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组织学习教育 > 王继才夫妇先进事迹(精编4篇)
王继才夫妇先进事迹(精编4篇)【导读引言】网友为您整理收集的“王继才夫妇先进事迹(精编4篇)”精编多篇优质文档,以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优秀党员王继超同志先进事迹材料1农民健康的呵护人顺河镇王滩村优秀共产党员王继超王继超同志,45岁,中专文化,执业医师,顺河镇王滩村人。自2008年至今担任王滩村卫生室室长以来,他立足于农村,在最基层的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上默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守护着当地农民的健康。他凭着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为病人除疾祛病,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其主要事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系农村,关心广大群众疾苦王继超同志自担任王滩村卫生室室长以来,每天上门就诊的病人非常多,由于工作繁忙,他从没睡一个安稳觉,从没过一个轻松愉快的节日。爱心是王医生行医信念和做人根本。记得2000年3月的一个中午,王滩村有位村民突发上腹疼痛,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前来就诊。王医生通过仔细检查,考虑病人可能系急性上消化道穿孔,并发急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病情十分危险。患者在既无亲人又无钱的情况下,王医生通过多方联系和协调,市第二人民医院终于同意为患者免费治疗。患者住院期间,王医生多次前去探望并送去营养品。患者出院后,1并免费为其做好后期相关治疗。由于他技术过硬,口碑极好,周边村甚至外乡村的病人都慕名而来。得到王医生精心医治的人,都夸他是个“学历不高水平高,年龄不大学问大,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好医生。二、与时俱进,积极支持医改工作2008年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在我镇进行试点,王继超同志被任命为王滩村第一届村卫生室室长,他个人投资数万元,在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的基础上,超标准完成了规范化村卫生室建设,实现六室分开,宽敞明亮,布局合理,制度齐全。按照顺河镇卫生院的统一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微机收费,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刷卡,使村民在村卫生室门诊看病就能报销药费。把党和政府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得到广大群众支持拥护和交口称赞。三、精益求精、以爱心赢得患者的口碑共产党员王继超同志作为一名乡村医生,他始终坚持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加各项业务培训,做到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业务上提高,技术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王继超同志作为一名村级医疗室室长,他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所在的卫生室是王滩村村级卫生室,在建设这个卫生室时花了大量心血。他做到爱岗敬业,扎根在农村最基层卫生室,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规定的收费标准,坚持从正规渠道进药,药品价格,收费标准公示上墙,不开大处方,不乱收费,让群众花小钱,就能放心就医。医者父母心,对群众热情。他每天都坚持做到关心每位病人,耐心听取每个病人病情。王继超同志处处急病人这所急,痛病人之所痛。上班时严肃认真,细致诊查每一例病人,谨慎用药,严格执行操作常规,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白天还是夜晚,下雨还是下雪,上班时还是下班时,他都能做到随叫随到,无怨无悔言。有时一晚能出诊数次,一夜都未睡上觉,有时刚端上饭碗,吃了一口饭,就被病人叫去。就是大年初一,也没轻闲过,更谈不上平时节假日。曾有人问,这么没日没夜,图的是什么,即没有高的收入,也没有政治地位,他回答的就是凭一个人的良心,一个医生的道德。在防洪排涝、防控非典、手足口病、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王继超同志总是冲峰在前,为人民群众逐户的送上消毒药品,向群众宣传饮用安全卫生水等防病知识。非典期间他早出晚归,整天排查从疫区回归人员,为他们早晚测一次体温。他冒着随时被感染的可能,为辖区内儿童检查手足口病,做好本村内儿童的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在防控H1N1流感过程中,王继超同志做到发现疫情及时上报,认真筛查辖区内回归人员,做好登记,严密防控H1N1流感的发生和流行。王继超同志在辖区内经常开展巡诊工作,及时送发顺河镇卫生院防保所下达的各种宣传资料,使防病抗病知识普及到全村各家各户。他及时向村民宣传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优越性。他配合王滩村村委员会,开展好村内老年人防病问诊工作,主动参与,当好参谋,使人民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把各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经常为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听心肺、测血压,建立了村民健康档案,整理筛选出王滩村的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等慢性病人。定期为他们检查,建议治疗和康复方案。村级卫生室的卫生服务工作是千头万绪的,王继超所做的各项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不足之处,他还要不断学习和进取。在今后的工作中王继超同志仍将继续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好卫生服务工作,做一位领导满意、人民群众高兴的乡村医生。学习朱敏才夫妇先进事迹心得2学习朱敏才夫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原玉石通过学校组织学习了朱敏才夫妇先进事迹,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感人事迹深深感动的落了泪,他们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我为我们教师队伍中有这样好的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学习朱敏才、孙丽娜老师热爱教育、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朱敏才曾是驻外工作17年的外交官,老伴孙丽娜退休前是北京的小学英语老师。9年前,他们得知贵州山区严重缺乏师资便决定去义务支教。2005年5月,他们在贵州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开始了支教。他们给孩子买来字典,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尖山苗寨小学支教时,夫妇俩还给孩子开设了品德课、音乐课、体育课等。以前孩子们惧怕陌生人,不愿意说话。夫妇俩通过上课、游戏和多种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开朗、自信。苗寨的孩子们学会了汉语普通话、学会了讲卫生、懂礼貌,也了解了“世界”的含义。9年来,两位老人的足迹遍布贵州七八所乡村小学,目前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虽然山村的艰苦条件让他们落下一身疾病,但他们说:“能发挥余热,是我们最大的满足。孩子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只要还能爬起来,就会待下去。”从朱敏才、孙丽娜老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教师对教育的一种执着。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激情,百倍的信心,千倍的勇气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锲而不舍的追求着我人生的崇高理想——对党的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工作上,我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勤奋上进;为人上我要求自己谦逊坦诚、热情大方。