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 记者实践课题报告范例最新4篇
参考资料,少熬夜!记者实践课题报告范例最新4篇【前言导读】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的“记者实践课题报告范例最新4篇”精选优质范文,供您参考学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呢!2019最新抗战胜利70周年社会实践报告:重走记者斯诺抗战报道路线【第一篇】xx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21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一位来自美国的记者走进陕甘宁地区,对红区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报道,这位记者就是首个走进红区的西方记者——埃德加·斯诺。在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暑期实践团队一行8人,在英语学院赵磊老师的带领下,踏上了重走斯诺抗战报道路线的旅程。7月29日我们傍晚从北京西站出发前往武汉。67年前,斯诺曾在武汉亲眼目睹了武汉会战,他对此次会战进行了详细的记述。我们此行第一站便是在这里寻觅当年战争的记忆。次日,我们抵达武汉整顿好行李后便开始了我们的实践活动,我们首先来到乐位于武昌区的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和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进行参观。在这里实践团的成员们近距离地参观了当年我党先辈们工作生活的地方,深刻体会到了当时的艰难困苦。我们还采访了馆内的工作人员,向他们咨询当年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武汉的情况以及纪念馆在70周年之际有何特殊活动。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并对我们实践团的此次旅行给予鼓励和赞扬。7月31日,暑期实践团的同学们早早起床便赶往武汉抗日纪念园。我们恰好赶上“血写的历史·民族的壮歌”抗战纪念展。此次参展的物品中很多都是当年遗留下的珍贵资料,实践团成员们仔细地观摩着展品,并采访了此次展览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细心地向我们介绍了展品的来历以及展览的目的。在得知我们是来自北京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做红色记忆的主题实践活动后,工作人员邀请我们写下对70周年的寄语。我们在签名簿上留下了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7月31日下午,我们的实践团成员们还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发放问卷,意在调查当代大学生对当年抗战以及对埃德加斯诺的认识。华中科技大学的师生们非常友好地配合我们完成调查问卷并写下了自己对当代爱国参考资料,少熬夜!教育的见解。当天晚上,我们稍作休息,在凌晨搭上前往延安的火车,开始了在延安的实践活动。在经历了18个小时的旅途后,我们终于抵达了陕甘宁边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的延安。我们稍作调整,规划好接下来几天的参观与调查。8月2日一早我们首先便来到了延安革命纪念馆,这里记录了党中央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领导中国革命的光辉历史,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号工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1935年~1948年党中央在陕甘宁地区的情况,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外国记者的足迹,其中便包括了埃德加·斯诺。斯诺和其夫人海伦·斯诺曾在陕甘宁边区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在这里他们采访了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并记述了当时的生活工作环境。当天下午,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打乱了我们原本的安排,然而实践团的成员们在和老师商量之后巧妙地选择了改变参观时间和地点,将原本以参观为主的实践活动改为半参观半采访。8月3日我们在绵绵细雨中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这里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于1942年在此建成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我们参观了山上的窑洞,看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先辈们居住过的地方,并在党的“七大”召开会场中央大礼堂内合影。