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 深蓝读后感(精编5篇)
深蓝读后感(精编5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深蓝读后感(精编5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难忘的深蓝1难忘的深蓝——观《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有感当海风吹过你已经走远记忆里那是一个秋天当明月升起你已经走远银光里留下一片深蓝泪水从每一张脸上洒落心里的疼要一百年这首充满悲情而又不失豪壮的歌曲在我的耳边回响。这种悲情和豪壮,渐渐触动了我心底最软的那根弦,随着悲壮的旋律,我渐渐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和感动。莫名的悲伤与惆怅,萦绕在我心间,久久不能释怀„„影片即将结束,但我意犹未尽,深深地沉浸在电影里那令人震撼的场面中„„影片开头,在主人公的解说下,我们来到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居室里,里面陈设着各种珍贵的古董,有战舰模型,老式望远镜,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张年代久远的老照片。“那是中国第一批去英国留学的孩子,后来成了北洋海军的第一批舰长。我曾经听到过他们的一些故事,也曾被这些故事所震撼和感动。大学毕业后的一天,我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想沿着他们的足迹走一走,那是一种穿越一百五十年的记忆,那是一幅逝去一百五十年的画面„„”1867年,紫禁城。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其间回荡。在列强屡屡从海上入侵,中国海防空虚的背景下,直隶总督李鸿章上书同治帝,建议开设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西洋科学,培养海军人才。皇上圣谕,照办。于是,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等一批幼童便成了福州船政学堂第一批正式学员,开始了他们的强国之路。1876年,日本开始大力扩建海军,李鸿章上书年幼的光绪帝,建议在船政学堂中选拔优秀学子去英美法德等国留学。慈禧太后御批,依议。中国的小木船旁边,洋人的蒸汽船响着刺耳的汽笛声,在这里,刘步蟾等人告别邓世昌,他将这张照片亲手递到邓世昌手上。“给你留个纪念吧!”在一队中国人背着重物艰难行走的背景下,刘步蟾等人登上了船头。邓世昌看着照片,又深情地望着这帮同学,若有所思。他将照片翻过来,只见照片背后赫然写着这样一段饱含深情的文字:此去西洋,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他们正眺望着祖国的万顷波涛,饱含热泪地跪在甲板上。蒸汽船渐渐驶离我国领海。南迁的海鸥在蓝天和大海之间飞驰着。此时,他们和它们正处于同样的境遇中,是否会有同样的情感呢?1884年,应李鸿章之请求,清政府从德国购买了当时世界上两艘最大的铁甲舰“定远”和“镇远”,由刘步蟾等英国留学生转运回国,中国终于有了洋人用来打开中国国门的铁甲舰。在苍茫的大海上,两艘战舰如两只巨大的白鲸横空出世,雄壮的汽笛声、滚滚如柱的乌烟,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指挥台上,各位舰长谈笑风生,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是什么让他们离家时饱含热泪,又是什么让他们回国时无比喜悦和自豪呢?直到那一刻,我找到了答案。十年之后,黄海海战,局势对北洋舰队越来越不利。致远舰管带邓世昌正沉着地指挥着战斗。可炮弹已尽,此时,大副向他紧急汇报:“经远遭舰队围攻,正在下沉,定远起火,镇远正在靠近掩护!”邓世昌愤怒地喊道:“打了三个小时,敌舰一艘未沉,日本全仗着吉野,击沉它,我北洋舰队即可获胜。现在只剩下鱼雷了,只有冲上去!”大副连忙劝说:“我舰已中弹四百余处,距离过近,敌炮命中率将大大提高。”邓世昌并不理会,郑重地摘下官帽,大吼道:“挂冲锋旗!”一面冲锋旗迅速升起,致远单舰向吉野冲来。东乡平八郎害怕被撞击,命令全舰集中炮火,拦住致远。炮弹蜂拥而至,厄运如影随形。致远舰遭到严重炮击,冲锋旗被打落。此时,邓世昌亲自冲上前去,一手拽紧绳子,拉起冲锋旗,对士兵们喊出最后一句话:“弟兄们,我们从军卫国,今至一死,也要撞沉吉野!”“尊大人命!”每张黝黑的脸上都透露出不畏死亡、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在火海中,在硝烟中,在溅起的数丈巨浪中,邓世昌一手拽紧绳索,一手掌握航向,脸上写满了愤怒,任长发和披风在海风中飞扬,任敌人的炮火愈发强烈,屹立不倒。“致远”号多处起火,在巨浪中艰难地行进着,直到被“松岛”和“吉野”两艘巨舰击沉。他并非不知道冲上去非但不能撞沉吉野,反而会使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但他做了,做的很彻底,他就是要吸引敌人炮火的注意力,就是要誓与敌舰同沉,就是要以死来警醒国人!他真正的给我们诠释了勇者的含义,他,就是一个大无畏的勇者!