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音乐语言课程教案样例(精编3篇)
音乐语言课程教案样例(精编3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音乐语言课程教案样例(精编3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芮卡音乐课程教案1详细教案:律动:《跟我一起动一动》一、教学目标:1.以动作体会音乐的结构。2.感受音乐的动感,以及律动的乐趣二、方法提示:律动活动属于音乐教学内容。律动和舞蹈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表现”的不同。律动表现的是节奏、曲式、旋律、调性、和声等。音乐元素,而舞蹈更多的是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律动教学形成于“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用身体表现和感受音乐。三、主题锻炼:通过律动活动锻炼孩子对音乐的感受。与之对应的多元理论为: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四、律动:音乐探险乐园趣味节拍大家一起跳起来跟我一起动一动提示:本音乐的结构工整,可用“图形谱”进行教学。图形谱:是比较直观的一种表现音乐结构的方法,在奥尔夫课程当中经常用到,是在小朋友还不会读谱又要“设计安排自己的音乐”时来用的代用品,它运用图形的直观性,容易被孩子接受。由于无音高、节奏限制,给学生的创造提供了更大空间,用图形谱进行教学一般在中、大班进行。音乐结构分析:引子ABACA’结尾动作提示:图1(A)图2(B)图3(A)图4(C)图5(A)音乐想像力:《火车来了》+《这是我的家》+《认识do》(此课例可分为三节课来完成,里面包含三个知识点:休止、认识键盘上的do、五线谱里面的do).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回应音乐中休止的部分。2、能辨认琴键上的黑白两色键,琴键的一组键的组成。3、认识DO在琴键上的位置二、方法提示:在相应的教学重点给以回应,使小朋友对重点地方会有更深的印象,这种手段在教学中也常常用到,我们在本课中会结合动作与声音,把这个音乐的重点突出出来。三、准备教具:纸键盘、多媒体软件(火车来了、这是我的家、五线谱里的故事——《小鹿芮卡》)四、主体提炼:通过动作、声音的结合,使孩子们正确认识休止和do的键盘位置,在活动中,休止处的回应,使重点更加突出。同时,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与之对应的多元理论为: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教学过程:1)老师请孩子们想想都见过什么样的交通工具2)请小朋友们说说火车是什么样的?火车叫声是什么?(提示:表述火车的形状和声音等等,使孩子们在语言的表述综合方面得以提升,在这个阶段,应有意的给孩子们表述的机会,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老师请小朋友们模仿火车“嘟嘟”声4)老师哼唱“火车来了”旋律,引导小朋友在休止处发出“嘟嘟”声5)播放动画,让小朋友回应“嘟嘟”声6)请小朋友站成纵队“火车形状”,老师做车头。图17)“火车司机”(老师)告诉小朋友:大家一起坐火车去拜访好朋友“芮卡”,让小朋友们跟着老师一同去“小鹿芮卡”的家。8)播放音乐“火车开动”相应的休止处响应“嘟嘟”声,并在“嘟嘟”声时举起右臂拉动图29)让小朋友分组自己做火车活动,老师在琴键上按动两个黑键配合“嘟嘟”声。10)师:我刚才按动的是那个琴键,小朋友们再仔细看看。(提示:这个问完了,可以让孩子们简短的讨论一下,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琴上探索一下,这样设问,可以使孩子注意到老师再次弹奏的琴键,也可以让孩子们比比看谁看得清老师谈的那个键,这样一来也会是小朋友的专注力得以锻炼)11)师:那个小朋友像老师一样给音乐里配上“嘟嘟”声。(提示:也可以老师弹琴,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纸键盘,在上边做动作)12)分组上琴做活动,其他的小朋友在纸键盘上弹奏,嘴里发出“嘟嘟”声13)打开软件音乐探险乐园——黑白键乐园——这是我的家。播放动画“这是我的家”看看窗户是什么颜色的?有几扇?门是什么颜色?有几扇?14)师:哪一间是小鹿芮卡的家门呢?敲敲门看一下,老师以最快的速度点3个键让孩子们记忆并说出(提示:此处要提示孩子们是两个黑色键的最左边一个,有条件的可以直接点击。此时学习do,根据情况亦可以播放五线谱里的故事《小鹿芮卡》,认识do)15)在纸键盘上找出“小鹿芮卡”的家,并把小鹿芮卡的形象贴在上面。