笋图)再看这种分法,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几只熊猫?生:2只。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课件出示:平均分给2只熊猫)师:每只熊猫分到几个?生:3个!(课件出示:每只分到3个)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刚才分竹笋的过程?生: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分到3个。(4)、(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一题)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用平均分的方法帮两只熊猫解决了问题。听说平均分很公平,可忙坏了小猫和小猪,他们也想把食物平均分。大家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生:小猫是平均分!师:为什么?生:因为有6条鱼,2只小猫,每只小猫3条鱼。师:对,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师:小猪的西瓜是平均分吗?生:不是。师:为什么不是?生:因为这边的小猪有1个,那边的小猪有2个。师:对,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所以不是平均分。小结:像这样(指小猫题)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这种(指小猪题)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借助问题怎样分竹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交流不同分法的基础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分法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引出“平均分”之后,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时练习,及时强化:每份分的同样多是平均分,(×)1234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真是火眼金睛,帮小猫和小猪解决了问题。这时候小猴子也遇到了问题。(课件出示:12个桃子)师:小猴子遇到什么问题了,谁来完整的读一读?(板贴: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师:你能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吗?生:能!师: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同桌商量。(2)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师:商量好了吗?那就请你用圆片代替桃子,先数出12个圆片,再拿出带小猴子的作业纸,然后在作业纸上来平均分一分吧。(生动手操作,师巡视。)(3)汇报展示师:都分好了吗?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分法?(学生纷纷举手)生1边摆说,摆完后。师:(指黑板)好,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生1:我是1个1个分的,先给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再给每只小猴分一个桃子。最后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师:你来告诉大家,你是几个几个分的?分到最后,分完了吗?刚才,她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了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生1:4个。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生:同样多。师:是平均分吗?生:是!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一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第二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二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第三只小猴也是4个(用笔圈出第三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生:4个。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这个小朋友的分法。1个1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1234(课件演示1个1个分的过程。)师:12个桃子,要平均分给3只小猴,她是1个1个分,先给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观察一下,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分完了吗?生:1个。没有。师:还要再怎么办?(课件演示每只小猴再分一个)师:继续看,现在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生:2个师: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数量怎么样?生:同样多。师:是平均分吗?生:是!师:还要再怎么办?生:每只小猴再分一个桃子。师:继续看,现在呢?生:3个。师:还是平均分吗?生:是!(操作课件每只猴子分到4个。)师:现在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师:仔细观察一下,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生:4个。师:同样多吗?师:是平均分吗?生:是!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师生跟着课件一起数出3份。)师:每份都是几?生:4.师:哦,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1个1个分果然能让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同样多!和他的分法一样的举手!(多数学生举手)师:其他同学又是怎么分的?生3:3个3个分。师:3个3个的怎么分?生:我是先三个三个地分,再一个个一个地分。师:分完了吗?生:分完了。师:我们一起来看看3个3个分。(师生一起看课件:3个3个分。)师:每只小猴先分3个桃子,剩下的还能3个3个分吗?生:不能。师:那该怎么分呢?生:1个1个分。师:每只小猴也分到了几个桃子?生:4个桃子。1234一3个3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生:3份。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师:每份都是几?生:4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啊?生:4个。师: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生:同样多。师:还有不同分法吗?生4:2个2个分。(师生一起看课件:2个2个分。)师:先把12个圆片给每只猴子分2个,现在每份分得——生:同样多!师:是平均分吗?生:是!师:剩下的还能2个2个分吗?生:能!师:继续看,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生:4个桃子。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生:3份。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师:每份都是几?生:4.师: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怎么分?生2:4个4个分的。师:4个4个分的怎么分?师:他借助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想到了可以4个4个分,这种方法怎么样?12342个2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生:不错!师:他很会动脑思考!师:(演示课件)他直接想到了12里面有——生:3个4.师: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生:4个。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生:3份。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师:每份都是几?生:4师:是平均分吗?生:是!生:一样。(4)小结:师:好,大家把圆片往前一推,小手真麻利.师:好了吗?大家看.(课件整体出示4种分法)刚才我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还可以先3个3个分,再一只小猴分一个、也可以4个4个分,我们用了不同的分法帮小猴分桃子,但是,无论哪种分法,最后,都把12个桃子正好分完(板贴:正好分完)。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分得的结果同样多,都是平均分.都是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都是4.(5)即时练习师:为了感谢大家,小猴子给大家准备了9要平均分给我们当中的3个小朋友,每个小几根呢?(课件出示)师:谁来读一下?9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根。12344个4个的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1个1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2个2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3个3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4个4个分,每只小猴分到4个桃子。把12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都是(4)。根香蕉,朋友分123师:要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快速数出9个圆片代表9根香蕉(略停一下)然后把1号作业纸反过来,,在1号作业纸的反面分一分..(学生操作,是巡视指导).师:你们是怎么分的?(学生说自己的分法,课件相应演示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师:刚才咱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无论哪种分法最后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3根香蕉,分得结果都是同样多,都是平均分.设计意图: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怎样体现平均分?基于这一思考,我重点关注以下三点:1.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学生经历思考---交流----操作-----交流的过程,在深思熟虑之后,有方法、有目的地分圆片。2.关注过程中的平均分:借助问题“为什么要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全体学生都跟随交流着一起进入有序思维状态,理解每种方法的目的:时刻保证平均分。3.关注结果:借助问题“分的方法不同,分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虽然“平均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分,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3.分萝卜。(感受第二种分法)(1)师:熊猫吃上了鲜嫩的竹笋,小猴
本文标题:平均分教学设计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582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