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征文3篇
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征文3篇关于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征文(精选)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征文吧,征文要求篇段合乎格式,字数合乎规定。那么,怎么去写征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征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征文1汉代学者杨雄说:“师才,人之模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如何做好教育者,当好学生的生活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呢?一切教育都源于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也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因此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去浸润学生的心灵。爱心是教好学生的必要条件。有爱心,才能接受、包容学生。我们一接班,就会发现,有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身上脏兮兮的,像丑小鸭,有的任性,有的孤僻;有的娇生惯养,自己说了算,不听话,不合群;有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小孩跟爷爷奶奶过的,他们古板,不合时。加之心脏病、癫痫、脑瘫的,真实状况时时有,就看你有没有爱心。有爱心,就会包容、接纳他们,对他们循循诱导,像园丁那样,修枝剪叶,尽善尽美的展示他们的美,你的工作就会得心应手,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爱心,才能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我们要俯下身来和孩子说话,千方百计的接近他们,接近童心,接近孩子的思维。把它们的问题当着自己工作的突破口。有爱心,我们多了些欢笑,少了些误解;有爱心,孩子们多了些信任,少了些冷视;有爱心,家长多了些放心,少了些担心。爱心是爱岗敬业的最好诠释。我说过“我们的工作有别于工人,工人少生产几个零件,少拿一点工资;而我们面对的是一班学生,不认真工作,误的是一代人”。有爱心,就有责任心。“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我们在鲜花盛开的时节,用博爱从事着阳光下伟大的教育事业。“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露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在教育的天地里,爱心滋生着工作的责任心,润滑着师生的甜美关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师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师爱是学生成才的摇篮,让我们用师爱去点燃火种,让我们用师爱伴学生健康成长,真正做到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征文2本来知识分子是最容易动摇的。我们回想一下,在过去数十年间,在思想界、文化界执着火炬而不断前进的有几个?数十年如一日,不为利禄而变节操的有几个?始终忠诚于真理,不愧屋漏的有几个?为民主自由而奋斗到底,不避刀俎斧钺的有几个?始终成为青年导师,知行合一而不欺骗青年的又有几个?这段言辞颇为激烈的质问并非出自我之手笔,而选自胡愈之先生的《我所见到的蔡元培》一文。初看时,胡先生此处连续五个反问句发声,用以质疑当时社会各类知识分子;细一看,这五个反问句包含的强烈感情不正真实反映了三四十年间的社会大环境吗?往细里说,这不正是前数十年间思想界、文化界的风风雨雨和身处其中知识分子世界的人世百态吗?然思想潮流皆比如今自由蓬勃的当时,能够一笑以应胡先生质疑之人其实不乏其人,胡先生笔下的蔡元培先生当仁不让位列其中。蔡元培先生往往以北大校长的身份被人熟知,其掌校北大九年间确实功勋卓卓,秉着“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与“兼容并包”的理念,蔡先生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端学风揽人才,将由来已久的官僚主义横行之风生生赶出北大,将大批博学多识学贯中西之人从四面八方招进北大,北大因此从之前的`行尸走肉变得有血有肉,成为各种思想文化击撞之地,不枉当时中国思想界、学术界一大幸事。在那个可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相媲美的时代,蔡元培先生何以成就如此大观?或许,四字便可道其中真意——立德树人。何为立德树人?