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语文教案样例整理(通用4篇)
语文教案样例整理(通用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语文教案样例整理(通用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语文教案篇【第一篇】口语交际本组教材均为写人佳作,从科学家、艺术家、残疾人到普通农民,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都闪烁着执著专注、坚持不懈的精神光辉。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这样的品质;二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材以“身边有很多值得敬佩的人”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本组教材的人物入手,说说这些人有什么值得敬佩的地方,然后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文字,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敬佩的一个人”,要求一是选择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敬佩之情;二是如果觉得人物的其他品质有可敬之处,也可以说一说。组织学生讨论时,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指导:第一,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把事情说具体,表达出自己的敬佩之情;第二,分组,每个同学都说一说自己身边最值得敬佩的人,并进行组内评比;第三,每组推选代表在班上交流,教师要引导全班同学就所说的人物的品质和事例是否具体,以及口语交际的要求(如态度大方、认真倾听、语句通顺连贯等)进行评价。习作本次习作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把自己所敬佩的人物的精神风貌写出来。教学之初,可先回顾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如,谁说的人物令人肃然起敬,是怎样说的,进而指导学生弄清题意,明确写什么和怎样写。让学生明确:第一要通过具体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第二,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第三,写完后要认真修改。教学时,要注意本组教材和口语交际课的联系,从而将读与写、说和写结合起来。讲评习作时,教师要指导将事例写得具体。讲评时可从选材、内容和语言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欣赏。我的发现这次“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引号的作用:1、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这里的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和平环境像花朵一样美好,也像花朵一样娇嫩,容易受到破坏。2、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指聋哑青年与其他观鱼人不同,爱鱼画鱼到痴迷的地步。3、他在学校念书的时候,同学们就称他为“辩论家”:这里的引号具有特殊含义,伽利略并不是真的辩论家,但勤于思考,能言善辩,这是同学们送给他的雅号。4、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这里的引号有特殊的含义。意思指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不是指“摇篮”的一般意义,即养育婴儿之处。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读一读这四个例句,结合学过的课文,自己想一想,看能从中发现什么;然后同桌或小组间互相交流,看谁的发现有道理。最后可在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中找一找类似的句子,深入体会引号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作用,并试着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语文教案篇【第二篇】教学要求1.认识14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2.让学生知道,可以在独字上加部首构成新的汉字,初步了解汉字造字的规律。3.使学生了解可以抓住汉字的表意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2.懂得抓住汉字的表意的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让学生知道,可以在独体字上加部首构成新的汉字,初步了解汉字造字的规律。3.使学生了解可以抓住汉字的表意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重点难点1.识字。2.懂得抓住汉字的表意的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教具准备相关生字的单产和部件。教学过程一、旧知迁移,导入新课(5)1.出示上节课中的生字。2.回忆识记的办法。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生字都是在青安的基础上加单产便成了新字。今天,咱们也要用加一加的办法学习新的汉字。(板书课题:加一加)二、以“己”为例,教学认字(10)1.教师出示“己”,学生认读并组词。2.咱们可以在“己”上加什么部首,让它成为新的汉字呢?3.请小朋友们先暂保留你们讨论的结果,我们看看古人造字时,他们给“己”字加了什么部首。出示:讠-记(忘记)己乡-纪(纪律)4.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拼音认读这两个生字及“忘”。5.指名检查认读的情况。6.讨论、交流、反馈:怎样记住这些字。7.全班一起认读,然后再指名用这两个字组词。三、迁移学法,学生自学(10)1.教师帮助小朋友们,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2.以小组为单位按要求自学。3.反馈“也”字组。(1)出示生字词卡:她、池、他,学生认读并组词。(2)说说你们怎么区别的。(3)指名认读,集体评议。(4)学生反馈小组学习这加了哪些部首,并认读这些字。(5)出示相关的生字词语卡片,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认读、巩固。四、指导写字(10)1.出示要写的字。2.指名认读并组词。3.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学生练习,教师辅导。5.作业情况反馈,表扬好的,鼓励纠错,认真书写。五、布置作业(10)写本节课学习的5个生字。教后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3个汉字。2.反馈学生上节课自学的情况,鼓励他们自主识字。3.拓展练习,让学生学会归纳、积累汉字,加深记忆。重点难点1.学会本课生字词。2.懂得抓住汉字的表意的特点,帮助识记生字,了解生字的意思。教具准备相关生字的单产和部件。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5)1.教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指名认读。2.集体认读生字。3.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二、反馈“白、西、分、中”组的自学情况(10)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同学互相评议。2.全班认读生字,并组词。3.小组内开火车读。4.反馈小组在自学时的情况。5.交流各小组认为如何记这些字。三、拓展延伸(10)1.你们在自己加部首的时候,有没有造出目前仍没有学过的汉字。2.