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基地建设调研报告范例【范例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基地建设调研报告范例【范例4篇】【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基地建设调研报告范例【范例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对优质棉基地建设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第一篇】__市位于__北麓,地处北温带,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是__光热资源最为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全年日照2600-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年均降水量毫米,相对湿度58%,平均无霜期在180-185天,年均积温℃。全市区域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150万亩,已耕地总面积108万亩。多年来,__市始终认真贯彻自治区关于“做大做强棉花产业”精神,并结合__市“四区一线”发展战略,坚持“主攻品种,调整结构,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发展产业,提高效益”为基本原则,认真做好棉花产业生产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今后,要继续加大优质棉基地建设力度,促进__市棉花生产持续健康发展。一、正确认识我市棉花种植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棉花种植加工生产情况1、棉花种植情况。“九五”期间,全市年均棉花种植面积万亩,年均总产量万吨,平均单产公斤。“十五”期间,年均种植面积万亩,年均总产量万吨,平均单产公斤。“十一五”前三年,年均总种植面积万亩,年均总产量万吨,平均单产公斤。“九五”期间,棉花种植面积均占总播面积的50%左右,到“十五”和“十一五”时期,棉花种植面积均占总播面积的60%以上,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0%,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棉花。2、棉花收购加工情况。__市现有棉花收购企业38家,加工企业36家,设计加工能力约55万吨,年实际加工量20万吨左右,棉花加工能力潜力很大。“九五”期间年均加工皮棉量万吨,“十五”期间年均加工皮棉量万吨,“十一五”前三年,年均加工皮棉量万吨。茶叶基地建设现状调研报告【第二篇】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下面是小编提供的茶叶基地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供参考!更好的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现就调研情况如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茶叶基地建设现状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倍。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2006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二、存在的问题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参考资料,少熬夜!三、对策的研究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五是用现代的营销理念和手段,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组建营销公司,提高营销决策应变能力,建成同行业一流的企业形象设计,一流的产品形象设计。六是融入文化旅游内涵,丰富历史文化底蕴。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广邀文人加工挖掘整理宣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旅游活动。把人文茶尽快推出去,实现茶业的新跨越!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建设调研报告【第三篇】按照省委组织部《关于对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有关问题进行调研的通知》要求,南平市委组织部于3月24日至28日组织了专题调研组,赴建阳、邵武、顺昌3个县(市)进行调研。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召开了两场座谈会,走访了6个乡镇(街道)、6个行政村、3个参考资料,少熬夜!社区居委会和3家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并进行查阅文件资料、个案分析、认真研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近年来南平市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围绕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促进海西区绿色腹地跃升发展,积极探索新途径,推出新举措,使党员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更贴近党员的需求、贴近时代的发展,切实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效。据统计,xx年1月至xx年12月,全市累计受训党员万人次。1、创新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党员干部大规模培训工作有效落实。发挥各级党校的主阵地作用,对党员干部进行轮训,是党员教育培训的重要形式。为了创造性地落实好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xx年开始我市在全市推行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即干部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和在职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经过有关考试后,进行学时登记,累计达到规定学时的确认为达到干部培训要求。该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党员干部培训的工学矛盾问题,促进了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省委组织部向全省推广了这一创新做法。在积极推行干部培训“学时累计制”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市又相继创新推出“武夷领导干部论坛”、“自主择学”、“现场教学”等举措,并组织党员干部走出去,赴江苏苏州、浙江台州、绍兴等发达地区学习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党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果。xx年,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清概在“武夷领导干部论坛”上为市委党校全体学员和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作了一场《融入大局跃升发展》专题报告,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我市还于xx年在全省率先为市、县两级党校和市党员干部电教中心建成中央党校远程教学c级站,提高了党校教学层次。这些创新举措,有力地推进了大规模培训干部任务的落实。五年来全市共培训干部万人次,其中党员干部万人次。3、从闽北实际出发,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效。闽北共有农村党员万,抓好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对于推进绿色腹地新农村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突出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注重发挥乡镇(街道)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服务中心的作用。全市116个乡镇,23个街道全部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管理服务中心,中心将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作为管理和服务党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农村党员先进性管理,加强了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情况的考评。二是扎实开展党员电化教育。在农村广泛开展“党员电教科技兴农”活动,市委组织部相继制作下发了《走进南平机制》、《村帐托参考资料,少熬夜!管》等一批较高质量的电教片,农村基层党组织广泛推行了“1+x”播放制、“电话预约制”、“电教超市”等富有特色的播放收看方式,全市共建立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326个,培育党员电教科技示范户3560户,增强了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的实效。三是“流动党校”送教下乡。如建阳市从xx年起每年在乡镇开设“流动党校”培训班,采取集中面授、分散自学、集中考试的形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培训,三年来,共办流动党校学习班13期,培训农村党员1400余名,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培训质量。四是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我市从xx年开始,在全省首创通过举办面向村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大专学历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在招收学员过程中,注重推荐比较优秀的农村党员参加学习。实施这一计划以来,全市共有952名村干部和实用人才参加了各类大专班次学习,其中农村党员占学员总数的%。4、健全和落实保障机制,整体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水平。在阵地和经费保障方面,各地共建设各类党员教育培训阵地2531个,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达万元。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党员电化教育双机配备率达到100%。在每年安排党费用于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非公企业党组织、退管站片党组织实行党费回拨。一些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经费保障比较到位。如建阳市将口镇镇财每年拨给每个村5000元用于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等工作。在师资保障方面,各地都很重视党员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由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科技人员、先进模范人物和领导干部组成的党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市委组织部已建立了由150多名省上专家、教授和本市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组成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并进行滚动式管理。结合市委党校升大专体制,将市委讲师团与市委党校师资力量进行整合。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党员教育培训专兼职教师1472名,其中兼职教师1346名。在学习时间保障方面,对党员参加教育培训时间作出明确规定,机关、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党员累计不少于12天,其他党员累计不少于6天。二、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从调研情况看,虽然各级党组织都普遍重视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我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党员教育培训时间难保证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流动党员。这些党员白天大都从事生产或经营活动,工学矛盾问题较为突出,参考资料,少熬夜!专门组织集中教育培训不大可能。晚上和周末则或由于居住分散难集中;或由于党员参与集体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识不强而不想集中;或由于一些基层党组织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认识不到位而不愿组织集中,所以集中教育培训也很少,主要以党员个人自学为主。而对党
本文标题:基地建设调研报告范例【范例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064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