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三下乡社会实践策划书(精编3篇)
三下乡社会实践策划书(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三下乡社会实践策划书(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三下乡”社会实践策划书1“三下乡”社会实践策划书一、活动背景为了让团员青年更多地了解社会,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身素质,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以“体民情、受教育、长才干”为活动理念组建本次实践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二、活动主题深入四川蓬溪,关注“一圈两翼”,聚焦“三农”三、活动目的让大学生深入农村,了解农村,关注农村,提高其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适应能力。四、活动时间2007年7月20日—7月29日五、活动地点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及其周边村镇六、参加活动人员及分工(师生共计11人)队长: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书记——杨波1.联络组(联系当地相关部门及媒体):团总支副书记张佳妮(05国贸1班女)办公室副主任张屹(06国贸2班女)2.资料收整组(相关调研资料收集及整理)团总支副书记石晶(05国贸1班女)学习部部长赵婧(06国贸1班女)3.编辑报送组(相关信息的反馈报送):学生会副主席张莎(05国贸1班女)办公室主任廖寅莹(06工商3班女)4.安全与记者组(安全以及摄影工作):学生会主席齐浩(05工商1班男)生活部部长严飞燕(06工商3班女)体育部部长吴白汀(06国贸1班男)勤工助学部部长贾佳霖(06国贸2班男)七、流程安排第一天:根据所定车票时间,所有队员按照规定时间,在规定的地点,一齐乘车前往蓬溪。抵达后,熟悉当地环境,筹备活动所需物资,为第二天的行程做好准备。第二天——第七天:根据当地团县委的介绍,选择合适的地点发放调查问卷,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详细的调查。第八天:整理调查问卷,有针对性地将问卷结果整理汇总。每个成员参照调查结果及统计资料都写一份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心得体会,并在成员中召开一个经验交流会,使大家更深刻理解活动的意义。第九天:对活动期间所做的问卷调查进行统计、汇总第十天:社会实践结束,全体成员返回重庆。(一)前期准备工作1、前期资料收集准备工作。2、联系媒体(重庆、蓬溪的新闻媒体)3、与蓬溪当地的团县委联系,宣传本次活动,以取得其协助。4、选拔好活动参加人员,并明确活动日期流程和工作安排。5、准备相关宣传资料,调查问卷等。6、准备好工作T恤衫、相机、电脑、DV机、活动队旗,以及相关应急药品等。7、选定专门的信息员,整理每日活动资料,传送回校或媒体(二)安全及后勤工作1、活动出发前,由杨老师与当地县团委联系,确定食宿问题。2、所有活动相关资料由到达蓬溪当天会议上统一领取。3、所有成员必需按时工作,起床,就寝,杜绝一切安全隐患。4、队员不得独自行动,有事向组织报告,一切服从组织统一安排。5、遇到感冒发烧等突发病情,应急时向组织反应治疗,队伍随队携带相关应急药品。八、活动宣传1、前期宣传〃通过校园网宣传我院本次活动的目的、意义,让全校广大师生关注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联系重庆媒体(如《重庆日报》),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相关报道,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联系蓬溪县团县委,向其宣传本次活动,以取得其协助。〃联系蓬溪县媒体(如蓬溪电视台、《篷溪日报》等),在当地进行宣传,以取得当地群众对本次活动的支持2、信息返回〃由2组同学每日收集整理活动资料〃3组同学就2组同学整理后的信息资料进行编辑并通过网络传送回校或发送至媒体部门3、后期报道〃活动结束后,重庆及蓬溪的新闻媒体就返回的活动信息及社会的反响做一新闻报道,再次重申活动主题和意义,大家对“一圈两翼”、“三农问题”的关注〃参加活动的同学每人写1篇实践报告或主题论文,将活动感想及收获,发表在校园网上,在学院和学校中广泛宣传,并把活动过程中采集的照片、影音、视频制作成光盘,在全校的暑期实践活动中展出。九、注意事项1、队员在活动期间要时刻注意安全,遵纪守法,合法有序......开展活动,维护学校形象,不做有损校荣之事。2、队员必须统一着装活动,配带工作证,按作息时间工作与休息,并注意积累有价值的活动资料。3、队员在活动期间本着学生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方面不怕吃苦,持之以恒。队员之间要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互相帮助,团结协作。4、活动期间与当地居民交流注意言行,尊重农民,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5、每晚进行当天工作总结和相关问题讨论,并且落实好次日的工作日程;同时及时向学校汇报活动进程。国际商学院团总支2007年7月三下乡社会实践策划书2策划书一:基本情况1主题:对希望小学进行爱心募捐实践队名称:旭日实践队时间:5月31日——8月20日对象:面对赤坎区所有群众2策划者:吴庆玲、黄楚莹、柯华娣、梁梦秋3写作时间:2012年5月9日4背景与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建党90周年,进一步增强大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根据之前我们去希望小学打扫卫生,了解到希望小学的环境恶劣,设施缺乏,所以我们计划为希望小学进行募捐。我们的这次募捐活动,会把募捐得来的钱购买文具,书本和体育器材,让希望小学的学生能有更好的读书环境。二:具体的策划内容1场地:湛师基础教育学院、赤坎区等人流密集地方2参与人员:10中文2班44名同学、外班7名同学3道具:4张宣传海报、100份宣传单、15张照片、3个捐款箱、2张红纸、3支大头笔3张桌子6张椅子4募捐过程:①搬桌子椅子:组长:吴林旭组员:许桂玲、麦上清、付晓玲、麦燕玲、黄裕裕、李敏、欧美欣、李美娟、曾秀清、吴娟、庞晓飞、杨良如②海报解说员:陈筠、黄楚莹③负责坐在大本营的同学:组长:张凤华组员:李建芬、戴婉儒、何嘉惠、陈建凤、陈文霞、郑浪、余仲琼、盘树英、陈梅燕④负责学校门口宣传和募捐工作:第一组组长:吴庆玲组员:柯华娣、梁梦秋、邓高红、李美娟、谭佩雯、李月师、李菲、江小萍、吴春锋、张偶英第二组组长:李雪玲组员:陈丽桂、莫巧媚、陈关凤、陈桂辉、戴英莲、李凤、蔡凤娟、易上金、梁志喜、涂培珍、丁丽霞⑤募捐结束后清洁工作:余慧芳、赵彩云、黄艳桃⑥海报、宣传单、捐款箱等回收工作:吴庆玲、柯华娣、梁梦秋、黄楚莹⑦搬会桌椅:由吴林旭负责安排人员,并确定桌椅数量⑧募捐结束后,全体人员到8303,由小组长负责清点募捐数量,然后当众宣布,然后把钱交到生活委员到银行去存起来。三:预测①效果:能在宣传的地方引起大家对希望小学的关注并进行爱心募捐,帮助希望小学的学生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而本班同学也能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收获更多的友谊与经验,学会团结合作,齐心协力。②投入:照片冲洗:40元海报纸张:8元捐款箱:3元宣传单印刷:15元颜料:20元其他杂物20气球:20元三下乡社会实践策划书3**大学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策划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神州行---我看行”团队2009年6月13日制一、活动背景二、活动内容三、活动目的四、活动意义五、活动流程六、可行性分析七、预期效果八、经费预算目录----------------------------33344556一、活动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部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然而农村信息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变革的重要力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武器。