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农村报告格式范例【实用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农村报告格式范例【实用4篇】【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农村报告格式范例【实用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调研报告2020【第一篇】为全面掌握和推进牛角寨乡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我通过实地走访查看、召集党员群众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对全乡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牛角寨乡严格按照“一个规划管统筹、一个方案作保障、一个班子抓落实、一个奖惩促成效”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全面开展“97101”扶贫与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工作法,真正使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截止目前,牛角寨乡实施项目覆盖8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35个村民小组,预算总资金xx7万元,已累计完成投资7982万元,建设完成了2条入村道路,19条村内道路建设,201户安居工程,完成1000亩的茶叶技改,种植梯田红米3000亩,新植水蜜桃xx亩。二、主要做法及经验(一)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发挥骨干队伍作用。一是组建领导机构。牛角寨乡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整乡“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项目建设工作。依托老党员、老干部、致富带头人,组建整乡“双推进”工作理事会、临监会,实行包村到组到户,形成“领导小组统筹抓、乡级领导挂钩抓、工作小组分头抓、党员队伍具体抓”的联动机制,确保了项目的高位推进。同时,实行目标倒逼制度,并建立乡党政联席会议等制度,定期专题研究,及时解决问题。二是引导党员广泛参与。将工作重心移到村民小组和普通党员,各村推选党小组长、村民小组长和农村党员成立了项目协调组、纠纷调解组、项目监督组、项目宣传组,引导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小组长和普通党员全程参与项目宣传、规划、实施和监督,做到项目推进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到哪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强化队伍素质提升,提高党建服务水平。一是实施村干部培训工程。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对村干部进行轮训。邀请州、县级专家学者、技术指导员等进行集中授课和现场教学,累计举办培训参考资料,少熬夜!班9期,培训人员达218人次。组织10多名村干部到内地县市考察学习,使村干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二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知识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全面推行发展党员“三调查、三公示、两票决、一追究”的“3321”工作机制,确保发展党员质量,xx年全乡计划发展23名党员。三是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在全乡开展“明白人、带头人”培养行动,围绕致富技能、纠纷调处、党群工作、“美丽家园”建设等重点工作,按照“六明白、七带头”标准,xx年至今牛角寨乡拔培养了8名“明白人、带头人”。(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服务阵地资源。把着力解决基层“无地方办事”的问题作为“书记工程”。整合“美丽家园”建设、扶贫开发、一事一议奖补、村容村貌整治等资源,制定了村民小组活动阵地建设方案,分批组织实施建设,力争xx年,建设完成新安所大窝中、果统三、四组等9个和xx年7个村小组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对暂无活动场所的村民小组采取党员或群众中心户等形式集中开展活动,并配置档案柜、文件夹等相关设备,规范管理及便民服务工作。同时,注重提升活动阵地建管用功能,规范和落实活动场所管理制度,把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党员活动室等功能统筹考虑、同步推进、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活动场所服务群众的作用,防止活动场所行政化倾向。进一步整治村级活动场所脏乱差现象,为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四)加大特色产业培植,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双推进”的重要内容,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引擎和着力点。着力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员带头做项目,党员带头兴产业的良好氛围。一是打造组织示范,以点带面提高党建工作水平。力争xx年将脚弄村党总支建设成为党建示范村,把村党支部建成能真正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二是推行“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做法,力争实现8个村委会都有股份合作产业项目。结合各村委会优势特色,先后开展了牛角寨村水蜜桃种植、脚弄村金线莲生态瓶无毒培植、新安所村生猪养殖等强基惠农“股份合作经济”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认真落实“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5月27日已按要求完成贷款发放50万元,为党员带头创业致富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条件。(五)加大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服务群众体系。一是加大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力争实现xx年底全乡8个行政村全部建有综合服务平台,并向有条件的村民小参考资料,少熬夜!组延伸;xx年底所有行政村和村民小组全部建有为民服务站(点)或便民服务点,全面开展免费民事代办服务,全面建成乡、村、组三级纵向延伸覆盖的为民服务体系。二是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挂钩联系制度。切实做到乡镇领导挂钩联系一个行政村,并包保1至2个村民小组、5至10户困难农户,实现乡级领导挂钩联系行政村全覆盖;乡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和“明白人、带头人”“一联三,三帮六,十户一体”结对联系农户,即由1名党员干部,联系3户致富群众,这3户致富群众再联系6户一般群众,十户为一体,结合实际也可几户一体或十几户一体,实现乡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和“明白人、带头人”联系农户全覆盖。三是针对群众致富需求和当地产业发展现状,充分整合各种资源,大力开展切实从突出解决“五难”问题(即干部难找、脸色难看、语言难通、事情难办、建议难提)入手,健全完善作风建设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为民服务系列主题活动,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难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为实现联系服务群众“零公里”打下坚实基础。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扶贫开发难度大、成本高。随着扶贫开发整乡推进工作向纵深推进,工作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扶贫项目补助标准偏低,投入扶贫开发资金有限,贫困群众积累水平低,筹资能力弱,扶贫开发投入与实际需求差距较大。(二)产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来源较少。存在产业散、小、弱、低的状况,现有种植业、养殖业和林果业由于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党员群众增收难。