我们还参观了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这里曾是中共中央在西北地区的代表机关,先后由高岗、彭德怀、习仲勋等革命先辈领导,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当天稍晚些时候,我们来到了延安大学,采访了许多在校学生并向他们发放了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在问到关于抗战和这座城市的联系的时候,许多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认识见解。他们对当代爱国教育如何开展更是给出了丰富的意见。8月4日是我们返程的日子,但我们还是腾出了时间参观了延安新闻纪念馆。馆内大量文史资料展示了我国新闻及出版业的发展历程。该馆向我们展示了抗战时期新闻工作者们的工作情况及大量文字资料。其中也包括了当年以埃德加·斯诺为首的外国记者们对陕甘宁边区的报道。我们在这里更是遇到了同样来自北京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暑期社参考资料,少熬夜!会实践团。我们交换了实践期间的遇到的见闻并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在结束了延安新闻纪念馆的参观后,我们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便告一段落,之后我们还将来到北京大学——埃德加·斯诺任教过的地方进行走访参观。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对我们每一个成员都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我们从北京来到了武汉和延安,这一路上我们的参观走访让我们对于抗战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许以前我们只是认为抗日战争不过是二战的一小部分,但当照片、文字、视频以及亲历者口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才发现那8年是多么的难以置信。法西斯的暴行与中国人民的万众一心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次实践活动注定会成为我们每个人难以磨灭的记忆,注定会影响我们对如今生活的审视。虽然此次实践活动是关于抗战这样如此严肃的一个话题,实践团成员们在闲暇时间还是保持了乐观的态度,并没有过分沉迷于过往的悲痛,而是将悲痛化为对明天的微笑。整个实践活动中,大家的微笑也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暑期“三下乡”记者实践报告【第二篇】2010年暑假我作为随行记者,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到陕西略阳地震灾区慰问的“三下乡”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独立的出行采访。在灾区短短一周的调查访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关于略阳略阳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秦岭南麓,汉中盆地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2831平方千米。总人口20万人(xx年)。略阳县城四面环山,地形与汶川十分相似。汶川大地震波及略阳县全境,全县因灾死亡10人,受伤130人;县城房屋受损率达到95%以上,全县29所学校校舍受损,涉及学生5000余人。略钢、略电、铁路及全县所有工矿企业被迫停产,宝成铁路略阳段瘫痪,县城凤凰山出现两条各长8米、宽米、深米裂缝,直接威胁县城1万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xx、xx分别到略阳县视察灾情。发现问题(第一次采访)第一次出行采访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来之前,虽然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并没有近距离的感受。对略阳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它是陕西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一切直观形象只是根据新闻报道在脑海中的想象。灾区还有那些状况需要关注,有那些问题需要解决,我要采访那些人,问些什么样的问题……都还不明确。参考资料,少熬夜!我们于5月17日到达略阳县城时,距离是“5·12地震”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从街道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看,略阳县城的生产生活似乎业已恢复了正常。如果不是道路旁边密密麻麻的救灾帐篷,看不出有什么地震灾后的痕迹。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路人,大都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除了对地震的恐慌。我们调查发现,路边的帐篷大都空置。随后我们走访了设在路边帐篷里的北街居委会临时办公点。值班的居委会张主任解释到,时间过去两个月了地震的威胁慢慢减少,而且现在正值盛夏酷暑,帐篷里酷热难耐。