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提升自身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的内在需求愈发迫切。国家、政府和社会都对高校的办学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从单位层面还是业务层面,学校在提升管理水平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和风险,影响着办学的经济效益以及行政管理的效率。通过梳理内部控制流程和制度,发现高校内控环境还有待改善,内控各业务层面诸多问题突显,内控评价与监督机制还不健全。厘清这些现实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推动高校内控建设顺利开展和落实。一、高校内控环境有待改善由于各部门领导及教职员工对于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缺乏深入把握,因此进入内控管理的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流程梳理工作与规章制度的清理工作同时进行,需要相关部门配合,工作量很大,时间紧迫,新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执行仍将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应继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强化其持续规范运作。同时应加强对流程规范的宣贯和执行,正确运用规章制度和流程规范管人、管事,构建规范化管理平台,形成“固化、僵化、优化”的内部控制工作习惯,将违规风险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从内控建设现状来看,高校内控环境还存在如下问题:1.高校内控建设内生动力不足高校内外存在多层次的委托—代理问题,即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政府及高校的主管部门与高校之间、高校内部形成的学校——学院/部门——系/科——个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如政府及主管部门作为委托人期望高校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而高校管理者作为代理人则天生缺乏内控建设的推进动力。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导致高校内控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2.高校内部存在文化冲突高校各方利益相关者都有不同的诉求,文化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冲突,如,师生崇尚自由民主,而管理层则希望规范化和制度化。这就必然导致内控建设中各方需求难以协调,职能部门力不从心。由于绩效管理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合规性管控有时违背绩效原则,使得内控建设和推行较为困难。3.高校内控组织架构不完善专家参与的议事机制存在欠缺,在实际决策时缺少必要的专家论证或者论证过程不规范、不充分;预算、审计等专门委员会功能弱化,没有发挥决策支持作用;关键岗位轮岗机制尚未形成,岗位职责规定未明确到每一岗位,特别是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不明确等。二、高校内控各业务层面诸多问题突显高校业务层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预算决策和控制不完善、收支管理松散、政府采购业务控制与内控要求存在差距、资产管理缺乏足够重视、建设项目控制力度需要加强、合同控制流程需要理顺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控制,将会影响高校经济管理水平和我国教育改革的进程,有必要通过内控流程梳理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1.信息孤岛的长期存在高校围绕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科研、教务、档案管理等开发了财务管理、酬金、工资、学费、科研、教务、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信息系统,部分系统之间实现了对接。学校各层领导对信息孤岛问题有普遍的共识,但在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方面目前没有形成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落地计划。信息系统建设的归口管理职责不明确,无法满足统一规范信息系统的开发、变更和维护的流程及制度要求,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得不到保障,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2.业财未有效融合首先,高校业务、财务工作目标不一致、关注点不同,财务部门更关注资金的安全和使用效益,而业务部门更注重业务量的完成;其次,业务、财务数据标准不统一,融合工作缺少共同语言;再次,由于高校信息孤岛问题的存在,业财融合系统有效支撑能力不足,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未有效衔接,难以形成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财务管理体系;最后,财务部门多处于系统信息运用末端,缺乏对前端数据的审核控制权,给财务核算带来一定风险隐患。3.工具与方法未广泛应用在内部控制建设中,需要用到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等管理会计方法,而目前高校的管理会计应用处于起步阶段。高校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较单一,大部分财务人员属于仅以记账、核对等传统工作为主的“核算型”会计,对前端业务缺乏深入了解,管理会计工具与方法也很少运用到工作中。三、高校内控评价与监督机制缺失近年来,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国高校实行内部控制的时间较短,内部控制理论发展并不成熟,高校内部控制从理论到实践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评价工作分散、随意甚至无章可循,监督机制缺失,使得我国高校在设计和执行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时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内控评价标准、方法不完善(1)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不统一。目前对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研究尚不成熟,内部控制缺乏被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各监管部门对如何具体实施内部控制评价,采用何种方法评价也尚不明确。评价体系建立的立足点在于评价标准的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的缺失导致了高校评价体系无法真正落实到实践。(2)内部控制的评价方法不科学。首先,从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来看,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时缺乏必要的权威方法。其次,中介机构和各类审计及检查会对高校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一些定性评价,但大多数都局限于高校的制度设计和执行层面,并没有开展相关可以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定量分析及评价。最后,在高校自身内部控制建设中,也整体倾向于重视制度建设程度和制度执行力度上面,对后续的评价方法关注度过少。(3)内部控制评价主客体不全面。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应该有内外两个部分的评价主体。这就要求高校不能只是外部聘请审计师,还必须培养内部审计师。从目前来看,仅仅依靠外部定期评价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高校的管理需求,因此,内部控制评价必须内部化。但很少有高校组建审计委员会,同时在内审资源投入和审计人员的培训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这都导致了高校评价主体能力不足。其次,在设计内部评价体系时对于组织机构的设置情况和其他非会计信息重视程度过少,这严重影响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客体全面性。2.重建设、轻落实由于内部控制与传统的管理模式、工作习惯相比较,不但是一种新理念、新知识,更是一种新的管理行为,我们发现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引入还是执行都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强化执行是今后内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二级单位经济活动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还不完善。在学校层面全面建立经济活动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强化内部控制理论和实务培训力度,将经济活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向二级基层单位延伸,确保内部控制成果落地生根,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执行的有效性。3.缺乏专业的内部审计和内控评价人才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还需要加强。教育部《关于加强直属高等学校内部审计工作的意见》要求,内部审计队伍应由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建设工程、信息系统等专业背景和专业资格的人员组成,但学校目前的审计人员配备不足,存在缺岗情况。尤其当前学校审计监督关口前移,审计人员需要介入合同审签、政府采购招标、评标、竞争性谈判、学校资产的验收及报废等日常事务的监督,专业人员配备不足,可能会影响到审计监督的效率和效果。随着内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应将内控责任与考核机制有效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全员对内控工作的重视程度,切实保证内控体系的有效执行,促进内控体系实用效果的发挥。内部控制是一项专业的管理行为,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应由专业人才来参与和实施。目前高校财务和审计队伍中缺乏此类专业人才,除了需要引进这方面的人才外,还需要加强内控评价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本文标题:高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059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