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汇编4篇】
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汇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汇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一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枣元九年制学校李光伟教学目标1、识记生字词,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通译全文。2、理清文章的叙事顺序,分清结构层次,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4、领悟作者虚构社会理想的现实意义。5、熟读并背诵全文。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疏通文意。2.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民主平等、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教学难点理解陶渊明虚构这一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的目的,正确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人有位英国文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运用幻灯片出示课题,展示优美的桃花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课前热身1.走近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2.了解写作背景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3.检查预习情况。a.从课文题目中你能联想到一个什么成语?(世外桃源)b.读准下列词语:缤纷豁然俨然垂髫怡然郡下诣冀三、疏通文意让学生结合有关注释口头翻译课文,教师进行适当点拨。(在学生口头翻译的基础上,展示各段的译文,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四、理清课文结构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五、研读课文1.文中描写桃花源景色的句子有哪些?a.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c.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文中描写桃花源村民生活的句子有哪些?a.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c.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e.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3、品味重点语句,想一想它们说明了什么。六、积累文言知识1.重点词语。a.一词多义。舍:便舍船/屋舍俨然扶:扶向路/出郭相扶将寻:寻向所志/寻病终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向:寻向所志/眈眈相向志:处处志之/寻向所志b.写出下列近义词的意思。咸、悉、皆、并、要延、缘、扶云、言、道c.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鲜美。2.思考下列问题。a.桃花源人为什么要躲进桃花源?b.他们对外面世界了解吗?c.“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渔人可能会对他们说些什么?d.为什么桃花源人听了以后“皆叹惋”?他们心里会怎么想?e.为什么桃花源人对渔人说桃花源“不足为外人道也”?f.为什么后人寻而不得桃花源?七、学习小结1.种种描写为桃花源增添了神秘色彩,表面上是描写了桃花源的隐蔽,实质上,暗示了桃花源只是作者虚构的一种美好理想境界,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向往。2.课文中的桃花源是一个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八、板书设计桃花源记陶渊明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宁静安乐、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九、教后反思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二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香乐二中冀昌宏一、教学目标:1、积累古今异义、一义多词、省略句等文言知识2、以“绝境”切入,深入理解文章,解读桃源“绝境”的多层含义3、以“言语为抓手”重点品味副词,引领学生感悟不起眼的副词背后丰富的意蕴4、感悟“桃源”的社会意义,体会陶渊明的思想境界二、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2、4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1、课前热身:陶渊明“无弦琴”的故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2、解题:(1)齐读课题,从课题中读出了哪些信息?——记:古代叙事性文体(2)点拨:桃花换成菊花,可否?《爱莲说》:晋陶渊明独爱菊菊,隐士的象征——桃花意象: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天》桃花意象:1、美好2、吉祥3、避邪——桃花源:美丽、美好的象征(二)研读“绝境”1、隔绝之境(1)自读文章,思考:这美丽美好的世外桃源,在桃源人自己眼里是个怎样的地方(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概括)?你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到与世隔绝?(2)预设: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隔绝之境A、见渔人乃大惊(于是,就\\\\竟然?)——强调大吃一惊,吃惊程度之大,突出与世隔绝之久,从未见过外人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解释:乃、无论——读出了什么信息?——穿插中国古代朝代更替史: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问今是何世,既不知有汉,亦不知魏晋——乃、无论,语气更强烈,更突出了与世隔绝之久、之深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马,遂与外人间隔——句中哪个字(词)最能体现隔绝之意?——复:再,强周从来没有——从此句中,体会到桃源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反对战争,热爱和平文言积累:妻子、绝境、交通、无论、不足——古今异义(3)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除了给人“与世隔绝之境”的感觉,还有什么之感?再读文章2、3节2、绝和(佳、妙、美)之境(1)生自读2、3节,思考、讨论、交流(2)百度百科——词目:绝境1、与外界隔绝之地2、风景绝佳之处游歙州兴唐寺山桥通绝境,到此忆天台(3)预设:A、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地桑竹之属——哪里读出“美”?——仅仅是景色美丽?——属,何意?