与此同时,经远舰管带林永升也壮烈殉国,他们都把自己的忠诚和勇敢,坚持到了最后一刻。这几个场景都激起了我心底里一种微妙的情感。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块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这种对故土的情感,我说不出,但每当离开这片热土时,我总会潸然泪下,最后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珍视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地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星一石、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花一鸟,总让我难以忘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诗大可用来形容这种情感。故乡给人以莫名的力量,在这种力量的驱使下,大家一起来建设它,一起来为它造福。直到风烛残年之时,还希望自己能长眠于自己曾经奋斗过、生活过的地方。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正是这种力量,鼓舞着刘步蟾去西洋求学,奋然无悔;鼓舞着邓世昌慷慨赴死,为国捐躯;同样鼓舞着更多的华夏儿女面对外来侵略者时,甘愿挺身而出,共赴国难,所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所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所谓“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1894年,北洋海军在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之后,元气大伤,退回威海卫军港。而与此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占领了大清海岸线上多个炮台,北洋舰队在海上战舰和陆上炮台的夹击下,陷入绝境。硝烟弥漫的大海上,满目疮痍的定远舰停泊在萧条的港口里,远远失去了往日的无限风光。右臂受伤的丁汝昌在刘步蟾和杨用霖的陪同下漫着踉跄的脚步,失望地看着这一切。“丁大人,日本人送来一封给您的信!”“念!”“大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丁提督汝昌阁下,另有坪井航三、东乡平八郎大佐„„如率舰队投降,我等确保阁下游乐于日本,等将来贵国振兴之后,再返报祖国,自古以投降成大事者甚多,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短暂的沉默中,三个人的脸上都显示出凝重而又无奈的表情,不住地叹气。丁汝昌慢条斯理地把信拿过来,撕成碎片。一个月后,刘步蟾在定远舰上服毒自尽,并无奈地炸毁了定远号。不久,北洋水师丁汝昌亦服毒自尽。镇远号上,炮弹已尽。“杨大人,您现在可是北洋海军中职位最高的长官了,这去日本送投降书的事,非您莫属。”“你们去投降,让我担事是吧!邓世昌不是走了吗?林永升不是走了吗?刘步蟾、林泰曾、方伯谦,咱们这帮老同学,同去!同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完在惊恐的军官面前,望着满是硝烟的天空,饮弹自尽。何其壮哉!从丁汝昌、刘步蟾、杨用霖等人的身上,我看到了两个字——道义。诚然,在此时,投降可以保住性命,并且有机会重振祖国,而一旦死去,就什么可能都没有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越王勾践的事例深深地说明了这一点。古语曰:“识时务者为俊杰。”就是要人们放弃一时的道义,保全性命,日后再图大业,否则的话,最终只能走向失败。从金庸的武侠小说到现实社会,都是如此。张无忌武功再高,终究不是朱元璋的对手;郭靖再侠义,襄阳城还是失守;乔峰侠肝义胆,最后却命断悬崖。韦小宝告诉我们,放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尊严,方成大业。放下道义,便得永生。可在历史上,偏偏老有那么一些人坚守道义,“不识时务”,执意要慷慨赴死。远者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近者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把道义坚守到了最后一刻。我佩服这样的人。当灾难来临之时,有的人选择了死,有的人选择了活,活下来的人继续奋斗,死了的人激励着活下来的人奋斗,就是这样。也有人觉得他们死得不值得,但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勇之人,他们把生的机会留给了别人,把死亡留给了自己,他们以死来警醒麻痹的国人!当一个民族失去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那么还有什么理由存于世上?失去了强壮的身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强大的内心,因为心的强大,才是真的强大。努尔哈赤或许可以用屠刀来征服治下的汉人,却终究得不到江山,多尔衮广招汉人贤达之士,以心来征服汉人,最后获得天下。