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长津湖观后感范本八篇
长津湖观后感范本八篇这是我在电影院观看时间最长的电影,全程也是哭的最多的电影,电影中“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希望下一代,活在一个不再充满硝烟的年代。”下面是网友分享的相关范文例子,供您参考研究,欢迎阅读。长津湖观后感范本八篇【一】这部电影其中的手法让我印象很深刻,从开始到片尾都将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进行对比衬托,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从衣食住行,都能感受到我们与美国巨大的差距。当美国在感恩节用火鸡进行庆祝的时候,我方的战士只能互相推让着啃着已经冻上的土豆,衣着单薄的隐蔽在山谷中;当美国用大量飞机掌握了制空权后,我方连坦克都用的是抢来的;当美国士兵喝了热水抬起杯子后桌子都结冰了,我方士兵连厚实的衣服都没有......这场战争打的不仅是人数、武器装备、指挥能力,最重要的是还有人们的'心。我们的志愿军深知,新中国刚刚诞生,我们需要向世界宣告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那任人宰割的历史已经结束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可以对中国颐指气使了。电影中梅生有一段台词:我要是不上战场,那上战场的就是下一代了。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前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每一代的青春都有选择的权利,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承担义务的责任,为了保护我们的祖国和家人,青年一代地踏上了战场,毅然决然地去接受硝烟弥漫的洗礼。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生命可以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老去,唯有荣耀能绚烂天地。影片中伍万里自参军以来一直想杀够二十个敌人,当他已经完成了十八个时,产生了思想的斗争。面对已经胸口中弹的美军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他极其渴望自己可以再补一枪完成第十九个目标,进而就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但哥哥伍千里说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在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他选择了朝棚顶开枪。我想这也是影片的另一个主题青年人的成长吧。从明白打仗的意义是让敌人瞧得起,到明白战争中不只有冷酷无情,这是对战争理解的加深,也是对生命更加敬畏。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成长的定义,志愿军战士用美好的青春怒放出战地黄花,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扬起青春的旗帜?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志愿军战士不仅与美军斗,也在与天斗。飘扬的雪花下,即使已经永远地沉睡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也要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因为敌人还在,国家还没有完全解除危机。在那片土地上,青山就是未归英雄不朽的丰碑,为祖国而战的功名永垂。鲁迅曾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杨根思在长津湖畔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三不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想可以是中国青年对鲁迅的回答。“如果天空永远晴朗和煦,我不会告诉你浴血光荣的记忆,曾经的远征已融入岁月大地,炮火中回眸是尊严的高地。”我们对抗美援朝不应只停留于感动,而应该将这种爱国爱家,英勇顽强,不怕艰苦,慷慨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那些还处在大山之中没有良好教育条件的孩子,而不是将支教表演成为一种作秀;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还处于空巢的老人,将敬老爱老落到实处;我们可以投身基层扶贫事业,让每个人的脸上都真正露出幸福的笑容,而不是停留于照片中......身为青年的你准备好了吗?