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薪酬管理 > 中国移动内部考核试题_传输交换类_02
1一、选择题1.GSM系统采用的多址方式为(A)FDMA(B)CDMA(C)TDMA(D)FDMA/TDMA2.下面哪个是数字移动通信网的优点(A)频率利用率低(B)不能与ISDN兼容(C)抗干扰能力强(D)话音质量差3.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A)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5.为了提高容量,增强抗干扰能力,在GSM系统中引入的扩频技术(A)跳频(B)跳时(C)直接序列(D)脉冲线性调频6.位置更新过程是由下列谁发起的(A)移动交换中心(MSC)(B)拜访寄存器(VLR)(B)移动台(MS)(D)基站收发信台(BTS)7.MSISDN的结构为(A)MCC+NDC+SN(B)CC+NDC+MSIN(C)CC+NDC+SN(D)MCC+MNC+SN8.LA是(A)一个BSC所控制的区域(B)一个BTS所覆盖的区域(C)等于一个小区(D)由网络规划所划定的区域9.GSM系统的开放接口是指(B)NSS与NMS间的接口(B)BTS与BSC间的接口(C)MS与BSS的接口(D)BSS与NMS间的接口10.如果小区半径r=15km,同频复用距离D=60km,用面状服务区组网时,可用的单位无线区群的小区最少个数为。(A)N=4(B)N=7(C)N=9(D)N=1214.RACH(A)是下行信道,是为了保证MS接入,在此信道上申请一SDCCH(B)MS通过此信道申请SDCCH,作为对寻呼的响应或MS主叫登记时的接入(C)用于MS校正频率、同步时间(D)用于搜索MS,是下行信道15.交织技术2(A)可以消除引起连续多个比特误码的干扰(B)将连续多个比特误码分散,以减小干扰的影响(C)是在原始数据上增加冗余比特,降低信息量为代价的(D)是一种线性纠错编码技术17.GSM系统中,为了传送MSC向VLR询问有关MS使用业务等信息,在MSC与VLR间规范了(A)C接口(B)E接口(C)A接口(D)B接口18.GSM的用户记费信息(A)在BSC内记录(B)在BSC、MSC及记费中心中记录(C)MSC中记录(D)以上都不是19.以下那种不是附加业务(A)无条件前向转移(B)多方通话(C)闭锁出国际局呼叫(D)以上都是20.电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其衰耗为100dB,当通信距离增大一倍时,则传输衰耗为。(A)增加6dB(B)减小6dB(C)增加12dB(D)不变21.NSS网络子系统所包括的网络单元有(A)MSC、BSC、AUC、VLR(B)MSC、VLR、HLR、AUC、EIR(C)BSC、TC、VLR、MSC、EIR(D)MSC、VLR、AUC、HLR、BSS22.IMSI(A)由15位二进制组成(B)携带有HLR的地址信息(C)包含有当前服务于MS的VLR的信息(D)是国际移动台(设备)识别号23.语音加密(A)是在VLR与MS之间进行的(B)是在MS与MSC之间进行的(C)是在BSS与MS之间进行的(D)是在MSC与BTS之间的进行的24.GSM的一个物理信道为(A)一个突发脉冲(B)是BCCH、SDCCH、FACCH、TCH和SACCH(C)一个TDMA帧(D)以上都不是325.在GSM系统中,鉴权是在下面哪个逻辑信道中进行的PCH(B)RACH(C)SDCCH(D)SACCH二、空题1.常用的几种分集技术为空间分集,极化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2.在GSM系统中基本业务主要分为电信业务、承载业务两种,短消息业务从属于电信业务。3.GSM900的一个TDMA帧为8时隙,每个时隙大约为0.577ms。4.GSM系统中,越区切换要求中断话音在20ms之内,在FACCH信道上传送切换指令。5.移动通信的主要干扰有:同频干扰、邻频干扰及互调干扰。6.GSM系统的广播信道分为三种广播控制信道BCCH、同步信道SCH及频率校准信道FCCH。7.GSM系统中,鉴权三参数为RAND、SRES及Kc。8.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分为三种,分别为单工,双工和半双工。9.跳频有慢跳频和快跳频两种,GSM系统采用的是慢跳频,其速率大致为217次/秒。10.为了对IMSI保密,VLR可给来访移动用户分配临时的,唯一的的TMSI号码,它只在本地使用,为一个4字节的BCD编码。11.在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移动台与基站间的接口称为空中接口Um;BTS与BSC间的接口称为Abis接口;BSC与MSC间的接口称为A接口。12.GSM系统的公共控制信道分为三种:随机接入信道RACH、接入允许信道AGCH及寻呼信道PCH。13.GSM系统中的业务信道,主要用于传送:话音和数据。14.语音编码通常有、和三类,数字蜂窝系统通常采用编码方式。15.移动通信中,快衰落主要由多径效应原因引起的,它服从瑞利概率分布。16.GSM系统中,移动台开机后,移动台停靠在小区的BCCH载波,0时隙,PCH信道上守侯。