“立德”二字最先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豹闻之,‘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此处“三不朽”,唐时孔颖达于《春秋左传正义》中作出更为细致的定义:“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通俗点说,鲁国大夫叔孙豹的“三不朽”按唐朝大经学家孔颖达的理解,依次为树立道德操守,建立事业功绩,修立观点学说。“立德”一说,即所谓树立道德操守,位于“三不朽”之首,可见其一斑。“树人”二字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俗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即衍生于此。通俗点说,一年可出谷物,十年可成树木,终身方可成人,其中“树”作为动词,有培养、培育之意,故大概可将“树人”理解为“育人”。综上而言,立德树人即为树立道德操守,修行养性,以终身为限育人。如此理解,想来其实只解其表层之意,而未深入。为三不朽而立德者,立德并不能忘立功、立言;立德为上,立德又为何?立德修行小我,然小我修成,唯立功、立言方能不朽。人有云,遍观中国三千年历史,可称“立德”而不受非议者仅两个半人,一为春秋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的鸿儒圣人孔老夫子,一为明朝时精通佛道儒三家的心学集大成者明,另外半个则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湘军创始人曾国藩。此三人在中国悠久历史上皆曾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处不必多言。然此三人立德之时,也未忘立功、立言,孔夫子周游列国宣传其开创倡导的儒家思想,试图平稳那个政治动荡的时代,虽世时未被统治阶级接受,然其言论后由其弟子集结为籍而成《论语》,其学说思想流传后世,铸就深远影响;明更非一般文人墨客能比,其还是一名卓越的军事家,以“诡异独断用兵”著称的他在平定江西和宸濠之乱中立下赫赫战功,之后立院讲学著书,宣扬其“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曾文正公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曾创立湘军进而镇压威胁当时清廷统治的太平天国起义,并以兼收并蓄的态度对待宋明理学,扬长避短,求同存异,而他的处世智慧更是为后世津津乐道。此三者,概称立德者,皆以立德为根本,不忘且以此促立功、立言,而久不废。所以,真正所谓立德,其中必包含立功、立言,不单是树立自己的道德操守而已。至于树人,若仅就“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来看,大概为育人这活是长期的艰巨的大事业,可这便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整句话断不可仅截取重点加以理解。一年之计,十年之计,最后至终身之计,育人之业除本身确为终身之计外,实属一个讲究按部就班、追求持之以恒的过程,若没有一年、十年之不断积累,何来终身?再议之,育人固大,大中亦须分小,将此一世之业细化,而纵观历史,育人之业代代相传,每一世当属其中,育人思想学术之进步,概皆以前人之学为基础,步步为营,不断得到深化发展。所以,真正所谓树人,即育人,必要求将此视作一生为之奉献的事业,更需将此作为由浅入深、滴水穿石的一项事无巨细的宏大工程。据上所言,立德树人实须以三不朽为衡尺,即树立道德操守,建立事业功绩,修立观点学说,同时方须视育人为循序渐进不断累积却贯穿终身的大业。须如此,方可称立德树人。上文提及蔡元培先生促成北大之大,全因其所言所行尽皆符合“立德树人”四字,非无实据。先论立德,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的蔡先生年少时便通读蕴含中国哲学思想的各类古典,对于道德品行的修养自小即始,而蔡先生后涉及伦理学领域,这不能说与德无关。掌管北大数年间,蔡先生不以校长职位自居,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待人处事以德为先,而为整饬校风,蔡先生更是发起“进德会”。此外,蔡先生身兼社会多职,出于对国民的责任感,勤勤恳恳,功绩亦有。全校师生无论老少或学问深浅,皆尊崇蔡先生,多因其德。再论树人,蔡先生担任北大校长之前,作为上海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特班生总教习已育出李叔同、黄炎培等后来的大师级人物,而临危受命接管北大后,蔡先生虽执教时间不长,却为北大领入大批博闻强识声名显赫的大师大家,并与这群学者名流共同在其“有教无类”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孜孜不倦地培育出诸多优秀人才。据闻,蔡先生临终之际,国家尚处危难之中,心怀祖国的蔡先生目睹眼前一切,回首世事,悲怆地留下遗言:“学术救国!道德救国!”这八字,更是将蔡先生立德树人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倘一个世纪前的蔡先生为人才,为教育,为国家,尚如此立德树人,那今日做教育事业之人是否应该反思呢?胡愈之先生的五问中,且不论“在思想界、文化界执着火炬而不断前进”,“为民主自由而奋斗到底,不避刀俎斧钺”,仅论“数十年如一日,不为利禄而变节操”,“始终忠诚于真理,不愧屋漏”,“始终成为青年导师,知行合一而不欺骗青年”,此三句与“立德树人”的表层意义已不谋而合。