学生拿出事先做好的生字卡,教全班小朋友识课外的生字。3.出示课后认一认,学生自由认读。4.指名认读并正确组词。5.全班认读,巩固积累生字。6.鼓励学生到课文中找这样组成的生字。四、指导写字(10)1.教师出示生字,巩固认识,引导观察它们的不同。2.借部首学生识记这两个汉字。3.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位置。4.教师范写,学生临写。5.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6.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然后反馈。7.学生作业展示,师生共同点评。五、布置作业(5)抄写本节课学习的生字。教后感语文教案篇【第三篇】设计理念:语文课堂是情感的课堂,本案以“感动”这条情感主线展开教学,努力构建开放的课堂格局,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好课文,使孩子们在“感动”中感受中朝两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感动”中让学生体会重点语句及反问句等一些特殊句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噩耗、刚强、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4、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教学难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开展读书活动,了解志愿军抗美援朝,英勇牺牲的战斗故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激发兴趣1、每个同学都在爱的海洋里成长,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这些有血缘关系、关系亲密、给了你无限帮助的人,我们都称之为“亲人”。2、我们中国人民与邻国的朝鲜人民跨越国界,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当年,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把朝鲜人民称为至亲至爱的亲人,分别时情真意切地说“再见了,亲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学习魏巍写的《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学生简介时代背景,教师作适当补充。二、初读感知大意1、提出初读要求:(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他们的哪些事感动了你?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3、反馈、交流(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谊(yǐ)”、“耗”(hào)等生字读音,注意“噩”、“嫂”的写法。(2)学生汇报:课文中的“亲人”有——大娘、小金花、大嫂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所做的感人的事。三、品读感悟亲情1、是什么使不是亲人的两国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划出让你特别感动的内容,抓住词句说说体会,并把自己的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2、学生交流,抓重点词句感情亲情:(一)“志愿军与大娘”之情:(1)句子: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这真是雪中送炭哪!A、引导学生抓住“带着”、“顶着”、“冒着”、“穿过”等词语,想象当时这样做的危险和艰难,从而体会大娘为志愿军不顾生命危险的精神。B、抓住“雪中送炭”这个成语来体会,先理解字面意思,再理解成语的含义,接着联系句子具体谈谈这个成语“雪”、“炭”分别指什么,最后想象“雪”——志愿军当时的困境及困境会给他们带来的后果,从而进一步体会大娘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为他们而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的品质。C、感情朗读:朝鲜大娘愿意为志愿军付出生命,给了志愿军及时的帮助,她把志愿军看成比自己还要重要的人,能不算“亲人”吗?读出你的感动吧!(2)句子: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您为了我们失去了惟一的亲人。A、引导学生抓住“惟一”、“丢”、“背”等词来体会,先理解“惟一”的意思,再谈谈“惟一的亲人”对大娘意味着什么,接着体会大娘这一“丢”丢下的是什么,“背”起的又是什么,从而理解大娘对志愿军的感情胜过亲人。B、感情朗读:朝鲜大娘为救志愿军不顾最亲最爱的小孙孙,这能不算“亲人”吗?[这两句教学不一定按以上顺序,根据学情而定。学生还可能谈到大娘洗补衣服几夜不眠、大娘八年来像慈母般地关心战士们等情节让人感动,老师都要予以肯定。](3)朗读比较,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师引: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一切,怎么能不感人呢?难怪志愿军对大娘说一一“这比山还高比没得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出示句子)A、请学生改成陈述句。B、比较两句话,哪句更能体现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C、情境引读:师:在五次战役的时候,是大娘带着全村的妇女送打糕,所以——生接读师:在敌机来的时候,大娘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而丢下了自己的小孙孙,所以——生接读[设计理念:比较反问和陈述的语气,指导朗读反问句的语调,采取不同形式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反问句,体会反问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二)“志愿军与小金花”之情:(1)句子:你回来以后,焦急地等待着妈妈,可是……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A、引导学生抓住“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两下”、“狠狠地说”等词句体会小金花内心失去妈妈的悲痛。B、感情朗读,演读。C、“妈妈牺牲不落泪”,可“跟志愿军告别却哭成泪人”,你感受到什么?D、再读句子。(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三)“志愿军与大嫂”之情:(1)句子: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A、可抓住三个“挖”来理解它们的不同背景,再想像这三个“挖”字背后,大嫂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挖的,从而理解大嫂不顾生命危险为战士们挖野菜的可贵品质,感人至深。B、感情朗读(2)朗读体会反问句的表达效果(方法同上)。3、朗读体会惜别深情(1)师引:现在志愿军就要同她们分别了,此时此刻,战士们是怎样抒发自己那依依惜别之情呢?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来读一读,想想怎样读出句子中的感情。(生自由读)(2)评读。(注意体会与大娘告别的不舍,对小金花的疼爱,对大嫂的不忍心。)4、感情朗读1-3自然段,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体会最深的一个自然段朗读,注意表达出志愿军的思想感情。(2)激情配乐朗读:A、在这分别的日子,当我们想到大娘为我们洗补衣服几
本文标题:语文教案样例整理(通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774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