三、问答和计算题1.写出爱尔兰公式的定义式,并说明其中各参量的含义。话务量的计算公式:X(Erlang)=(每小时的呼叫数×通话的平均时间)/3600秒2.什么是邻道干扰?它是如何产生,如何减少?3.简介移动通信的特点。(分六点简述)4.简述引起切换的原因,并说明切换是由谁发起的?5.写出同频复用比Q与同频复用距离D,小区半径R及簇数N之间的关系,并说明Q值与系统容量的关系。46.简述移动通信中对语音编码的要求。7.写出GSM系统的GSM900和1800的频段、频带带宽、载频间隔、全双工载频间隔、调制方式。8.目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址接入如何分类,用图的形式比较它们(简单画出三种多址方式的示意图)9.画出GSM系统的组成框图。10.简述GSM系统的鉴权中心AUC产生鉴权三参数的原理以及鉴权原理。11.简述GSM系统中的第一次位置登记过程。12.GSM系统的越区切换有几种类型?简述越区切换的主要过程。13.试简述移动用户主呼(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的主要过程14.画出GSM系统的协议模型图15.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什么?7、GSM9000GSM1800频段:890~915MHz(上行)1710~1785MHz(上行)935~960MHz(下行)1805~1880MHz(下行)频带带宽:25MHz75MHz载频间隔:200KHz200KHz全双工载频间隔:45MHz95MHz调制方式:GMSKGMSK8、目前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有三种多址接入方式:FDMA、TDMA、CDMA。信道2信道3信道1tc信道N510、简述GSM系统的鉴权中心AUC产生鉴权三参数的原理以及鉴权原理。鉴权三参数是指RAND、Kc和SRES。它是根据存于SIM卡和网络端的Ki以及在网络端由随机数发生器产生的RAND,用Ki和RAND作为A3算法的输入产生符号响应SRES。Ki存于SIM卡和网络端,RAND从网络发送给MS。另外,用Ki和RAND作为A8算法的输入产生密钥Kc。鉴权原理:MS将SRES发送给网络,网络侧将接收到的SRES在VLR中与网络本身产生的SRES比较,若两者相同则认定用户合法,否则用户为非法的,网络拒绝其入网。11、简述GSM系统中的第一次位置登记过程当移动用户开机后,在空中接口搜索BCCH载波,以获得频率校正和时间同步,锁定在一个正确的频率上,由于MS第一次使用,它所处的业务区MSC/VLR中没有该移动用户的任何信息,且MS的数据寄存器也没有LAI,这时MS要申请位置登记,把自己的IMSI发出,经BS、MSC、VLR把这一请求送至HLR,经鉴权后由HLR发位置登记允许至VLR,则在VLR中建立用户数据IMSI、TMSI、LAI,同时通过MSC、BS把TMSI、LAI通过广播信道通知MS,并存入MS的数据寄存器中。至此,MS处于守听状态,即“附着”状态,在VLR的该用户数据上,加上“附着”标记,表明该用户开机并做好主呼和被呼准备。12、GSM系统的越区切换有几种类型?简述越区切换的主要过程GSM系统的越区切换有同一个BSC内不同BTS间的切换、同一MSC不同BSC间小区的切换和MSC间小区的切换等三种类型。切换的主要过程:每一个移动台随时测量其周围基站的信号强度并且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为480ms)向正在为此移动台服务的基站报告。与此同时基站测量它与移动台的通话质量和信道的性能。当话音质量下降到一定门限值以下时,基站就根据移动台的报告在它排列的候选频率信道中选择一个好的信道将移动台切换过去。由此我们看到在GSM的切换过程中,移动台所完成的工作是报告正在为其服务的基站以及相邻小区的基站信号强度,这个报告是系统发起切换的一个输入。而基站要根据此报告结合其本身测量的情况决定切换。信道1信道2信道3信道Nftc(b)TDMAftc(c)CDMA信道2信道1信道3信道N613、试简述移动用户主呼(移动用户呼叫固定用户)的主要过程z移动用户拨被叫用户号码,开始启动程序后,移动用户通过随机接入信道(RACH)向系统发接入请求消息;zMSC/VLR分配此移动用户一专用信道,查看主呼用户的类别并标记此主呼用户示忙;z若系统允许该主呼用户接入网络,则MSC/VLR发证实接入请求消息,主呼用户发起呼叫;z由于被叫用户是固定用户,则系统直接将被呼用户号码送入固定网络(PSTN),转接被叫用户交换机;z一旦接通被呼用户的链路准备好,网络便向主呼用户发出呼叫建立证实,并给它分配一个专用业务信道(TCH)。z主呼用户等候被呼用户响应证实信号,这时完成移动用户主呼的过程。1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是什么?GSM系统的协议模型图如下:
本文标题:中国移动内部考核试题_传输交换类_0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16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