(三)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不足。由于贫困人口大多数受教育程度低,科技文化素质不高,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自觉性和能力素质不高,部分党员干部群众“等、靠、要”思想和消极畏难情绪突出,部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不强,脱贫致富的信心不足、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四、下一步工作的几点建议(一)强化宣传引导。进一步采取集中宣讲学习、农村广播、党务村务公开栏等多形式的宣传,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掌握了解各级党委政府各项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具体要求,真正激发党员群众的主体意识,消除党员干部“等、靠、要”的思想,积极主动投入到扶贫开发和基层党建整乡“双推进”中来。(二)抓好监督检查。抓住扶贫整乡推进项目建设机遇,切实组织实施好项目的实施。继续发动党员、组织参考资料,少熬夜!党员,依靠党员,严格竣工验收程序,严把建设质量关,力争建设一村,验收一村。(三)发挥典型示范。集中力量、集中资金、集中资源,以培养“明白人、带头人”为关键点,以建设“九个示范”为目标,着力培育壮大农民增收致富产业,科学规范推动村庄建设,切实把开展“股份合作经济”作为撬动农村集体经济的有力杠杆,真正把示范村建设成有规模、有特色、出经验的新亮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农村社区建设调研报告【第二篇】一、本人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这项工作开展以来,被我们县纳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个人的思想认识上,也对这项工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我认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也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新型农村社区既是社区,又在农村,如果简单一点儿,可以理解为按照城市社区的标准在农村建的社区,但它又不仅仅是居住环境的改善,加上“新型”两个字,其本质就发生了变化,提高到了新的层次。新型是对农村社区居民生活“质”的一个提高,他们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新型农村社区不同于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主要是指居住环境的改善、农民精神风貌的改善,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个方面,是较低层次的农村社区。而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让农民群众享受与城市同质的、一样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待遇,并通过产业支撑,把农业劳动力变成了一产、二产或三产工人,实现了收入提高,生活质量、生活理念的根本转变,物质、文化生活的根本转变,群众文化素质修养的根本提高。(一)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城乡差距逐步拉大,“三农”问题愈来愈突出。就商丘而言,近年来,市区和各县(市、区)城区变化很大,环境更加优美整洁,市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农村,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环境,虽有改善但变化不大,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不相同步。就是说,广大农民还没有完全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这些年,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惠农力度,取消了农业税,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实施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费义务教育和最低生活保参考资料,少熬夜!障等,但这些都是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用于改善人们生活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绝大部分放到了城市,这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现状有关。政府财政有限,如果投向农村,点多面广、居住分散、蜻蜓点水,根本不解决问题,所以集中用于城市发展。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路子,这就造成了政府对农村的历史欠账太多。比如,政府投资修建城市道路很正常,不可能让居民垫资,但在农村就不一样了,要群众集资一部分,还要争取列入省乡村道路建设项目;其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那就更难了,专家曾经测算过,市区居民所占有的政府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在6万元以上,而在农村不到1万元。这就造成农村居住环境、农民生活质量差,农村的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出现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三农”问题的突出。基础设施落后还带来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滞后,农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滞后,农民就业难、收入增长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仅城乡发展差距在拉大,中国占大多数的农村和农民就无法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更无法实现全面小康。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政府财力的增强,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产条件、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已迫在眉睫,而且也到了能够逐步解决这一难题的程度。所以说,通过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必然要求和必然选择(二)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中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之路。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必须要推动城镇化,否则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我们商丘市对城镇化发展的理念也作了调整,增加了新型农村社区这个层面,明确要求要走出一条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一次重大的战略改革。过去的城镇化是单纯的农民向城镇转移的“被城镇化”路子,现在是农村就地城镇化的农民自主“进城”的新机制。目前,四个层面的新型城镇化在全国逐步达成共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必由之路、必然选择,逐步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三)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实现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随着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现代技术的应用,粮食产量逐年增加,我们商丘市已经实现了“八参考资料,少熬夜!连增”。在目前的基础上,要使农业粮食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实现继续增收、继续增效,专家论证,实践也证明了必须走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新型农业现代化路子,要构筑完善的现代农业发展
本文标题:农村报告格式范例【实用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069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