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关于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的论文
关于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的论文多篇精选范例参考,希望大家喜欢。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制度的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率和效果关注度也日益提高,为了加强政府责任,适应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产生了政府业绩评价。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政府审计在理论和实践层面进入了新阶段,现在以业绩审计为政府审计的重要内容,成为政府审计的新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政府绩效审计尚不成熟,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绩效审计体系成为我国政府审计的关键。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必要性。(一)是建设廉洁透明服务型政府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积极安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如今,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政府公共财政支出成为社会焦点问题。政府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对政府官员在任期间的工作情况和成果进行绩效考核和财政资金运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考核,政府绩效考核的开展拓宽了考核监督的领域和范围,加强了考核机构在行政监督中的作用,增强了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减少了腐败事件的发生,进一步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的发生,为建设高效透明的服务型政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是提高公共管理效率的需要。近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公共管理投入增加,但公共建设相关项目从立项到最终完成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审查,项目实施时失去最佳实施时机,同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这些现象的出现强调政府机构工作管理效率低,人浮于事件。审计机构在对政府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进行绩效审计过程中,对公共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配置效果等方面进行审查,有效管理和评价政府权力的使用,提高政府行政服务的工作效率水平。(3)是保证政府职能发挥作用的需要。近年来,中国财政支出呈现稳定增长态势。但由于目前中国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不完善,财政支出表现相对较低。从近年来的开支来看,经济建设和行政管理所用的地方财政金额差异较大,人员资金开支已成为主要部分。该支出严重限制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履行,因此需要加强对政府财政资金的监管和分配。根据政府财政资源有限的基本国情,及时对财政监督财政开支,能够有效控制各级政府部门公共资金开支,提升公共资金业绩。二、政府业绩审计的现状。(1)审查范围逐渐扩大。21世纪初,政府有关机构及其下属单位的业绩审计提上日程。审计机构审计重点从以前被审计机构财务收支的客观性和合法性转变为被审计机构财务资源使用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与此同时,2016年1-11月,国家审计机构完成了21334业绩审计项目。其中,审计局完成113个,省级审计机构完成847个,地级审计机构完成6288个,县级审计机构完成14086个。另外,各省市地方审计机构实施的绩效审计项目数量占审计项目总数的31%。其中,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独立计划城市均超过这一平均水平。2017年1-11月,绩效考核工作量约占考核总工作量的一半左右,比2016年同期增长10%。(二)加强政策支持力度。近年来,审计局发布了多份文件,规划了业绩审计的发展方向,十三五国家审计工作的发展规划提出进一步加大业绩审计力度,始终贯穿审计工作,促进发展质量和利益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的暴露和审查力度,促进廉政建设。与此同时,各省市也积极制定政府业绩审计相关政策,2011年徐州市审计部门发布《徐州市审计机关政府投资项目业绩审计操作指南》,规范徐州市业绩审计工作,2012年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浦东新区业绩审计方法的通知》,对浦东新区政府部门业绩审计提出了实施要求。三、政府业绩审计出现的问题。(一)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从我国政府行政结构来看,我国各地市审计机构属于各地政府,受当地政府和上级审计机构的指导,受经费和行政管理模式的影响,业绩审计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制定受当地政府的制约,阻碍审计作用确实有效地发挥,同时审计机构业绩审计活动完成后,审计机构发行的审计报告由同级地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构审计,不利于审计工作报告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宝座,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制约。另外,审计机构的组成人员审计机构本身只有提案的权利,其人员编制、人事选拔、任免、奖惩均由同级组织部和同级政府审查批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审计机构职能的正常发挥。*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计划办公室:PPP模式支持正确扶贫绩效评价研究(HB18GL058)。(二)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我国政府业绩审计起步晚,审计工作的具体方法和程序尚不成熟,目前只有少量法律法规提到政府业绩审计,政府业绩审计工作开展的完整法律依据不足,现行《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条指出,《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计机关的会计证明书、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书及其他与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相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行为》,相关法律只进一步明确了该法律规定,但没有列出具体的审计内容和我国政府的具体规定。在这种背景下,审计相关人员只能通过现有的知识储存和现有的经验来探索,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也不同,业绩审计效果的正确客观性增加了一定的风险。(3)审计团队人才结构不合理。完成政府业绩审计需要多个专业审计师团队。在此期间,中国审计机构主要从事传统财务审计。审计师的知识结构比较简单,工程技术、法律、宏观经济、对外贸易和计算机专家数量比较少。根据中国审计师知识结构的调查,会计和审计专家占所有审计师的71.8%。绩效考核要求考核广泛的经济和管理活动的有效性,要求多样化、创新的方法和多学科知识。有些审计师很难满足高标准的绩效审计。另外,审计员整体的数量也很少,难以适应大的任务量,水平越低的机构越明显。四、完善政府绩效审计优化路径。(一)完善独立监督体制。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垂直管理改革力度。不仅将地方审计机关正职的任免权接受省级机关,普通审计人员也由省审计厅管理,招聘、提拔、任免由地方审计机关提名,由省审计厅和省人社会局决定,二是地方审计机关经费由省财政厅统一保证,纳入省财政预算。由此可以将人力资源和财务完全独立于地方政府和财政部门,提高独立性,使地方审计部门更有效地对地方政府领导进行审计监督,更有力地揭示和反映问题。(二)健全相关法律制度。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我国政府业绩审计推广和拓展面临一定的困难。我国立法机关应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业绩审计相关法律制度。首先要完善审计报告的公开制度,通过将审计活动的各个阶段以审计报告的形式向公众展示。在完善审计报告制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媒体作为中介的作用,及时准确地将审计结果传递给社会公众,扩大政府审计的影响力。其次,要不断健全审计结果问责制度,加强审计结果的应用,实现审计报告的公开与审计结果问责的有效联系。(3)构建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随着政府职能的逐步完善,经济性和利益性也是政府业绩审计应该关注的重要内容。在预算绩效考核体系的基础上,审计机构应积极探索绩效考核考核标准,建立全国公认、适用、规范的体系,不断修改、完善。业绩评价体系应当包括预期的目标、决策过程、投入资源和能源、生产效益、对社会效益的影响等,评价指标应当坚持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定量指标主要指财务指标,定性指标的确定应以被审计项目的特点和被审计部门的管理特点为基础。(四)改善政府业绩审计人员结构。审计团队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是政府业绩审计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审计机构不仅要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还要不断引进高水平的审计人才,尤其是专业型的审计人员。要提高审计机构的准入门槛,完善审计人员的准入制度,确保招聘人员在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上能够满足政府业绩审计的要求,确保审计队伍中的人才能够胜任其职责。此外,审计机构人员不仅要包括专业审计人员,还要在实际绩效审计工作中招聘工科类、经济管理类等其他专业人员,不断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全面优化我国政府业绩审计可有效促进我国审计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但结合政府业绩审计在我国起步晚、发展缓慢的现状,如何更好地开发和引导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标题:关于以政府绩效与公众信任为主题的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3835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