绝大部分居民都回到了各自的住房居住。直到现在,我仍未找到报道的切入点。随后向张主任询问的几个问题无非是:地震当天的反应,救灾物资的发放情况,xx、xx视察时的情景……得到的回答并无多少新意。随后的采访遇到了一个小插曲。我们离开北街居委会的帐篷,又随机钻进了南街居委会临时办公点的帐篷。天哪!这竟然是xx到略阳视察时进过的帐篷。而旁边的路口,是xx总理汽车停靠的地方。我的调查采访也在这里打开了局面。居委会的王大妈告诉我,在这次地震当中光略阳南街就出现了十几栋危楼,并随手一指说,看见没,前面那栋就是。我产生了疑虑。这是一栋普通六层单元房民居。虽然房子有一些破旧,但是表层并没有受损的迹象。而且一楼临街门面房的店铺照常营业。周围也没有任何“危楼”标识和隔离设施。难道这是一栋在地震中受损的危楼?带着疑问,我登上了这栋楼。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比帐篷强烈的多的地震氛围——裂缝。楼梯上,墙壁上清晰的开裂着大口子。墙上裂开的涂料灰膏剥剥落落。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这样的危楼不仅一楼的店铺依然营业,而且楼上还住着人。我们又是随机敲开了一家住户。一单元二楼的吴女士热情的招待了我们。吴女士带我们观看了她房屋内的受损情况。我发现屋内的开裂情况要比外面的走廊严重的多。卧室、卫生间、厨房、客厅……散落了大大小小的口子。最长的裂缝足足有一臂之长。我们又走访了好几户这栋楼的居民。房子的受损情况大致相同。这时,我们的调查采访又有了一个小插曲。随机敲开的一家住户是一个书法家。这位70多岁的书法家家里挂满了字画,奖章。而且我发现,他家房子里的裂缝都用宣纸精心包裹。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位老爷爷一进门就给我讲书法,只字不提地震灾情。临行还给我题字相赠。随便一敲,就敲出一个书法家。这就是参考资料,少熬夜!新闻工作的乐趣所在,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会遇到怎样的状况。就在我们“三下乡”的期间,四川的余震仍然不断波及到略阳。这让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很显然,房子了的裂缝告诉我这是一栋货真价实的危楼。像这样的楼房,别说在地震时期。就是在平时居住在里面也是很危险的。像一单元的吴女士的回答一样。这栋楼里的居民,之所以冒险在危楼里居住。是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时至7月,中午室外温度高达30多度。搭建在道路旁边的帐篷内,最高温度竟达40多度。现在关于地震的采访报道终于有了眉目。政府可否采取措施解决帐篷内闷热问题?可否采取措施隔离危楼?像这样住危楼的情况在略阳是不是很普遍?明天我就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采访。略阳的危楼(第二次采访)第二天,我们来到了略阳县受灾最严重的小学,高台小学。在这次地震中,高台小学的教学楼被震的遥遥欲坠。他们被迫在临时帐篷里上课。尽管高台小学采取了一些上课的机动措施(例如调整作息时间),根据现场观察,我仍觉得在闷热的帐篷里上课实在是煎熬。不过据我们调查,这也实属无奈之举。学校的新教学楼要一到两年才能建成。这就意味着高台小学要在活动板房里上一到两年的课。活动板房倒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闷热问题,但是就算搭建活动板房也需要一段时间。在活动板房搭建完毕以前,高台小学还要被迫在闷热的帐篷里上课。好在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下学期开学高台小学学生就可以住进新的活动板房。对了,帐篷闷热的问题可以用搭建活动板房来解决。现在梳理一下面临的问题。首先略阳有住宿问题的现象并不是很普遍。高台小学是一个,不过马上就可以解决。像南街居委会这样在帐篷里办公的政府部门数量已经很少,而且工作时间较短。楼房成危楼的居民回家住危险,住帐篷热。是最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群体。假如给他们提供活动板房,问题就基本可以得到解决。我带着活动板房的问题走访了略阳县的民政部门。也许是地震刚过,我们志愿者的身份。竟然轻而易举的采访到了略阳县的民政局封副局长。然而由于我带来的问题比较尖锐,这次采访并不顺利。我首先提问了略阳县赈灾物资活动板房的情况。他坦诚的说,县里的赈灾物资一部分是自给,一部分来自捐赠。由于略阳本身能力有限,而且捐赠的渠道比较混乱。略阳的活动板房的数量十分有限,而且几乎全用在参考资料,少熬夜!了像高台小学这样的教育单位上。封局长关于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合情合理。活动板房短缺的状况是客观原因造成的。那么住帐篷热与住家里危险的矛盾就更加激化。二者只能择其一。然而事实上,从中也不难做出选择。住帐篷只是热的问题。而危楼随时都会垮塌,则危及到生命。尽管帐篷闷热难耐,裂缝交错的危楼也一刻也不能再住下去了。情况十分紧急。然而关于这一问题,封局长的回答令人失望。封局长透露,略阳有些在地震中受损的楼房,已经被建筑部门鉴定为危楼。而国家有明文规定危楼是严禁住人的。就在我们调查走访过的危楼不仅住着人,而且没有基本的危楼标识和隔离措施。假如活动板房紧缺是客
本文标题:记者实践课题报告范例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1212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