农村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由于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健全,流通渠道不畅通,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影响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还存在诸如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村信息资源分散、重置、缺乏有效整合与共享,农村科技信息传输渠道不畅,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很多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不仅制约了我国农村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还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的关系的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二、活动内容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信息化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为了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经济,必须要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但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能由政府包办,必须借助市场化运作机制,调动起广大农民群体的积极性以及市场主体意识,从而加强其获取价值信息的自觉性和自主性,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进程。此次实践活动欲通过发放问卷、走访农户以及和当地提供信息服务相关机构和部门,如农技站、报社、电信部门、政府机构等,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的进行实地调查,对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制定出解决当地农村信息建设存在问题的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努力形成长期良好的运行机制,以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国其他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借鉴。三、活动目的1.发现当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争取形成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2.帮助当地完善信息化体系建设,加大信息化宣传力度,着力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3.建立信息快速获取的渠道和平台,充分发挥农业信息化在解决“四农”(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问题中的作用,提高价值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共享性。四、活动意义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与社会事业中的应用,农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等。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建设现代农业,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和推广应用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地发展。作为以书本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当代大学生,下乡进行调查、服务,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加强的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现实参考依据。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团队成员将会体会到什么是团队精神,这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五、活动流程1.准备阶段:(2009年6月20号----2009年7月8号)团队成员通过上网、浏览图书、交流和向老师请教等方式获取关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对本话题以及此次活动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联系当地政府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填写申报书,制定此次三下乡的具体策划。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为调查阶段,研究分析阶段以及后期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使我们团队的后期工作得以顺利的进行。2.调查阶段:(2009年7月9号----2009年7月14号)团队成员下乡进行实地调查,实施制定的计划(例如发放问卷、走访、谈话),做好调查记录。和当地政府一起制定出初步的解决方案。该阶段我们主要任务是通过实地调查,来获取我们此次活动的主要信息。该阶段也是我们活动重要阶段之一。在该阶段,我们团队成员分组进行走访个体农户及相关部门。并做好相关记录。为后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3.研究分析阶段:(2009年7月15号----2009年7月25)通过实地考察之后,团队所有成员返回学校,并对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得到我们需要的信息,结合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对所得的信息进一步分析研究,针对当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并将团队最终意见和方案反馈给当地政府。4.后期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0月)撰写论文报告,制作PPT,准备答辩,结题。六、可行性分析农村信息化是中国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必然选择和重要推动力量。目前中国农村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总体来看,中国的农村信息化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然而总体上还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等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团队成员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深入农村,了解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了解其中遇到了哪些问题。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来了解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从而针对不同的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团队已经和当地政府取得了联系,当地政府已经同意
本文标题:三下乡社会实践策划书(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78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