长津湖观后感范本八篇【二】“一只蛋从外面被敲开就注定要被吃掉,但如果自个儿从里面啄开,没准儿是只鹰”这是剧中哥哥对弟弟意味深长的一番话,至今仍发人深思。《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以一位“混世”少年的成长展开画卷,向我们展示了那一段历史的残酷与艰难。刚开始,作为初生牛犊一直在水边慢慢成长的伍万里无视哥哥的担忧,偷偷离开家加入大部队,就是简单的为了能让哥哥看得起。在开往前线的火车上,他被戏耍被逗弄,他生气暴怒更是一度想拿枪对准未来的战友,直至车门被打开,在行驶的火车上他看到了朝霞映照下的万里长城,他安静了下来,坦然接受连长哥哥的体罚。我想那一刻,他一定是想起了投军初期自己说过的话,“共产党、毛主席给他们家分了地,有人要抢回去,这个不能答应。”他开始有了军人的影子。敌人空袭下,身边前一秒还谈笑嬉闹的小伙伴下一秒尸骨无存,鲜血喷溅一脸,那一刻他的眼神愈发坚定。然而少年还不清楚“军人”两字的分量,面对与美军的近身肉搏他慌乱无措,看着危及生命的哥哥却仍对敌人下不去刀子,直至身边的战友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他咆哮、怒吼,手持手榴弹精准投掷,在哥哥与战友们惊讶的目光中,少年飞速成长蜕变,此时的他不再是一只任人煮烹的蛋,而是一只破壳而出的雄鹰。“他们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从天而降吗?”在美军逃窜的质疑声中,一股浓浓的民族自豪油然而生。然而,战场上没有神话,拼的都是血肉之躯,从单枪匹马直插军营的梅生,到开着坦克舍命与美军对轰的伍千里,从拉起标志弹甘愿当活靶转移敌人炮火的雷公,到弹尽炮绝抱起炸药包向敌冲锋的杨根思,无一不在用生命告诫美军,我们是有血性的民族。毋庸置疑,这场战役我们胜利了。“这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前辈的牺牲为我们换来了后世的太平。曾有一位海归在演讲上讲过自己的故事:跟她一起留学的一位叙利亚籍留学生曾对她说,你不用变得非常优秀才能在异国他乡立足生存,你还可以回自己国家,你的国家会包容你、保护你。我们才恍悟,和平是有代价的,在我们视及不到的黑暗角落,仍有人在饱受战火而流离失所,我们并不是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有幸生活在和平的中国。剧中当伍万里举起枪正要对一位受伤的美军士兵补枪时,哥哥拦住了他说“有些枪我们必须开,有些枪不必开”,弱时不惧强敌,不失大义,强时惠己及人,承担大国责任。中国正在以独特的民族魅力引领世界瞩目,给千万英烈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如有书信达意,如今这太平盛世是否如您所愿......长津湖观后感范本八篇【三】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篇流传很广的短文,叫《生命的意义》,随着它流传开来的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生命就是:一个灵魂来到世界上受苦,然后死亡。可是由于这个人的努力,他所受过的苦,后人不必再受。”抗美援朝战争有着怎样的意义,影片中伍千里摸着伍万里的头说:“大哥说,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梅生对杨千里说:“我女儿问我,为什么我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不必再受苦的生命,谁不想拥有呢?但没有前人栽树,哪来的后人乘凉。没有抗美援朝的立国之战,哪来的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长津湖战役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经典战役之一,影片从立项之初就格外受人关注,影片的拍摄成本据说达到了13亿,堪称国内最贵电影。这么冒险的大成本投入,只能说拍摄方致敬英雄的意思远高于投资收益。相应地,第一批买票入场的观众,缅怀先烈的意思也要远大于欣赏电影,但发展到今天这样冲击国内影史票房第一的水平,更多只能是影片自身良好的质量和口碑的功劳了。从立意上看,影片既讲述了家国情怀又兼顾了反战意义。影片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抗美援朝,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主题。现在看抗美援朝战争,只觉得这是一场足以让国人自豪的战争奇迹,但放到当初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历史背景下,如果不是迫不得已,谁又愿意用“钢少气多”硬拼“钢多气少”,和世界第一强国正面交锋呢?正如片中大家都在夸耀七连的战绩时,梅生对伍万里说的,“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才是一切”。经历过大伤亡,才知道和平的来之不易,也才会格外珍惜。从制作上看,影片的特效过硬,无论大场面还是小细节都得到了细致体现。各种长短镜头的运用,战争场面的剪辑也让人不自觉沉浸在战斗的激情与残酷中。至于导演、演员阵容更是豪华无比,无一不是“大腕”。