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丰饶、富足B、阡陋交通,鸡犬相闻——此句让你感受到环境的什么?——安宁、静谧——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宁静?——相,鸡鸣犬吠相互应和,以动衬静文言积累:俨然豁然怡然欣然:„„的样子——齐读上面两句写景语句,体会这是一幅怎样的乡村图景?过故人庄绿树村也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祥和富足的乡村图景(4)预设:(有人说:“最美的风景应是人”,在这幅美丽祥和的图景中,桃源的人怎样呢?)A、黄发垂,并怡然自乐——并,都——换成“咸、皆、悉”,可否?——替换,品读————两人一起——老人小孩一起快乐,祖孙同堂,相嬉相乐,老人怡养天年,小陔茁壮成长——这正如陶《桃花源诗》所写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你能想象这些男女壮年都在干什么?——男耕女织,夫唱妇随,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齐读上下两句,体会那种和乐和美和谐的农家生活气息(5)预设:(这里描绘的是桃源人群体的生活图景,除此哪里还让你感受到人是最美的风景)A、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句中哪几个词最能表现这种热情好客的人情美?——突出便、咸、各——一家之客,便是大家之客,孟子: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客吾客以及人之客——人与人之间多么和睦融洽B、见渔人,乃大惊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齐读,体会两句话所表达的村人态度的变化——乃,出乎意料,大吃一惊,渔人的出现很意外;便,于是,就,在这种意外吃惊情况下,马上就邀请渔人回家,读出了什么?——村人淳朴,信任,人心不设防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邀()还家,设酒杀作食——陶语言简洁,省略很多人称词,补回去可否?——不简洁,啰嗦、拖沓——补进去再对此着读,还有什么不一样?——渔人与村人的对话显得有距离,原文主宾无间,言谈亲切——省略:更表现一种人与人关系的亲切,人情的温度——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和睦、和合的图景(6)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通过刚才的品读,我们感受到桃源应该是一个怎样的绝境?绝,这时是什么意思?——极——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哪个词最能括其意?——“和”——中国古代文化中,“和”是最高境界,“和而生万物”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演绎中华民族“和”的文化蕴意——桃源,绝和之境——除此,你觉得“绝境”,还有何意?这还是一样怎样的地方?3、绝幻之境(1)生自读文章首尾,思考(2)预设:A、太守,即遣人„„遂迷,不复得路刘子骥欣然规位,未果,寻病终——绝无神秘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绝幻、虚无(2)小结过渡:桃源(绝境)也,这是一个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绝幻之境那为什么陶要给人们虚构这样一个绝美又绝幻的地方呢?(三)感悟“桃源”价值(1)生讨论交流——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背景吗?(2)渔人的时代——晋太元中太元,东晋武帝年号,共21年期间爆发战争约60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从这两句诗中,你读出当时百姓怎样的生活?联系这背景,你理解作者为什么写《桃》吗?——水深火热、民不聊生、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张养浩诗云:“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在这种困厄与无望中,需要一种精神的寄托,那就寄希望予梦想吧,虽然梦想渺茫,但毕竟有梦才有希望所以陶渊明57岁花甲之年写《桃》,不仅仅是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更重要在于: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陶渊明的贡献是于乱世、乱政、乱象之中,在人们心灵深处开发出了一块恬静的心田——梁衡《心中的桃花源》(3)既然陶要给苦难的世人一个美好的梦,那为何故事结尾又加了淡淡的一笔——“后遂无问津者”?——怎么读?重音落在哪个词?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朗读比较体会:后遂无问津者后遂无问津者A、遂:终于\\\\于是就?——遗憾人们不再寻找了,淡淡的愤懑之情哀其可怜,怒其不拿啊B、无:——问路探寻的人都没有了,悲哀世人连梦与希望都破灭了梦还在,心还在,梦灭了,心就死了哀莫大于死心——这是最悲哀的一句话——再来读读,读出悲哀来(4)你认为这句话还“悲哀”在哪里?——作者孤独的寻梦者“世人皆醉,我独醒”啊但无论当时是怎样的世乱如倾、政乱如粥,心乱如麻,作者依然执着追寻心中的桃源之梦——陶渊明仕大济苍生“忆我少壮时„„猛志逸四海”隐归园田居“不为五斗米折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梦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君契——尘世之中,他寻找济世良方;寻无着落,退隐田园,求得精神寄托;田园梦破,继续寄梦于桃源,给世人一方归依心灵的乐土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百度百科——词目:绝境3、极为高超的境界为文通绝境,从室及良辰绝境岂可名,恨我诗语烦——陶的精神境界亦可谓“绝境”!桃源,(绝境)也隔绝之境绝和之境绝幻之境精神绝境(5)总结:先生已去,但桃源依旧,千年桃源,千古后人梦„„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志士沿着先生的足迹,追寻那片精神的乐土但愿今天我们重读经典,也能沿着先生的足迹,追寻自己心中的“桃源”板书:桃花源(记)隔和——绝境——精神幻千古梦„„桃花源记教学设计【第三篇】《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现象。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理解课文内容。5.学习文章曲折、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的基础上,落实字词,疏通文章,熟知课文内容。2.通过讨论、辨证地看待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理想社会。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2.使学生理解本文记叙的顺序、详略,体会本文优美、精炼的语言。3.理解作者笔下的社会理想及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欣赏图片)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成语吗?(引出“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是晋朝陶
本文标题:桃花源记优秀教学设计【汇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815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