若依“立德树人”的深层含义来看,那这五句尽可以此四字概括,则胡先生之问,实为叱问当时社会立德树人者焉有谁人,责问当时大环境下为何立德树人这一优良传统已荡然无存。七十年前,立德树人者大有人在之时,胡先生怀着一份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已如此发问,思今日立德树人已成古风,立德树人者,当世焉有几人?立德树人,终非期年之功始贯终身;立德树人者,终非数载之功始贯数代。吾时亟须立德树人,吾辈亟需立德树人者!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征文3“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而我,就是用我的知识和经验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上一学年第二学期刚开始,第一节课一个看上去50来岁的老师(老范),他第一次上课的开场白。初听此话时有个别学生私下跟我讲了:“觉得很可笑,他用什么点燃我们学习智慧火花?怎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因为我们觉得这压根不可能。”到后来慢慢接触才开始了解到他是一位资历很深的高级工程师,但令我很惊讶的是他却和学生没代沟,也不会因为资历深而不怎么搭理学生,脸上总是挂着很和蔼的笑容,让人觉得很亲切。他从事建筑行业30余年,在这方面有着权威又深厚的经验与知识,专业知识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企业教学与学校教学明显有着不一样的地方,从企业工作出来的人对工地都有很多了解,对一些工地上基本性的知识都很了解,但对在校大学生不同,在校大学生对工地认知很少。起初他没注意到这一点,很多基础的东西没讲到,却讲得让学生们觉得有点深,当学生向他反映这一情况后,他果断改变了他的教学方法,从基础抓起,让学生学得明,学得通,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私底下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不懂的地方不断完善,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教好学生,所以赢的同学们的欢迎和尊重。同学们乐意称其为“范工”或“老范”。他实打实在建筑行业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务,有着辉煌的行业经历和几十年累积的经验。而现在,他的唯一乐趣就是可以转身投入教育行业,以身作则地培养社会未来的实用型人才。教师就是要爱岗、敬业、肯于奉献,爱岗是敬业、奉献的根本。爱岗敬业,在老范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觉得他绝对对得起这四个字。“不单单书本上的知识才是知识,知识还应包括实践型的知识和应用型的知识,而书本教材更多的是提供了理论型的知识”。把学生的学习引向广阔的领域,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书本上硬生生的文字,而是他亲身经历,多年累积的经验。他昨天的积蕴,是为了学生明天的放飞,还有什么比看着自己的学生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更令他值得欣慰的呢?正是他这种理念,让学生们不再是“填鸭式”的接受书本生硬的内容,而是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到每一个细节,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知识的趣味性。老范常常对他的学生说:“没有不会学习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考试考的不是学生,而是考老师。学生的成功,那是因为学生自身的努力和奋斗;学生的失败,是因为老师自身知识的缺失,没有尽到一个教师授业解惑的职责”。因此,他总是竭尽所能,将他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学生,课本上没有的,他就率领学生到附近工地去感受现场施工,一一详细地给学生们介绍,坚持项目驱动、案例引导、全过程教学理念。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学生“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技能大赛并取得全国大奖的经历,更是对他教学成绩的又一肯定。从选拔团队开始到选拨出题,以及之后对前十二名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面试提问,都看得出他对教育工作的认真态度;对于选拔出的五个参赛培训同学,又制定培训计划,查找准备资料,凡事他都亲力亲为,为参加比赛获奖打下坚实的基础。他坚持启发式教学,避免注入式教学。主张不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学生有爱好学问的兴趣。所以在培训过程中,不
本文标题:立德树人成就最美师德征文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742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