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精编小学数学教案整理(最新4篇)
精编小学数学教案整理(最新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精编小学数学教案整理(最新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小学数学教案篇【第一篇】除法教学内容、长颈鹿和小鸟、小兔安家、游乐场。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操作,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乘除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2、体验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探索除法的试商方法,并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的书写格式。教学重点、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和笔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3、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4、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教学难点、1、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2、培养估算意识,学会估算策略,体会估算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3、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课时、本单元共4课时第一课时长颈鹿和小鸟1课时第二课时小兔安家1课时第三课时游乐场1课时练习五1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2-83页。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学习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2、使学生在动手活动、探究学习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学生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内在关系,能列出除法的书写格式。教学难点、说出用哪句口诀求商,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来理解除法的意义。教学手段、用吹塑纸做42只小鸟和6个小房子。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讲故事引入新课:森林中的长颈鹿和小鸟是好朋友,小鸟来长颈鹿家做客,每群4只,先后来了5群,问:一共来了多少只小鸟?2、继续引导:这20只小鸟要长颈鹿帮助它们做房子,每所房子住4只小鸟,你们知道长颈鹿要做多少栋房子吗?3、继续引导提问:长颈鹿家又来了22只小鸟,现在,长颈鹿家一共有42只小鸟,它们都要长颈鹿帮助建房子,每栋房子住6只小鸟,同学们知道长颈鹿要建多少栋房子吗?二、长颈鹿和小鸟。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42只小鸟,每栋住6只,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板书课题:长颈鹿和小鸟)2、在讲台上演示42只小鸟分在6个小房子里。并请学生思考:每个房子里有几只小鸟?3、要求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42个小圆片分别放在6个小纸盒里。4、请学生回顾:积是42的乘法口诀。5、在黑板上列出除法算式:42÷6=7,同时介绍除法书写,引导学生认识各数分别表示的意义。6、出示“想一想”,请学生作练习。三、练一练。1、把第一题抄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上来做。2、纠正学生有错误的答案并讲解答案。3、请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用哪句口诀。4、出示“小动物回家”的第3题。请学生说题意,并连线。5、引导学生计算64÷8时,启发学生:我们为小动物再建造一个家吧。6、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猫捉老鼠”,并连线。7、引导学生讲这个数学故事。8、演示图画“平均每人吃几个”并列出算式。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体会到,虽然数字大了,但除法与乘法是联系在一起的。板书设计、长颈鹿和小鸟42只小鸟,每栋房子住6只,长颈鹿要为它们准备几栋房子?42÷6=7(栋)乘法口诀:六七四十二答:要准备7栋房子。小学数学教案篇【第二篇】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录像,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二、新课1.提出问题。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2.收集信息。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谁能说得更准确更完整一些。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独立试做。(课件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视,抽生板演答案。)4.交流汇报。好了,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师: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课件),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③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课件),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还有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边很着急?就是这种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的3个方阵的人数对吧,好,谢谢你。(大家还有疑问吗?)好了,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个方阵一共的人数,那么这三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数;第二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嗯,你说得太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全都是列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好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练习1.他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们能行吗?那好吧,这儿有个关于鸡蛋的问题,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的鸡蛋,李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在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欢谁的方法。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1.37×12=444(千克)2.37×3×12=1332(千克)3.37×3=111(千克)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大家都选的2哪,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应该是1才对呀。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总算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们地球村有多少个李阿姨这样的家庭哪,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么吗?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猜一猜她们一共有多少人吗?(图片)15×4=60(元)7×2=14(元)60+14=74(元)把你们猜的结果大大的写在草稿本上,1、2、3、举起来老师看看,你们都是写的6个吗?谁来说说你的理由。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刚才,我们帮李阿姨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本每页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字,你们没数过吧,哈哈,老师就数了,你看:4.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小学数学教案篇【第三篇】教学分析: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同?”这一问题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的度量单位的重要性。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量线段的长度。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4、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1、量一量我们的课桌面有多长。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质疑:为什么大家得到的结果不一样?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的测量结果相同呢?(用同一种测量工具)看来,只有在测量时使用同一种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相同的测量结果。你知道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吗?(课件出示:尺子)对了,尺子就是生活中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二、尝试感悟,探索新知。1、认识尺子。请你拿出自己的尺子,仔细观察,尺子有些什么?师小结:尺子上都有长短不同的线(刻度线),都有一些不同的数字,0刻度,还有cm两个英文字母。其实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2、认识1厘米。(1)尺上指1厘米有多长呢?谁来猜一猜。(点击课件,出示“1厘米”)生:从0到1。师:对了,这就是1厘米。(课件出示)除了这一段,你还能找到哪段也是1厘米吗?师:(小结)我们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叫做一大格,(板书:1大格)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板书:1厘米)也可以写作1㎝(板书:1㎝)。其实,每一小格的长度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这个我们以后来认识。(2)用手比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指给同桌看。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比划得正确吗?用尺子去检验一下。轻轻地把尺子移开,手指不要动,观察比好的1厘米,你感觉怎么样?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把它记在脑子里了吗?(3)生活中找睁开你的眼睛,找一找我们生活中有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吗?师
本文标题:精编小学数学教案整理(最新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157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