所以,坚守道义的人是可贵的,是值得肯定和尊敬的。他们以己之死来唤醒生者强大的内心,后人在他们的光辉下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挽回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弥漫的硝烟散去,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日本俘虏了大部分船只,只留下“康济”舰押运北洋海军官兵的尸体和俘虏回到中国。“敬礼!”日本全体官兵对他们的敌人敬礼。伊东佑亨和东乡平八郎望着驶离舰队的“康济”舰,展开了一段有深意的对话。“面对这些老同学,你在想什么?”“我在想,假如他们打进我们弹药库的那颗炮弹不是臭弹的话,现在我们的位置也许是倒过来的。“中国和日本的历史也会被重写。”“我一直不明白,中国在广东福建还有十几艘军舰,为什么一直没有参战?如果他们团结起来的话„„”“这正是中国人的特点,将来如果他们有团结起来的一天,我们将会面对一个真正的巨人。”跟日本联合舰队作战的,并不是中国联合舰队,而是北洋舰队一支。而南洋、福建、广东舰队均坐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84年的马尾海战,福建水师的全军覆没亦是如此。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均以舰队作为自己党争的资本,明争暗斗,因此诞生了甲午之败的悲剧。而在此之前的几千年里,国人的劣根“窝里斗”更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愈演愈烈,因此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封建王朝灭亡的惨剧。亡于诸侯混战的汉朝,亡于朋党之争的唐朝,亡于阉党与东林党之争的明朝,都无法跳出历史的周期律。中国人的智商在世界排名的话,一定能排在前几位,但这种只求私利、不顾大局的智慧不能,也不应该占据主流地位。但可贵的是,1937年,当日军全面侵华时,聪明的中国人暂时放下了内部的仇恨,枪口一致对外,最终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本来日本人认为中国经济文化很落后,内部又斗争不断,军阀混战,土匪恶霸横行,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也与日俱增,从哪个方面来说,占领中国都是轻而易举的。但他们错了,错得很离谱,当他们真正闯进来之时,忽然惊奇地发现,经济文化落后可以用民族精神来填充,军阀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土匪恶霸、地主可以和农民联手抗日,最后他们只得在丢下一批尸体之后落荒而逃。但可悲的是,当自己的土地被别人随意蹂躏时,当自己的理想被别人破坏时,当过像狗一样的生活都成为一种奢望时,我不知道,反抗还需要什么理由。因此,不要等到洪水肆虐时才知筑堤,不要等到病入膏肓时才知治疗,不要等到国破家亡时才知团结!事实告诉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性中有“窝里斗”的一面,但在民族危亡时刻,所表现的更多的是团结的一面。爱国、道义和团结,中国人正是拥有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才使五千年文明得以传承,生生不息。1895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五千万两(史载两亿三千万两)。颐和园,石头船边。大雪纷飞落地,悄无声息,满目凄凉,光绪帝呆呆的望着这座曾花了能卖二十艘军舰之巨资打造的石头船,满脸悲伤和无奈。“皇上请回吧,小心冻坏了龙体。”“失寸土者不得入列祖灵位,失寸土者„„一千八百里江山呐!”光绪帝颤抖着说,终于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痛哭失声。花巨资打造的颐和园在大雪的遮盖下黯然失色,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美丽与祥和,取而代之的是死一般的沉寂,这似乎在控诉着慈禧太后享乐误国的罪行。修颐和园的代价不止是能买二十艘军舰的巨资,而要再加上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以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两亿五千万两白银,战死的三万官兵,以及在旅顺被屠杀的两万大清的子民!历史不能忘记,政治的腐败必然带来经济和文化上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在一片大海上,主人公坐在船上,望着这张老照片,祖国的万顷波涛澎湃着,归来的海鸥在海上悬浮地飞驰着,像一百四十五年前刘步蟾等同学拜别祖国远赴西洋时一样。他想起了往事,最后将这张照片抛入他们深爱着的大海中。照片被海水淹没,消失在这万顷波涛之中。在这里,它遇到了曾经被击沉的
本文标题:深蓝读后感(精编5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66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