网上有评价说影片战争场面太多,我觉得其实不算多。至少和一辈子都在打仗的先辈相比,短短的3个小时的战争,只是让我们感受到一丝战火的硝烟而已。只是对于电影来说,较多的战争场面势必压缩电影中的感情戏份,而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本片的编剧兰晓龙了,之所以提他,是因为影片中出现了太多的经典台词,正是这些经典台词承担起了连贯全片剧情,完整影片叙事的纽带作用。其实电影的缺憾是冰雕连只在结尾一闪而过,而这才是长津湖战役的真实面目,是难以想象的艰苦而不是战斗的激情和热血。没有飞机,没有坦克,没有装甲车,没有榴弹炮,没有高射炮,没有厚棉衣,没有充足的食物,而所有这一切的差距都要靠战士的生命来填补。除了战斗减员,恶劣的严寒天气更是让兵团减员达三分之一以上。这其实是一场无比惨烈的胜利,惨烈到先辈不敢回忆,后辈不能忘记。赢得这场战争的法宝是英雄们的大无畏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在71年后的今天,《长津湖》再次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精神,这也许就是这部电影的意义,至于传承这种精神,也许就是另一种生命的意义了。长津湖观后感范本八篇【四】今年十月初,电影《长津湖》在国内上映,获得了观众的好评。《长津湖》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然而,艺术作品永远也无法完全重现历史事实。真实的长津湖战役远比电影残酷惨烈千倍万倍。首先是中美双方在武力装备上的巨大差异。美军的军备堪称强大,拥有坦克、火炮等地面重型武器,还有强大的空中火力支持,而中方志愿军部队主要武器为手榴弹、机枪和步枪,外加少量的迫击炮,而这些武器在当地的酷寒环境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使用。其次是后勤保障。美军的后勤保障是充足的,吃的是烤火鸡、炸薯条、牛肉馅饼,穿的是毛衣毛裤防寒服,还有鸭绒睡袋。而志愿军的后勤条件差到极点。为防止敌机轰炸,阵地上白天不能见冒烟,晚上不能见灯明,就连做熟饭都很难。由于缺少制空权,志愿军的补给常被美军切断,外面的物资常常不能及时到位。电影当中战士们啃着冻土豆,是真实的现实写照。还有一个最大的敌人,那就是酷寒天气。1950年的11月,长津湖地区迎来50年不遇的酷寒,平均气温-27度,最低气温经常达到-40度。因为战事紧急,志愿军官兵中有很多人没有来得及配备御寒衣物,导致大量的非战斗减员。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的一支部队在酷寒中的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战士们即使想小便了也只能拉在裤子里等着冻干,吃的东西也只是雪水加炒面干粮。发起冲锋时,很多人已经冻成了“冰雕”,有的人活着但是也已经站不起来。当年的冰雕连的唯一幸存者周全弟老人经历了当年三天三夜的埋伏,因为冻伤而截去了双腿和双手,截肢的时候他才15岁!他悲痛欲绝之后,选择了活着。他替他的129名牺牲的战友活了下来。影片中呈现的,只是战役之惨烈的万分之一。长津湖观后感范本八篇【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女儿问我,为什么我要去打仗。这场仗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让他们不打仗”。直到今天也许还有人发问:为什么要打朝鲜战争?难道美军攻占朝鲜以后,就一定会进攻中国吗?我不是军事家,我从普通人的视角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首先,当年关于是否入朝参战,毛泽东主席考虑出兵不出兵,连续几天不能入睡,最终高层决定出兵援朝。我认为,毛主席是从战争中历练出来的军事家,对大局必定有着最为深远的考量。其次,西方国家的民族文化从骨子里就是“国强必霸”,这一点从世界史和中国近代史完全可以看出来。西方文化这种骨子里的野性,在文学作品里也能窥见一斑,如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吉卜林笔下的文学形象常常显示出野蛮和侵略的品性。当年美军在朝鲜战争初期占据优势后,开始越过三八线,用飞机轰炸中国xx。试想,如果美军占领朝鲜,他们会安分守己吗?老虎改不了吃人的本性,什么时候吃,决定于它的胃口,向它让步是不行的。电视剧《霍元甲》有这样一句歌词吗?“因为畏缩与忍让,人家骄气日盛......”。其实,抗美援朝的道理可以归结为一句老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一战,我们的胜利为后代子孙赢得了70年和平发展的时间,国际社会也对中国刮目相看。这一战,是立国之战,立威之战。长津湖观后感范本八篇【六】《长津湖》影片里都是老演员,演技自然不必说。易烊千玺表现也很棒,这部电影中突破了自己。有点痞痞的小流氓
本文标题:长津湖观后感范本八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821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