16)把小朋友分为若干组,一组小朋友弹琴,弹奏两个黑键的为“嘟嘟”声。另外的跟音乐做游戏或在纸键盘上弹奏17)互相交换,另一组上琴弹奏。拓展游戏:老师也可在音乐休止处,回应小动物造型或生活中的动作、打击乐器的声音等。我是小小演奏家:《猫咪的晚餐》(此课例可分解开来完成,如第一节课让孩子学会节奏型;第二节课学会唱名,第三节课学会弹奏)。一、教学目标1、学习唱名do并认识do在键盘上的位置。2、学习节奏型,并能在相应的位置上作出回应3、音乐故事的表演4、培养想象力创造力,身体协调能力。二、方法提示电子琴的演奏是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通过多媒体伴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本节课的节奏型xxx0又是这期课程的重点,因此本课要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充分感受这一节奏型。三、准备教具橡皮泥、彩色音筒(do)、多媒体软件四、主题提炼通过游戏的形式融入节奏型,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感受节奏的稳定性。同时可以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控制能力,而且对音筒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与之相对应的多元理论方面为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五、过程1、老师问小朋友都吃过鱼吗?小朋友家准做的鱼好吃,鱼在哪里?谁见过钓鱼等问题。2、请小朋友们讨论探索钓鱼的方法。3、给小朋友讲《猫咪的晚餐》的故事。4、给小朋友橡皮泥,让孩子们用橡皮泥做鱼。5、根据音乐做《小猫钓鱼》的游戏。到“dododo“时,一起说“钓钓钓”开始抬起胳膊甩三下杆图1①请小朋友把做好的小鱼放在“河里”(河里是老师虚拟在地板上,用双线带圈出来等)②每个小朋友一根do的音筒(如数量不够,可分组游戏)围在河边③前奏音乐要呼应“喵”“喵”“喵喵喵”,然后跟音乐自由晃动身体图2④(dododo)时,用音筒敲击地板,嘴里念白“钓钓钓”然后,休止时提鱼杆。图3:⑤让孩子们把“钓钓钓”改为“dododo”做同样的游戏。⑥打开音乐探险乐园—→黑白键乐园—→这是我的家⑦让小朋友用自己的右手拇指在纸键盘“do”键上“钓鱼”⑧播放音乐,让小朋友分组上琴配合音乐弹奏作业:让孩子们做涂色游戏认识巩固“do”音在键盘上的位置。儿歌唱呀唱——一级(上)小青蛙一、教学目标:1、认识青蛙与蝌蚪之间的关系2、通过动作熟悉歌词3、让小朋友们联想蝌蚪就是快乐的音符4、让小朋友自由表达歌曲活泼快乐的情绪。二、方法提示,歌唱是幼儿园教学大纲中要求的活动,教育家奥尔夫曾把人的嗓音比作最简便的乐器,所以说通过歌唱来开发嗓音十分有必要三、教具准备:青蛙与蝌蚪的卡片,线谱板或线谱毯(建议:也可在音乐教室地板上贴上五线表示)四、主题提炼:通过动作、语言进行歌曲的学习与体验,还有对自然事物的观察,与本节相对应的多元智能理论有:语言智能、数字逻辑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五、教学过程:1、给小朋友讲授《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2、拿出卡片让孩子们指认哪是小蝌蚪,哪是小蝌蚪的妈妈3、小蝌蚪与青蛙妈妈有什么区别?(提示:颜色、大小、形状、有无尾巴等,让孩子们进行描述,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4、让小朋友认识音符的形状并与蝌蚪比较,其形状的相同于不同,并在老师的指引下放在“线”和“间”上。5、老师读歌词,让小朋友说出小青蛙在做什么?6、让小朋友跟老师有节奏的读歌词,一边读老师一边代领小朋友做动作。荷叶上,排排坐图1小青蛙,爱唱歌图2呱呱呱,咯咯咯图3它们在上音乐课图47、打开软件,播放动画,跟音乐在教室做动作。8、跟音乐一边做动作一边演唱。附故事:《猫咪的晚餐》小猫咪玩儿了一整天,感觉又累又饿。回家的路上,小猫咪饿得实在走不动了,便一屁股坐在小河边的石头上歇息起来。小猫咪往河里一看:咦?有许多鱼!“真是太好了!”小猫咪急忙找来一根长长的树枝,做成了一根钓鱼竿,然后坐在小河边钓起鱼来。小猫咪耐心地等啊等啊,可是,眼见天快黑了,就是不见鱼上钩。“有办法了!”小猫咪很快从地下挖出一只蚯蚓,挂在鱼钩上。这一招果然管用,河里的小鱼们见到蚯蚓,纷纷向这边游来。其中一条小黄鱼游得最快,一口就把蚯蚓吞了进去。可是,小黄鱼的嘴巴被鱼钩紧紧地钩住了,怎么也挣脱不掉。被小猫咪很顺利的从水里钓上了岸。“哈哈,好丰盛的晚餐呀!”小猫咪钓到鱼,美滋滋地吃了起来。