教学上,我要求自己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关爱学生、团结同事,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恒心;对同事要有真心、热心、诚心。教育是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教师奉献爱心和情感的工作。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爱,就奢谈什么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老师的爱是博大的,但这种爱不是溺爱。因为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放任不是爱,对学生严而有格,严而有度的要求,使他们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才是对学生的真爱。若有人问起我:“热爱教育吗?”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矢志不渝!”我还年轻,在教育的岗位上还需不懈的努力!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真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学习朱敏才、孙丽娜老师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他们支教9年,除了儿子和女儿,其他亲友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只知道去了贵州;这9年,朱敏才没回过一次北京;这9年,孙丽娜一人奔波在贵州和北京间,处理家事、为老伴拿药;这9年,夫妇俩的足迹遍及望谟、尖山苗寨、遵义龙坪等地,哪里最需要就去哪里,与山区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朱敏才已经9年没有回过北京的家了,每年春节都在小学里过,因为年事渐高,72岁的他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危险疾病,孙丽娜两个月左右回趟北京,除了给自己看病,还要给朱老师拿药。朱敏才、孙丽娜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心系祖国教育的未来、模范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用自己的辛劳汗水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灿烂的教书育人的动人乐章,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思想境界之高,业务技能之精,事业心之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这句警句用在他们身上是太恰当不过了,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在校园中永驻光芒!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我们广大教教职工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朱敏才、孙丽娜老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在支教的9年里,他们选择教育最需要的地方,也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他们是扎根基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反思自己,我们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坚持;我们有着比他们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他们的勇敢„„反思自己,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会觉得教起来很累?是不是会抱怨?是不是会觉得生活很乏味?现在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义。反思自己,以前老是觉得孩子们学习不认真,调皮捣蛋。可是现在看来,他们真的很可爱。什么叫“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他们的事迹,让我重燃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做老师的心灵。我们要学习他们大力弘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学习他们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们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争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在教育系统里进一步掀起创先争优、学习先进典型的热潮,我将结合当前党的群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朱敏才、孙丽娜老师为镜子,做师德高尚、师级高超、师风严谨的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创建和谐、文明的马蹄教育强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6年04月18日王荣才先进事迹材料3踏实的脚步闪亮的足迹——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好党员王荣才先进事迹王荣才同志年届50,是全局在职干部中年龄最大的老同志,在人事教育股长位子上兢兢业业干了10余年。他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奉献。1999年至2003年已连续五年评为优秀公务员。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王荣才同志调任黎川国税局人事股股长后,勇挑重担,开拓了黎川国税人事教育工作新局面。1997年县局有30多位干部参加公务员资格过渡考试,面对工作头绪多、业务生疏、情况不熟等困难,他毫不退缩,全身心地扑在工作上,每天都早早上班忙于材料的整理,耐心、仔细核对县局的人事档案材料,为完成任务,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下班回家常常是深夜12点,疲惫得连衣服都顾不上脱,倒在床上就睡了。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他出色地完成了县局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领导对他的工作给予肯定,干职们对他的工作感到满意。在工作中,他用三“勤”严格要求自己。一是“手勤”,即自己多动手,凡事不等不靠。人事教育股只有他和一位女同志,而且那位女同志家有两个小孩,小儿子又正处哺乳期,要经常请假回家照料小孩。看到这些情况,面对繁重的工作,王荣才没有任何怨言,没有向组织上申请调拨人手,一个人挑起了重担,大小事自己动手干。二是“嘴勤”,即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经常到股室、分局了解情况。在推行能级管理过程中,能级管理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时间紧迫,为了保证能级管理工作稳步推行,王荣才把全身的精力投入到该项工作,认真学习琢磨能级管理相关政策,全面调查掌握干部基本情况,不厌其烦地向络绎不绝来访干部解释有关政策,没白没黑的忙工作,在前后五个多月中,他起早摸黑、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为县1局出台能级管理政策,顺利推行能级管理,确保干部思想稳定奠定良好基础做了充分准备。三是“脑勤”,即遇到问题多思考,寻求最佳解决办法,工作做到有计划,分清主次缓急,统筹安排。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个非常需要耐心和细致的一项工作,2004年初县局为迎接省局的抽查,他不厌其烦从头至尾一直认真核对、梳理,共填写各类表格1000多份,打印目录及职务变动表2000多份,核对各类材料4百余份,除了正常工作日外,还连续加班,忘我的工作,确保了人事档案工作保质保量的圆满完成。由于工作压力大,长期疲劳过度,他患了声带息肉,发声、进食困难,有时连续几顿吃不下饭,行动都有些困难,但他却从未离开过工作岗位一步。有一次他发烧在医院打点滴,但一想到要报省局的人事材料、报表还没有做完,就喊来护士拔下针头就赶回单位工作。几年来,他未请过一天事假、一天病假,工作十年来从未休过公休假。由于伏案时间过长,他患了痔疮,行动很不
本文标题:王继才夫妇先进事迹(精编4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9442341 .html