吃完鱼,抹抹嘴,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灵活运用。如教学中教师没有类似教具,可用其他现有物品代替。快乐课程小班语言教案2快乐课程小班语言教案第一节:美丽的春天一:活动名称:儿歌《美丽的春天》二:活动准备:跟春天有关的欢快的儿歌、春天挂图、儿歌挂图(真、弯、嗡、跳四个字需用特殊颜色的笔标出来)三、活动目标:1.感知春天的主要自然现象,并从中感受到春天的美。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愿意参加体育活动。3.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摘、乱踏。4.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态度与欲望。四: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边欣赏音乐边谈感受。教师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在大自然中你是怎么感受到春天已经来临了?”我用眼睛看到了……,我看到了黄的迎春花……,我用耳朵听到了……)2、基本部分:(1)教师利用幼儿的回答,出示儿歌挂图(2)教师生动地将儿歌唱出来,连唱两遍(3)逐句教幼儿学唱儿歌,并将重点标出的字指给幼儿(4)采用分组式唱儿歌,鼓励幼儿大声地唱出来3、结束部分:再次出示春天挂图,让幼儿起立,师生一起伴随音乐唱儿歌,唱的同时教师将幼儿带出互外活动,让幼儿感受春天的气息第二节:生气的小猪一、活动名称:故事《生气的小猪》二、活动准备:猪妈妈、小猪、小猴子、小狗四个动物手偶。欢快的音乐三、活动目标:1、让幼儿明白凡事要互相谦让2、要知道事情的对与错,并能够知错就改四、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教师播放音乐,为故事制造情境教师提问:“小朋友,听到欢快的音乐你们想玩吗?”(想玩)那我们先来看看小猪和他的好朋友发生了什么事,然后我们再来玩2、基本部分:(1)教师边播放音乐边出示手偶(2)教师出示手偶的同时,将故事动情地讲给小朋友听(3)教师讲述完后,提问:“小朋友,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猪吗?”“故事里的小伙伴为什么不喜欢和小猪做朋友?”(4)教师引导幼儿与自己一起将故事的内容复述出来,并让幼儿知道事情的对与错3、结束部分:教师再次播放音乐,带领幼儿去户外活动第三节:草一、活动名称:古诗《草》二、活动准备:春景挂图,小草图,古诗挂图,背景轻音乐三、活动目标:1、感受春天的美丽2、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3、让幼儿开始接受简单的古诗背四、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情感描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播放背景音乐)2、基本部分:(1)教师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小草吗?”(出示小草图)“你们在什么季节可以看到小草啊?”(春天)(2)教师出示春景挂图,引导幼儿说出画中都有什么(3)过渡,出示古诗(4)教师有感情地诵读古诗,逐句教幼儿诵读(5)将幼儿分组竞赛式诵读古诗,使幼儿达到熟记的程度3、结束部分:带幼儿出去户外活动第四节:嘀嘀!呜呜!一、活动名称:童话故事《嘀嘀!呜呜!》二、活动准备:小猪、狼图片、消防车、洒水车、翻斗车、救护车、警车图片、车的声音三、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各种车的声音和模型2、引导幼儿简述四、活动过程:1、导入部分:提问引出车:“说说你们每天都是怎么来幼儿园的”“爸爸妈妈怎么上班去的啊?”那我们来看看三只小猪和大狼的故事吧2、基本部分:(1)播放准备好的汽车声音嘀嘀嘀问:这是什么车?呜呜呜问:这是什么车?(2)“有好多小朋友不知道是什么车,现在我们来听一个故事,让故事中的大狼告诉我们刚刚听到的声音分别是什么车发出的(3)教师讲述故事,并出示相应的汽车图片(4)教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幼儿说出开来的分别是什么车(5)教师将所有车的图片都拿出来,鼓励幼儿自己分辨3、结束部分:活动结束,教师让幼儿排队模仿开着自己喜欢的车出去活动第五节:幼儿园一:活动名称;诗歌《幼儿园》二:活动准备:幻灯片
本文标题:音乐语言课程教案样例(精编3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403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